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墨子“崇义重技”理念下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

2020-01-01 07:55葛树强孙凤山张玉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8期
关键词:墨子校园文化育人

葛树强,孙凤山,张玉芳

(潍坊职业学院,山东潍坊 261041)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绽放的民族文化瑰宝。墨子是墨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育人思想蕴含着我国职业教育的文化基因,尤其是崇“义”重“技”的思想内容、兼爱互利的道德观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相吻合。因此,将墨子核心理念嵌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意在长文化之根、铸文化之魂、塑文明之形,通过与校园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思政文化融合等途径,建构起时代特征鲜明的高职校园文化体系,打造具有时代精神、体现职教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软实力。

1 墨子“崇义重技”理念的核心要义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兴起。墨子(约公元前468—376年),名翟,早期学儒,后创立墨家学派。墨子作为“农与工肆之人”代表的教育家,提出倡导“崇义厚德”,尤其注重崇义厚德、培养工匠的社会责任感。墨家的“义”内涵丰富,首先,是“怀天下之义”,以义利人;其次,“义”是“钩之以爱,揣之以恭。”这与高职院校突出徳技修身、知行合一相契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强调职业教育“要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高职院校要以文化人,让学生主动接受厚德、崇义、责任等人类的美德,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墨子作为“科圣”,倡导“重技”思想。《墨子·兼爱下》语云:“用而不可,虽我亦将非之。且焉有善而不可用者? ”墨子认为能应用的便是善的,善的便是能应用的。张岱年认为,“墨家注重实践,注重应用;与实践无关,不能施之于用的知识,便不是知识。”墨子以自然科学知识、 思维训练和实践技能等为育人内容,强调主动施教、不扣必鸣、志功合一、义利合一。当前,高职院校正在经历制度变迁、技术进步和文化重构的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嬗变,尤其是高职院校类型变化、现代学徒制、混合所有制、培育工匠、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等改革思路凸显了高职院校发展选择的多元化,这与墨子“崇义重技”思想理念一脉相承,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启示借鉴意义。

2 墨子“崇义重技”理念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

诸子百家中,墨子创立的墨家学派主要提倡对劳动技能、自然科学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可谓独树一帜。墨子非常好学,“子墨子南游使卫,关中载书甚多。”墨子的思想在战国时代十分盛行,门人弟子遍布天下,影响层面很大。墨子以其务实的处世理想,高尚的人格情操,深深吸引了无数百姓和知识分子。尤其是墨子重实践的科技思想,与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崇尚劳动、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是一致的。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引使学生获得“闻知”,学生动手实践则获得“亲知”。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也风生水起。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虽历经沧桑,却仍然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发展绵绵不绝。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近年来,在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愿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以文育人,把崇高的社会理想和人类伟大精神沁入学生的内心,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与墨子崇义重技的人才观具有一致性。

当前我国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墨子教育思想与当代职业教育提倡的工匠理念存在紧密关联,墨子被学界称为我国实践职业教育的第一人。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企业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承担着传承弘扬墨子“崇义重技”工匠精神的重要使命。高职院校创新文化治理范式,将墨子思想渗透到高职校园文化育人的各个环节,使之成为一种自觉自律的文化特质和行为准则,从而改造文化变迁路径,重构校园文化建设方略,积淀深厚的人文底蕴,树牢文化自信,引领师生形成共同的价值认同与文化自觉,使高职院校成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高地。

3 墨子“崇义重技”理念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措并举把墨子“崇义重技”理念融入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思政文化等各环节,大力推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打造具有时代精神、高职特色的文化育人硬品牌。

3.1 墨子思想融入精神文化

墨子思想以“兼相爱、交相利”,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的观点,呈现出其思想的精神实质。高职院校的历史传统、精神氛围、理想追求、人文气象、办学特色等校园精神一经形成就最具凝聚力、 向心力和生命力,成为高校最具特色的精神标志,深刻稳定地体现了校园群体的共同价值、理想、信念和情操,也最能在学生的心灵上刻上印痕,让学生有认同感、自豪感和使命感。高职院校以精神文化建设为契合点,在精神文化的培育、 提炼和形成过程中融入墨子文化元素,促使学校精神与墨子思想有机融合,相得益彰,产生共鸣。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校园文化建设专题会议,引进企业文化的6S 管理和人本元素,丰富校园精神文化内涵,打造形成高品质院校自身独特鲜明的精神文化体系,包括形成自身独特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的目标、质量价值观、教风、学风、工作作风和道德风貌,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就业观和职业价值观。

