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公共外语教学模式改革

2020-01-01 07:55王明琪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8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院校职业

王明琪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100)

职业能力培养是现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期间十分重要的中心任务,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应该要紧紧围绕着这一中心来构建出相应的课程体系,这样才能有效形成高效的教育教学合力,提高高职学生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职场核心竞争力,其表现也是全方位且多维度的,课程内容以及类型本身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其承担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以及侧重点自然也应该具有一定的差异。高职院校英语课程属于一门公共基础课程,相较于专业课程而言,这一课程相较于其他课程而言涉及的专业以及层次学生差异较为显著,所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也越发困难。为了改善这一现象,该文则对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公共外语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如下研究。

1 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就是高职院校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就目前的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学现状来看,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禁锢,教师大多惯于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注重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权威性,一味强调语言基础知识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忽视了语言交际功能的本质,导致学生严重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同时也忽视了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外语能力的需求,非常不利于高职学生的就业。而在职业能力培养的视角下进行高职公共外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能够以创新型的教学模式,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全面提升高职学生对外语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推进教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2 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学现状

2.1 教学主体积极性不够高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招生范围不断扩大,导致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生源质量普遍下滑。就目前的高职院校招生现状来看,其生源主要来自普通高中、中专和职高类的学校,且高职院校分数线所录取的学生在外语基础和综合素养等方面,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本身在学习能力方面就处于劣势。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学生都习惯于“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对教师产生强烈的依赖性,习惯被动地接受而非主动地学习和吸收。因此,在高职院校的公共外语教学现状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严重缺乏自主学习和主动交流的自信、意识和能力,从而导致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也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2.2 教学目标职业性不突出

现如今高职公共外语教学目标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并无差异,均十分注重知识性,没有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融入其中,所以学生职业英语能力也有待提升[1]。所以从某些方面来说,学生职业英语技能之所以无法满足岗位实际需求,还是因为教师与学校对于英语这一门职业本身重视程度不足,高职院校大多是将英语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程,英语课堂教学则是以语法、英语词汇学习为主,学生听、说、读、写、译技能培养则是教学重要目标。高职公共外语教学课堂之上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工作尚未有效开展,忽视了英语在学生职业生涯之中的作用,也无法将英语课程职业应用性体现出来,最终培养的人才自然就无法满足市场与社会需求。

2.3 教学内容忽视学生职业诉求

高职公共外语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其教学内容主要是以词汇积累、语法学习为主,其强调的是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把握,所以在教材选择上也倾向于语言知识训练,教学目的也是为了应付各种等级考试。相较于本科院校而言,高职学生英语水平较弱,而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则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英语能力,可是若过多开展基础学习,明显与职业教育理念不相符,而且还忽视了学生职业成长需求。除此之外,教材内容与学生工作岗位联系不够紧密、缺少特定职业背景、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不足、 教学内容陈旧等都属于教学期间存在的问题。

2.4 教学方式与职业能力培养脱节

高职公共外语教学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教学方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脱节,依然使用了传统“教师讲解、学生听课”的模式,没有落实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也没有注重对学生职业素质以及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这种传统应试教育体系下的教学模式明显与学生职业能力素质发展不相符,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与提升[2]。

2.5 公共外语学科师资力量不足

在目前我国的高职公共外语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普通高校语言类专业的毕业生,虽然拥有扎实的语言基础,但普遍缺乏实践教学的经验,大多以传授学生基础语言知识和运用能力为教学的重点,却忽视了具体职业岗位对学生外语能力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对专业教学缺乏足够的了解,同时也导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不能很好地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高职院校公共外语专业的服务功效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在这样的教学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公共外语教学由于缺乏兼具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 “双师型”教师,其教学只能停留在课本教材的表面层次,无法有效满足高职院校专业对学生外语能力提出的更高需求。

2.6 教学评价忽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高职公共外语教学培养目标往往与各专业方案脱节,学生能力的评价措施单一,造成职场能力下降,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输出造成障碍。

除了上述几点之外,高职公共外语教学期间还存在着教学评价忽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这一点。在评价标准上,高职院校大多是在期末考试使用一张试卷来对学生单词、词汇、语法等方面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价,很少会涉及学生英语运用能力考核,所以整个教学评价无法充分体现出学生实际英语水平,也无法满足学生长远发展与进步。

3 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公共外语教学模式改革

3.1 基于学生职业能力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随着新课改的推广与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相较于学科的普适性,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并以此为教学的根本目标为学生设计了一系列的专项教学活动。基于此,高职院校公共外语学科的教师,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明确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并根据现代化的职教理论以及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等,树立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根本的正确教学观,从而有效促进高职院校公共外语教学模式的改革。

