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建研究

2020-01-01 07:55王欢欢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8期
关键词:日语跨文化交际

王欢欢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在这种大趋势下,如何准确无误地理解和吸收外来文化,达到国际间文化的融合成为国与国交流的一大难点。2018年颁布的《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将“跨文化能力”作为外语类专业的核心能力指标之一,纳入人才培养规格。高校外语教学作为跨文化教育最重要的阵地之一,为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后台。就目前来讲,国内关于跨文化与外语教学的研究基本以英语语种为主,这容易造成以偏概全的问题,所以该研究站在日语语种的角度研究跨文化交际,符合国家文化多元化的要求,为国家社会发展提供国际化人才。

1 跨文化交际成为普遍趋势和必备技能

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当和具有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外国人打交道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这都属于跨文化交际的范畴。

20 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网络的普及,使得各个国家、各个地区都不再是独立的个体,人与人之间的时间、空间距离被大大缩短,巨大的地球被压缩成一个“地球村”,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随时串门、聊天,进一步增进了解,缩短心理的距离,可以说人类生活正以飞快的速度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我国与日本的交流互动历史悠久,在当下也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对于日本这个“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们应该如何去认识和了解,如何消除思维定式和误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接纳和吸收其优秀文化,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运用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重要方法之一。日本经济协力开发机构统计结果显示,2017年底在日外国人中中国人最多,达到73 万人,占29%。而在日中国留学生人数突破10 万大关,占总留学生数量比超过40%。据日本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19年1月至8月,中国赴日游客达到6 583 680 人次,占总数量的30%。并且首次去日本旅游过的人都会对日本报以好感,会再去更多次,甚至会想去工作或送孩子去接受教育。对于这些因为旅游、留学、工作而去日本的人来说,克服中日之间文化及语言障碍,达到顺畅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大量中国人赴日,有助于中国文化的外向型传播,借此可以削减日本人对中国的误解,增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

2 高校日语专业发展现状和问题

2.1 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单一

目前全国开设有日语专业的高校达到500 多所,规模之庞大仅次于英语专业。但基本所有高校的培养目标都以语言能力的提升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为最根本的目标。每一个日语专业的学生在入学第一天就知道自己要通过日语能力考试一级,而且这似乎已经成了大学阶段最重要的目标,只要达成这一目标将来进入社会必然通途一片。这种趋势必然会造成在学习过程中以应试为目标,忽略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当这些同学进入社会才发现原来仅依靠语言优势还不足以立足职场,自己其他方面能力还相当欠缺,于是只能再重新学习。所以笔者认为我们的高校应该承担起这样的重任,转变以前单一的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把单纯培养日语能力,转变为通过语言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把单纯学习语言为目的转变为语言为工具、能力为目的,使我们的学生有能力直面日渐激烈的就业竞争。

就跨文化交际方面来讲,学生参与度不高,意识和欲望不强,方式也比较单一。这种情况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有所缓解,但在一般城市的一般大学里,学生所能接触的日本人主要以外教和少数留学生为主,即使这样也往往面临“僧多粥少”的困境,一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可以得到的机会少之又少,长此以往就会恶性循环,最后造成的局面就是学生越来越没有信心开口说话,找不到交流的方式和渠道,达不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2.2日语教学方式的转变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重点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其中第六大战略任务是提升一流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重,全面提升高等学校原始创新能力。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显著特征就是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思辨能力。要想培养适应社会的多功能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势在必行。

截至1994年,全国高校日语教师仅为621 名,之后随着中国高校整体的快速发展,本科学校的日语专业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随之而来的是教师队伍的迅速壮大及由此带来的科研压力的激增。所以很多日语教师在上课之余就是写论文、上项目、搞科研,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越来越少。殊不知现在的日语教学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通信技术及网络媒体的发达,学生的学习渠道再也不是仅仅依靠一本教科书和一支粉笔,他们灵活运用线上资源,进行日语的巩固与学习。同时,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的教学方式对日语教师来讲也是很大的挑战。所以,新形势下,日语教学已经不单单是教授日语,它对日语教师其他诸多方面的能力提出了要求。

