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村镇规划建设中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与保护

2020-01-01 07:55赵玉婷冯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8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广西历史

赵玉婷,冯滨

(广西财经学院,广西南宁 530000)

1 乡镇历史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属性特征

1.1 乡镇历史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

乡镇历史文化遗产主要是泛指村落地域之内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所存在的有形文化遗存和无形的文化积累。该文所讨论的是广西乡镇所存在的有形的不可动历史文化遗存。有形的地物在地球上都有着他自己的空间位置和属性信息,空间位置在地理信息中通常会用图形来标识,也称其为空间数据,属性信息则为数值和文字表示。通常在学术界会以“点”“线”“面”来描述乡镇历史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点”是事物所在的具体位置,对其长度、大小并不做描述,所以“点”主要指单体建筑的形式所存在的建筑物、构筑物,包括古墓和古树等,例如,广西乡镇历史文化遗产所包括的李济深故居、龙母庙等,虽然建筑群落具有一定范围的占地与长、宽占比,但从整个建筑所处空间环境面积、长度、宽度都可忽略不计,只描述其确切位置,以其中心点来标识。“线”则主要是忽略文化遗产的面积,但注重对长度和走向的描述。需要将其扩展到一定距离的邻近元素包含在内,例如,古建筑群落、古河道、古生态保护区等,如广西的黄姚古镇、那良古镇等,通常是带有缓冲区的区域共同形成的历史文化遗址。而“面”则是指历史文化遗产带有边界、已确定的面积,通常是一些不规则的多边形。

1.2 乡镇历史文化遗产的属性特征

历史文化遗产代表着历史文化的客观遗存,是具有极强历史性、物质性和文化性的属性特征,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一定历史时期政治、文化、经济的共同特征。历史性首先具有明显的时间属性,是代表着历史时间中所发生的时间或完成的东西留存到现代,现代的作品没有经过时间的沉淀无论具有多大的价值都不能称之为文物或遗产,这是属于文物、遗迹与现代物质的最大本质区别。也就是说,代表客观存在性质的物质性是历史文化遗产的属性特征之一。这也是不提倡进行已经不存在的文物古迹重建的主要原因。另外一点属性特征则是历史文化遗产的人为性,包括城市、 乡镇的生态环境等人工化的物质环境,现在存世的历史文化遗产都是古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所以,历史文化遗产都具有明显的人为性属性特征。另外,历史文化遗产还具有承载性属性特征,其是将古人的智慧或思想或当时的文化艺术观念承载至今,使现代的人们能够通过历史文化遗产的观察研究获知古时的文化思想,是承载着人类社会活动所存在特定历史过程的物质遗产。

2 广西文化研究群体现状

2.1 文化保护资金短缺

在进行传统文化的建设和保护机制确立中,需要政府和相关的地区文化部门加以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当缺少必要建设资金的基础上,文化保护机构就成为无本之木。然而,现阶段广西文化和旅游部门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措施明显不足,整体的资金投入不明显,在传承保护的过程中影响了广西文化的发展,也加大了地方文化机构的经营压力[1]。

2.2 文化建设机制不足

根据相关的研究能够表明,广西地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已经逐渐显现出自身的成效,然而在宏观角度上进行建设的手段却不是十分精准。即便是一部分的地方文化机构已经能够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显现却十分局限。例如,传统的舞龙舞狮活动是人们生活中的文化现象,而在当下却只有节庆期间才能够有机会在公众面前展示。

2.3 广西民众对于文化的建设和保护意识不足

广西地区的当地居民的年青一代,由于受到新文化、 新思想的冲击,尤其在受教育程度较高情况下,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改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思想的进步,但现代思想意识当中由于所看所闻都具备一定的先进性,必然会对年青一代在传统文化建设与保护方面带来一定的影响。这就直接导致广西地区的传统文化、 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方面出现了断层,整体重视程度和意识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再加上很多学校群体教育下多为现代化内容,教育过程中形成了不同于以往的价值观和价值选择,青年群体对先进文化的追求无可厚非,但是在先进文化与文化的博弈中,文化明显占劣势地位,不利于文化的建设和发展[2]。

2.4 广西相关部门对文化的认识深度局限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广西经济建设的关注程度明显高于文化保护和建设事业,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的提升对于广西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忽视了文化建设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没有重视精神层面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保护对人们的引导和启示,奠定群众在经济建设中的稳定思想,能够给予本地经济政治发展强有力的思想保障[3]。并且文化建设能够在第三产业的发展中发挥自身的职能和价值。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事业与文化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文化能够引导本地的文化旅游、智能旅游等多样化的建设机制,也是助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3 广西文化发展困境原因

3.1 文化产品的信息化水平较为落后

文化传承与保护以及发展过程中,文化产品的类型通常会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局限,很多企业更加看重对新技术、新文化产品的开发,并以现代人们需求为出发点进行文化产品的研究和创新,只有一小部分的企业能够正确看待文化产品的传承价值,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数字化技术转变自身产品设计的方向,迎合大众的喜好特点,并将数字化建设机制与自身产品进行深度的融合,如此就能够逐渐实现产品数字化规模不断扩大,将数字化产品与自身产品发展融为长效的发展机制,再结合数字化技术的优势不断提升自身产品结构的优化效果,但由于受到资金或技术水平或信息化技术运用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即便是能够在小范围内开展信息建设规模,在整体使用效率和数字化效果方面也会存在明显的短板,整体使用效果无法达到较高的水平,自然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尤其在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运用过程中,一旦发生技术问题,就容易导致产品效果不佳而损失消费者客户群体,知识消费者吸引力下降和忠诚度的减弱[4]。众所周知,客户群体是支撑整个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客户群体的市场也没有了存在的必要。

