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古典诗歌中的竹意象比较研究

2020-01-01 07:55胡倩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8期
关键词:竹子古典文人

胡倩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

竹子因为其独特的生长特性有崇高坚韧的品质,经常被用来夸赞君子,因此从古代到现在竹子经常被作为一种意象被引用到诗歌中。诗人在诗歌中不仅只描写赞颂竹子,也会借用竹子的意象来赞颂其他事物,主要是赞颂其他有着与竹子一样品格的君子。近几年来,虽然中韩两国内的人民都开始对竹子进行各方面的研究,但是对出现在古典诗歌中的竹意象的比较研究很少。为了能够了解竹意象在中韩两国古典诗歌的使用情况,特寻找中韩两国描写竹意象的古典诗歌,将其进行对比分析,了解竹意象在我国和韩国古典诗歌之中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 中韩古典诗歌中竹意象的形成

1.1 中国古典诗歌中竹意象的形成

竹子的生长不会受到季节的影响,无论是秋天还是冬天,竹子一直都非常顽强的生长,不会枯萎。它不会受到冬天风雪的影响,仍然以翠绿的形象生长。这样不畏寒冷、不畏风雪的竹子被文人们发现之后,文人们开始赋予竹子各种君子的品质,将竹子写进诗中,替诗人自己表达感情。随着诗歌的不断发展,竹子就变成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出现的意象之一。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过程中,竹子的意象也在不断丰富[1]。经过对历史的研究后发现,唐宋时期作为我国诗词文化最繁荣的时期,同样也是我国吟咏竹子发展最辉煌的时期,那时候对于以竹子为意象所作的诗词层出不穷,像著名诗人李白的一句以竹子为意象描写的一句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成为后来人们用来形容青梅竹马的好诗句; 更有唐代诗人刘禹锡以竹子的生长为基点写出了脍炙人口的《竹枝词》。

在我国古典的诗歌中,竹子有太多的寓意,出现在各大名诗之中,大多数诗人通常会借竹子高洁、坚韧的品格来表达内心的含义,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还属清代诗人郑板桥的诗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时青翠的竹子已经不再是供大家赏心悦目的植物了,它已经被诗人赋予了崭新的生命,是对一个人的精神象征,也是诗人对于自身品格的写照,这首诗中作者将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表达得淋漓尽致,因此也成为千古流传的佳句。在往后的诗词创作中,正是由于竹子的特殊品质,竹子也一直是以正面的形象出现在文人们所创造的诗歌中[2]。

1.2 韩国古典诗歌竹意象的形成

随着古代中国文化不断向外发展,周边国家也开始派学生来我国学习,于是我们的诗歌文化也开始影响了周边的国家。韩国就是受我国文化发展影响的国家之一。当韩国文人接触到我国古典诗歌中竹子的意象后,被竹子的生长状况和传达的含义感染,也开始喜欢上了竹子这一植物,更是爱上了竹子的品质,也渐渐开始把竹意象使用到韩国本土的古典诗歌中。伴随着韩国古典诗歌的发展,韩国诗人不仅保持着竹意象最初流传过来时代表的含义,而且在竹意象本身的含义上加入了韩国本土的文化特点,使得竹意象有了新的发展,也让中韩两国古代诗歌中的竹子的意象有了不同之处[3]。

根据历史中记载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最初韩国吟咏竹子的诗人是在唐朝学习的留学生。由此我们可以证明韩国竹意象的形成的确与中国的古典诗歌文化有着很紧密的关系。并且,韩国竹意象的发展也受到了中国文化中竹意象的影响。

2 中韩古典诗歌中竹意象的相同之处

因为韩国古典诗歌中的竹意象来源于中国的古典文化,所以韩国古典诗歌中竹意象所代表的含义有一部分与中国古典诗歌中竹意象所代表的含义是相同的。

2.1 象征儒家君子

在我国古代,很多人都想用自己的力量与知识报效自己的国家,这些人受到了儒家学派观念的影响。在儒家学派的观念中,文人需要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帮助国家强盛。文人也是一种高洁君子形象的象征。于是,文人们开始用竹子这一意象来代表他们的思想和观念。同样因为竹子在冬天依然能够茁壮成长,有着坚韧不屈的象征,正好象征着文人们的儒家思想。我国古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经写过《题窗竹》,最为受人们喜爱两句便是:“不用再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尽,留向纷纷雪里看。”诗中的内容描述竹子即使处在寒冷的冰雪中也不会凋败,继续顽强生长,通过这样的描写赞美了竹子迎风傲雪,卓然不群的美好品质,同样其深层含义其实是在描写君子顽强不屈的品格。