3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建

修刚就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提出:“大专业”的日语专业必须在两方面进行转变,其一是培养跨文化交际的人才,其二是培养日语+a 能力的人才[1]。首先应该理解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的含义。此文化所指应为一个群体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下所形成的思维模式,并且此模式被该群体认为是理所当然的。那么跨文化交际的核心就在于深刻认识我们和别人的理所当然,在此基础上才能消除交流障碍,达到真正的跨文化交际。在此过程中语言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语言的学习,发现隐藏在语言深处的思维定式,可以说这是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方法和渠道之一。所以,日语语言基础的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没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就没有高质量的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也只是纸上谈兵,一句空话。所以,切不可忽视语言的学习而只谈跨文化交际,同时也不能只谈语言学习而忽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那样的话势必会陷入以前的学习困境中。

3.1 培养外语思维

跨文化交际要注重学生外语思维的培养。很多日语专业的学生到高年级阶段阅读能力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提高,书面表达也比较流畅[2]。但是同时,很多同学也会感觉自己的听力能力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口语能力还比较差,真正日常交流时也只会一些简单的语句,这些简单的语句还是首先在头脑里形成汉语词汇而后翻译出来,简单来讲我们的学生没有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外语思维。当然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没有语言环境,有的学校仅仅只有几个外教甚至没有外教,大多数学校没有日本留学生,这就造成我们的学习仅仅停留在教科书上,输出也是教科书式的表达,缺乏日常性。同时,缺乏实践经验,当前环境下,学生和学校本身很难争取到外出实践的机会,有的学校本科阶段可以提供机会让学生到日本进行交流互换,但也仅限于极少数,大多数学生还是只能停留在阅读课文、打磨语法的阶段。这些原因势必会造成我们的学生只有学进,没有输出,不会形成外语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的外语思维,笔者认为应从改变高校课程设置和教师加强外语思维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学生文化学习的欠缺跟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都有密切的关系。高校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以语言的习得为中心,为迎合市场需要以过级考试为目标,虽然也开设有文化、文学、概况等课程,但一般也都是考察性课程,没有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学生重视度也不高,这就造成学生重语言而轻文化,重考试而轻修养。无论是语言的学习还是修养的提高都绝不是大学4年就足够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大学课程设置的现状,从细致入微处着手,语言和文化齐头并进,改变目前的尴尬现状。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比较机械化,没有教好的融入文化的教学,其中有些教师自身文化修养不高,文化素养的局限性限制了其对学生的良好输出。所以,只有教师深刻理解了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用语规则,自然会融入日常的教学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文化,脱离了文化的语言学习也将是枯燥乏味的。虽然我国的文化教学从未脱离过外语教学,就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也基本达成了“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相统一,并与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的目标相结合,才能提高外语教学水平”的共识,因此,在今后母语文化的教育将会受到更多的关注[3]。

3.2 构建跨文化思维模式

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建,国内学者针对外语教学特点,主张从“跨越”和“超越”两个层面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4],提出了加强师资建设、改进教材、培养意识和重视实践培训4 种培养途径[5],构建理论和实践两种理论模型[6]。

跨文化交际要注意构建跨文化交际的思维模式。尤其对于日本这样一个特殊的国家,我们尤其需要跨文化交际的思维模式。笔者身边经常会有人发表针对日本的观点:“日本的……不就是中国的……发展过去的嘛,没什么特别的,你看日语中到现在还有很多汉字呢! ”此观点缺乏发展的眼光,他们没有意识到中国的东西被传入日本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发展,早已有了质的变化。即使是现代日语中还保留有的汉字,相比汉语中的汉字也起了千变万化。因此,我们要摒弃思维定式和优越感,真正以平等的姿态、平和的心态去了解日本,看到日本文化的个性和不同。另外在中国也有所谓的“哈日”一族,以年轻人居多。他们认为日本的所有东西都是好的,日本的所有文化都是精华,日本的所有东西都拿来为自己所用。此观点缺乏辩证的眼光,同时缺乏对本国文化的深刻了解,也是文化不自信的一种表现。所以,当下我们急需正视自己,客观看待别人,运用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两国文化之间找到平衡点,消除矛盾和冲突,真正做到本民族文化和他国文化的无障碍沟通和交流。

4 结语

该文从跨文化交际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展开话题,阐明当前高校日语专业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单一及当前日语教学方式的转变两个方面展开,指出其在构建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就这些问题提出对策。笔者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建关键在于外语思维的培养和跨文化的思维模式的建立,只有提升这两方面的能力才能使跨文化交际突破文化壁垒,自由顺利的展开。

猜你喜欢
日语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交际羊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两块磁的交际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日常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