3.2 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制定教学目标

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公共外语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期间,需要先对教学目标进行重新设立,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综合能力提升作为教学目标,改变之前学科知识本位的教学理念,逐渐发展成为学生职业能力本位教育教学,同时将学生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有效结合在一起,从而有效发展学生职业能力。首先,加强对学生英语社交能力的培养,公共外语教学过程中,英语社交能力是学生英语知识应用能力的具体表现,学生在今后职业岗位之上,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对问题进行沟通与处理[3]。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基础性知识教学的时候,结合学生所在专业引导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从而培养学生英语社交能力。以“New Fashions”为例,教师在教学期间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与服装、穿着相关的英语词汇,还需要结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需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谈论服装,与学生今后就业来制定出具体的培养目标,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提升与进步。其次,教师也可以加强对学生集体协作能力、岗位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毕竟学生集体协作能力对于学生今后职场融入十分重要,而岗位能力则是以制定方案的能力、 处理岗位业务能力、决策管理能力等方面。

3.3 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分模块分层展开教学

外语教学作为语言知识教学,其涉及的内容较多,如口语、写作、听力、阅读等,而且不同的内容也需要借助于不同的教学模块来体现,所以在公共外语教学课堂之上,教师还需要加强对教学模式的改革与优化,结合学生专业背景、学习能力来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而且重新创新教学模式,开展分模块分层教学。在教学活动实施之前,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英语能力与素养分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班级,然后结合学生个体差异来进行分层、具体教学,这样就能有效提升英语教学效率。例如,对于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其直接分为A 班,一般的学生则划分为B 班,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可以划分为C班,然后不同模块教师教学方式也存在差异。此外,对于高职公共外语教学内容,教师则可以立足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来划分为基础、提高与专业模块,这样教师就能在教学期间结合学生实际着重突出对学生职业英语能力的培养,有效实现英语课程与学生职业岗位的对接[4]。

3.4 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革新英语教学内容

高职公共外语教学内容同样也需要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来进行革新与优化,在此期间高职院校可以结合学生专业设置情况以及学生兴趣,来将高职英语设置为公共英语、专业英语这两大课程模块,其中公共英语课程模块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语法、词汇、语音、阅读与写作等基础内容教学;而专业英语课程模块则可以结合学生专业来进行合理设置,如航空服务英语、酒店管理英语、营销英语等,通过面对不同专业来开设针对性的公共外语教学,这样学生不仅能够获得英语知识,还能提高自身职业能力。总之,高职英语在进行教学内容设定与安排的时候,一定要将学生职业能力放在首位,基于此,来更新教材内容与辅导教材,例如,对于物流管理专业教材内容,就可以扩大物流英语方面的知识点;而市场营销专业的外语教学,则可以将市场营销方面的英语知识作为教学重点。

3.5 以学生为中心创新外语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改革关键还是在于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需要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期间,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多样化教学。教师教学方法一定要体现出职业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在此期间,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形成良好把握,然后再积极使用对话式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也可以要求鼓励学生多阅读英文文章,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实践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专业来为学生创设职业岗位情境,这样学生就能在模拟的职业工作环境中提高自身英语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community service 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区服务情境角色扮演,先让学生描述自己在暑假期间的社区经历,之后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经历构建活动合作小组,各个小组需要在合作探讨中完成剧本创作以及角色扮演,有些学生可以扮演老年活动室助手、医生、维持秩序的标兵,还有些学生则可以扮演群众,最后再进行课堂演示,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角色扮演实践与体验中掌握社区服务相关英语词汇和句型,有效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同时有效锻炼学生语言运用技能,为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提供保障。

3.6 教学评价期间多主体展开评价

教学评价重构也是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公共外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做好这一项工作能够对学生英语职业应用能力进行有效检验[5]。职业能力培养下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就是为了培养出满足岗位要求、合格的人才,教师在教学期间不仅要多为学生模拟职场情境,还可以在情境之中为学生合理安排各种的英语学习任务,以此来有效锻炼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有效发展学生职业素养以及合作能力,最后再以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来进行课堂评价,从而有效提高评价效果。在任务评价期间,教师可以改变传统以试卷评价的方式,将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小组互评有效应用起来,这不仅是对教学评价的改变,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中学会自省,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自我分析能力,为其今后发展奠定良好保障[6]。

4 结语

综上所述,深化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是现如今教育事业得以有效发展的关键,也是有效提升公共外语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在开展公共外语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这一总方针来积极探索出全新的公共外语教学模式,从而有效提高公共外语教学效率和质量,让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最终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院校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我爱的职业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