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

2020-01-01 07:55刘垣潘栋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8期
关键词:网络安全意识大学生

刘垣,潘栋

(福建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福州 350118)

诞生于1969年的互联网是人类信息传播领域的崭新飞跃,自Tim Berners Lee20 世纪90年代开启Internet 以来,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移动互联网、物际互联网和智慧互联网一次次演进[1],依照目前发展态势,这种演进仍将持续。互联网构造的虚拟、数字、泛在的网络空间,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连接了全球人类和信息。突破了地理空间边界限制的网络空间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业已成为危及国家安全和个人安全的重要来源。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9年8月发布第44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54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手机网民规模达8.47 亿。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2019年10月发布《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和《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蓝皮书,回顾世界互联网诞生50 周年,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25 周年的发展历程,立足全球视野和中国视角,勾勒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蓝图。

1 培养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1.1 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互联网对我国进行思想和文化入侵,企图用资本主义国家的价值取向同化我们的大学生。国际恐怖组织和敌对势力通过互联网对我国的破坏活动非常猖獗,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统计,2019年,针对我国党政机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等重要单位发动攻击的组织性、目的性更加明显,并有向其他各重要行业领域渗透的趋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网络安全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形成了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2019年,我国网络安全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等多项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配套制度及有关标准陆续向社会发布。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多项重要使命。

1.2 维护校园安全的需要

近年来,大学生网络安全事件频发,大学生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震惊全国的徐玉玉电信诈骗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淡薄是网络安全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大学网络安全教育应在中小学基础上进一步深入。高校有责任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传授辨识网络欺诈等网络安全的基本技能,增强大学生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能力,维护大学校园安全。

1.3 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步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大多刚刚成年,对于外界事物真实性的判断能力不高,对网络中的不良信息缺乏鉴别能力,大学生人群成为遭受网络诈骗受害重灾区。

为了丰富课余生活,提升社会实践能力与沟通能力,兼职勤工俭学成为一部分大学生的首选。面对互联网眼花缭乱的网络赚钱宣传,大学生难判别其真假。像网络兼职这种满足大学生赚点零花钱心理的骗术,很容易吸引大学生眼球,致使大学生上当受骗。

2 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现状

2.1 网络安全的知识储备欠缺

大学生的网络安全知识储备参差不齐[2]。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自己网络安全防范能力总体比较自信,非IT 类专业的学生对于网络安全的知识储备明显低于IT 类专业学生。IT 类专业大学生的课程或多或少有涉及网络安全技术,大多数学生还会自主学习网络安全技能。而非IT 类专业大学生平时上课接触的网络安全知识少,八成学生认为网络环境是安全的,没兴趣额外学习网络安全技能。两种不同专业大学生群体之间的网络安全知识储备相差甚远。

2.2 个人信息隐私的保密意识薄弱

调查发现,相当多大学生上网时使用同一个账号密码,上网密码口令设置简单,许多大学生担心记不住或记错密码,习惯在浏览器中自动记忆用户和密码,而且密码从不更换。

许多大学生只要有免费WIFI 就连接; 广告宣传打折活动,需要扫描二维码时,觉得安全问题不大; 安装手机软件时从未考虑过APP 权限问题,不进行权限管理,不能有效管理APP 对用户手机上的某些隐私信息,如短信、通讯录、照片等的隐私访问权限。

大学生网络被骗的主要类型有:微商代理被骗、实物/虚拟币网购被骗、网络求职/兼职被骗、网络交友/会面被骗、网贷被骗、QQ 号或微信号被盗后亲友受骗,盲目相信网络中奖信息、新品推介活动而上当受骗等。

2.3 网络安全法规了解较少

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通过大学计算机课程知晓了网络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但对近期颁布实施的新法规了解甚少。一部分大学生通过安全讲座了解一点法规,一部分大学生通过电脑、手机、电视、书籍等有所涉猎,一部分大学生想了解但没找到合适的途径,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没有意识到需要了解和学习。当问及遇到网络诈骗如何处理时,大部分大学生选择及时报告教师,也有一部分大学生选择向公安机关报案,还有一部分大学生自认倒霉,如果数额不大,懒得处理。少有大学生提及运用相关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 影响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因素

互联网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网络防范意识不足、自救能力差的大学生,容易成为网络犯罪分子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3 个方面。