3.2 文化产业改革的滞后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新媒体传播渠道越来越宽,经济新常态下新的运营机制和运营模式以及整体创新性越来越多元化,但仍以市场经济为主导,但这并不妨碍艺术形式理念、媒体文化、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变化的快速更新与完善。新媒体对受众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欲望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化,但如果新媒体对于受众信息需求无法实现深度地发掘和研究整合,就必然会使自身的发展产生滞后,这也是市场发展的规律和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深化,新媒体对于信息定位、产品设计和文化传播渠道等方面的深化也必须要实现受众信息需求的深度解读,掌握其实际的需求和信息欲望,从而实现受众信息需求的认知和掌握[5]。这就需要其积极转变自身所固有的传统思想与传统模式,重视受众需求的变化,不断提升自身的运营理念,坚守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开创和研发更具广泛性的信息种类和多样性的信息类型,保证受众能够从众多的产品中准确地定位到自身所喜爱的信息产品。

3.3 信息茧房的制约性

如今无线网络技术、移动客户端、智能手机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于推广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督与管理,网络数据当中充斥了大量无用信息、虚假信息,导致网络中信息的有效性与真实性大打折扣,尤其一些真假难辨的信息常常会为人们带来极大的困扰,却又无法做到有效的甄别。事实上,网络的海量数据中虚假信息的充斥已经成为常态,很多用户不得不降低对网络的依赖性。这些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借助网络的广泛覆盖优势从个体到群体在网络环境中不断传播,甚至形成了其自身的虚假信息网络,这就为网络平台用户带来了信息决策和判断上极大的不良影响,甚至一些真实的信息被肆意的篡改,使其成为虚假信息的“帮凶”,失去了其本身所具有的价值。

4 广西文化经济化开发策略

4.1 合理规划,树立广西文化品牌

文化品牌的树立能够奠定文化发展的坚实基础,无论是品牌影响力还是独特的标签都能够不断提高文化建设自身的辨识度,使受众能够在众多的信息中一眼就辨认出带有广西文化的标签。事实上,这也是一个品牌所具有的优势。因此,广西在文化建设当中也必须要重视文化品牌的建立,通过合理的规划建立起带有独特文化标志的品牌,并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增强品牌自身的市场辨识度,为迎接市场经济浪潮中的机遇与挑战建立坚实的基础。而且,从传承与传播角度上讲,文化需要能够“走出去”,而不是故步自封,只有大范围的推广 才能够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外部的良好思想和艺术性走进来,帮助自身获得更多的发展优势,同时也能够借助外部因素的力量为自身文化推广和品牌建设提供帮助。

广西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其地理位置较为独特,也孕育了极为多样化的文化,在文化产业品牌建设方面有着雄厚的文化基础,所以,在文化发展建设过程中,广西文化的发展也必须要能够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和优厚条件,树立集体意识和品牌意识,全面掌握文化发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将其所传承的历史文化和优良传统积极发扬出来,不断进行精华的提炼和文化的整合,利用各个地区独特文化作为发展的契机,增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在相互促进和相互帮助下实现广西特有文化现象的凝聚,不断推广广西文化的传播,实现广西文化建设的增速与增创[6]。

4.2 提升文化设施,增强文化发展参与性

如今我国城市化与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广西地区也必须要能够借助这一力量不断进行文化设施的现代化建设,并健全与完善相关的文化衍生品。针对已开发的旅游文化经典进行资源上的整合,并积极提高服务水平,对于一些条件较差的地区或缺少独特特点的文化产品要不断增强其整体条件的建设与完善。广西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方面要能够有所取舍和合理规避,尤其要注重对优秀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对于一些具有较高局限性和不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文化要予以舍弃,确保在新时期乃至新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中将最优秀的文化部分展现在人们的面前,通过新媒体多元化渠道不断增强文化的传播。

4.3 加大投入,拉动广西地区经济

广西文化建设必须要能够灵活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的优势,这也是当前广西文化建设所主要失衡的部分,是众多地区广西文化建设中所必须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所以,必须要能够构建出良性的信息化宣传平台,积极完善自身文化的数字化建设水平,将更多更加优秀、 更富鲜明特色的广西文化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其独有的品牌文化,借此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其中必须要重视的是对于高素质、高水平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立和培养,要在年轻化的人才里挑选具备文化宣传意识和文化传承意识并且具有高素质专业技术水平的人才,还必须要掌握高新信息化技术、数字化技术以及网络技术,能够在进行新媒体宣传的同时开展信息的整合和技术维护工作。政府针对这一情况的转变应该加强投资力度和水平,建立健全网络帮扶和投资力度,促进广西文化事业开展进程中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4.4 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增强民俗文化内涵

政府应当进行正确的广西文化价值观念教育和引导,帮助农村地区的相关企业、领导认识到当下进行广西文化建设能够有效转变农村经济的发展前景,加速地方经济的有效运行和发展。并建立科学完善的激励机制,促进农村地区具有专业化知识,现代化管理能力的人才回归农村建设,强化广西文化的宣传力度,帮助村民认识到广西文化对于农村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

5 结语

在进行广西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过程中应当有所舍弃规避,对于优秀的文化应当进行弘扬和发展,保证在新时期的大背景中将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借助新媒体信息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实现文化品牌的建立。并且在乡村振兴的大环境下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设和保护机制,能够给予乡村发展更为坚实的保护力量,增强其“软实力”的建设和发挥,促进广西经济建设的稳步推进,引导广西地区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效果。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广西历史
广西贵港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Tough Nut to Crack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