3.2 墨子思想嵌入制度文化

墨子思想处处体现改革社会的强烈愿望,强调一切从现实出发,分析阐释原因,并为之付出切实的行动,努力追求预期的效果,是不折不扣的实用主义思想。高职院校将墨子核心文化理念融入办学治校过程,有利于形成特色鲜明、行之高效的制度文化。坚持以学校章程为本,加强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全面落实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使各项事务和管理有法可依、 规范运行。组建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机构,制定出台“十三五”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细化落实组织机构、具体措施和经费保障,推动制度“废改立”常态化,及时补充、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科学合理、运转高效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大力推进教学管理制度“层级化”,实施学生管理制度“立体化”,创新建设校企共生融合的制度文化,汲取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文化内容,将企业管理思想和模式融合于校园文化,积淀形成校企深度融合的独特制度文化,引领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教育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和有文化的新时代大学生。

3.3 墨子思想引入环境文化

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派重视言谈的作用,对于“言谈”,追求的是“辩”“谈辩”,即要掌握谈话辩论的技巧方法。高职院校坚持环境与文明融合,自然与文化共生,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一体打造。办公楼、教学楼建成教学改革、学团工作、创新创业、技能积累、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特色成果展示区。图书馆以校史馆为中心,建成以党史、校史、改革开放成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红色文化展示区。实训楼以工匠文化和质量文化建设为重点,凸显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精益求精的文化氛围。既教书又育人,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凝聚广大青年学生,开展与学生面对面的宣讲交流,解答青年学生的思想困惑和关切诉求。以积极创建文明校园为引领,在全院师生中广泛开展“崇义重技”文化理念的宣传教育,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和仪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定期邀请优秀企业家、 劳动模范进校宣讲,推动产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强化网上引领,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新媒体工作室作用,制作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产品,赞美新时代,唱响好声音,弘扬主旋律,占领学生思想教育的新高地。

3.4 墨子思想深入思政文化

“德行”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教育的重点。墨子曰:“德器深厚,所就必大;德器浅薄,虽成亦小。”将墨子事项的核心理念融入办学治校,坚持领导班子成员讲党课制度,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组织“师德标兵”“最美教师”评选,开设专栏宣传典型事迹,传递“立德树人,敬业爱生”正能量。统筹建好第一课堂——课堂教学,加强校内资源的协同融合,创新思政课程教学,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形成“大思政”格局。丰富第二课堂——校园活动,实施德育学分制度,开展“青马工程”“大国工匠进校园”“人文素养大讲堂”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丰富学生社团活动。加强第三课堂——社会实践,加强与校外资源的协同配合,组织学生开展“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加强红色教育,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建设校外思政育人基地。搭建第四课堂——网络平台,利用新媒体嵌入学生生活微时间,发挥“两微一端”作用,将线上网络文化与线下活动体验相结合,有效提升思政教学质量和文化育人水平。

3.5 墨子思想注入行为文化

墨子提出“博”的要求,“博乎道术”要求工匠不仅有自己擅长的技术技能,而且要做到“博”。要求学生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塑造成一专多能的多面手。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青春、文明、责任”等多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定期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艺术节等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做文明先锋,创和谐校园”为宗旨,每学年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积极倡导“争做文明大学生”,规范言行举止,倡导文明新风,营造向上向善的文明氛围。大力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邀请社会知名人士、企业家和优秀毕业生来校作报告,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价值观,激励在校大学生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为具有高尚情操、 扎实知识、过硬技能和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技术人才。要重视教风、学风、校风建设,将教风、学风、校风渗透于每一名师生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内化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

3.6 墨子思想切入实训文化

先秦诸子百家中,墨家在科技方面提倡“工匠精神”,所取得的成就是其他各家望尘莫及的。以实训文化建设为导向,以建设专业实训基地为平台,吸纳国家级行业新标准、企业新技术、施工新工艺、管理新模式等元素,融入并凸显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情境化、快捷信息化、实景真实环境元素及企业价值观文化元素,让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进行掌握某种技术或技能的训练活动,进而形成校企共同办学、共同培养相耦合的高职实训文化。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目标寻求两种文化的切入融合,引企入校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材,共建实训文化教育平台,将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企业文化等内容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凝练形成各具特色的“工匠”专业文化理念。设立校内企业专家工作室,弘扬工匠精神,传播工匠文化,带动大学生刻苦学习、拓展综合素质、提高职业素养、提升就业创业本领,打造成为践行“中国梦”的大国工匠创业人才,构建起了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校园实训文化。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时代,亟待深入发掘墨子关于职业教育的理念精髓,创设具有高职特色、墨子核心理念与高职校园文化互动的多元化、深层次融合平台,大幅提升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和办学活力,全力打造嵌入墨子核心理念文化因子的高职校园文化品牌。

猜你喜欢
墨子校园文化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武圣人,惟墨子足以当之”——冯友兰武圣观论析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墨子破云梯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墨子教诲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