3.1 大学生个人原因

大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对其网络安全意识的形成很重要[3]。走出家庭进入高校的大学生正处在精神自我与社会自我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个体觉得自己是大人了,但心理上还不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未定型,容易被蛊惑。

大学生不重视网络安全问题,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觉得很多意外的发生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等到自己被骗时才手足无措。少数大学生对金钱和权利过度追逐,藐视法律法规,不能文明合法上网,甚至以身试法,利用社交软件、黑客工具等手段非法窃取敏感数据、转移钱财,为短期利益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

3.2 社会环境因素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大规模发展,网络安全风险融合叠加并快速演变。受多元化社会思潮和西方资本主义三观的影响,在网络水军、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的冲击下,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意识形态容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科技项目研究的储存地,是国际敌对势力进行破坏、颠覆活动的重要领域。网络的虚拟性使大学生的信仰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人身安全、情感安全、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风险增大。

3.3 学校因素

每年新生入学,高校会开展一些防火、防盗、防骗的安全讲座,常常疏于对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技能、网络安全策略的培训进行系统规划。一部分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材料和案例比较陈旧,没有顺应时代发展及时更新,安全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高校的安全教育,除了传统的安全知识之外,还应有系统对大学生进行一系列网络安全教育,比如,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网络购物安全教育、网络交友安全教育、网络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教育等。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安全教育。

4 构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生态体系

4.1 搭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平台

依托国家网络安全活动,搭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平台。依循每年上半年的4月15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半年9月第三周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追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提升大学生网络安全技术能力。

高校要做好顶层设计,统筹校内与社会资源[4],构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生态体系。学校行政、教学、学工、后勤等部门要协调统一部署,有计划、分步骤、 有落实地对大学生群体进行网络安全知识教育。高校要善于运用微信公众号、学习网站、易班、安全微伴等平台,组织网络安全类专业的学生,协助开展对其他专业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教学工作; 借助公安系统、网信办、网络安全企业、校保卫处、学生社团组织等的力量,联合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形成线上线下联动教育平台,充分发挥大学生学习网络安全知识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知识技能竞赛、演讲、参观、安全案例分析等活动,激发大学生对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兴趣,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对网络不良信息的识别能力。

4.2 建设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通识课

《华盛顿协议》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三大教育理念,强调培养本科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当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逐渐由传统的“专业化”向“复合型”转变,为了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很多高校大力发展通识课程的建设。

通识课与大学其他类型的课程相比,更注重知识的基础性、整体性、综合性和广博性,高校应创建一支业务精、有奉献精神的网络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批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通识课,使网络安全教育课程科学化、系统化、体系化,实现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全方位、全过程。

网络安全意识通识课以案例教学为主,可以从大学生普遍感兴趣的黑客攻击一般过程及手法入手,介绍一些常见的网络攻击原理、手段和方法,引导大学生通过安全工具对资源进行网络安全分析与预测,以保障合法用户正常使用网络资源,避免病毒、拒绝服务、远程控制和非授权访问等安全威胁。使大学生对常见的网络欺诈、恶意软件有免疫力。

4.3 强化国家安全意识教育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行动指南。大学生应知晓从顶级域名.gov.cn 网站获取权威信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网站获取网络安全的行政法规、政策文件最完整且及时,从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可以获取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分析与预测,从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可以获取最新的白帽子原创排名和漏洞研究报告等。

己亥末,庚子春,新冠肺炎疫情突至,教育部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疫情期间正值第五个全民国家安全日,以今年的主题“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为纲领,高校适时组织开展线上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系列活动。参照360 安全卫士和猎网平台发布的研究报告[5],分析疫情期间(2020年1月24日至2020年3月13日)高发网络诈骗的类型,警示大学生游戏币交易、 游戏账号交易、 游戏装备交易和游戏代练等与游戏相关的诈骗高发,注意防范社交平台广告和游戏内喊话广告[6]。

5 结语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才之成出于学。”大学生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当前,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要稳中求进,积极探索构建高校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生态体系的策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用科学技术知识武装大学生头脑,尽心点燃大学生创新智慧,不断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保持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生态体系的动态平衡,促进其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网络安全意识大学生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新量子通信线路保障网络安全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我国拟制定网络安全法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