伴随着我国的传统文化被带出国门,儒家的思想观念也影响着韩国的文人们。韩国古典诗歌中也有很多竹子以君子形象出现的诗歌。在高丽时期,有一位名叫李崇仁的文人,他也曾经写过咏竹的诗作。在他的诗中,竹子是以朋友的身份出现,此时的竹子本身是带有君子美好的品格。文人李崇仁在这首诗中不仅表达出来他对竹子的喜爱,也借竹子表现出他对儒家君子的向往[4]。另外,在韩国,不论是哪个诗派的诗人,都会借竹子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中的儒家精神,例如,著名韩国诗人李滉、金宗值等。我国的儒家思想观念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因此他们的诗中大多数是借描写竹子的生长环境及生长特点等内容来表达他们的思想。另外,韩国古典诗歌的写作特点也受我国古典诗歌写作方法的影响。

2.2 象征着君子的隐世思想

无论是中国古代,还是韩国古代,都会有文人被迫害,不被重用的情况出现。这群文人就会想到远离朝堂,隐居在山林之中。在我国的魏晋时期,战争不断出现,文人们无法得到重用,于是以嵇康为代表的7 位诗人组成了“竹林七贤”,并隐居在山中,过上了稳定的诗人生活。韩国古代也有相似的时期,于是韩国文人受到了中国文人的影响,并且模仿嵇康等诗人的行为成立了相似的组织。两种组织的名称中都带有“竹”字,“竹”的出现,不代表着这些诗人隐居在竹林里面,而是指这些诗人思想中的隐逸的观念。他们想在远离世俗纷扰的地方保留他们高洁的风骨[5]。

2.3 象征对爱情的忠贞

竹子有着不同的品种,不同品种的竹子在诗人的作品中也代表着不同的含义,例如,湘妃竹。在李商隐的《湘妃竹》和刘长卿的《斑竹》两首诗中虽然表面上是在描写竹子,其实是在借竹子表达诗人对于爱情坚贞的观念。韩国古典诗歌中也有以描写湘妃竹或者斑竹的诗歌,例如,李达的《斑竹怨》中的描写“二妃昔追帝,南奔湘水间。有泪寄湘竹,至今湘竹斑。云深九疑庙,日落苍梧山。余恨在江水,滔滔去不还。”这首诗的典故是以中国尧舜时代为背景描写的一段佳话。在中国的古代传说中,皇帝尧把优秀的舜选作他当时的继承人,并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他。但舜帝在南方各地巡行时,意外的死于苍梧山。听到舜死去的消息,两个妃子便急奔埋葬舜帝的苍梧山,途中两人极度悲伤,不停地流泪,还未抵达苍梧山,便因悲伤过度,决定投身于湘水随舜帝而去。而她们的泪水洒到了江边生长的竹子上,神奇的是沾到泪水的竹子每节都开始生斑,所以再后来竹子也就有了“斑竹、湘妃竹、潇湘竹、泪痕竹”等名字。因此,在这以后竹也成了女子寄托爱情的物质载体,有了对爱情坚贞不移寓意。由此可见,无论是中国古典诗歌还是韩国古典诗歌中,竹子都被用来赞颂人们对爱情的忠贞,并且这一含义至今还在被使用。

2.4 驱除恶鬼和象征平安

在我国古代除夕时就有燃放爆竹的习惯,直到现在中国还保留着春节时在院子里燃放爆竹、 驱赶恶鬼、祈求平安的风俗。虽然后来随着发展人们发明了火药,用火药代替了竹子产生爆破声也可以驱除厉鬼,但名字还是沿用了爆竹希望可以驱走恶鬼,保佑家人的平安。在我国古代就有很多描写爆竹的诗句,像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词《元日》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该诗句就是描写了我国在新春燃放爆竹的习俗,新的一年远离邪祟,平安顺遂。同样的韩国也受到了我国风俗文化的影响,在除夕晚上也会燃放爆竹,是因为读到了中国的《谈闻录》,在这本书中提到在某处西方山中有一个厉鬼,这只鬼不能见人,因为传闻说人们只要遇见他就一定会得上一种怪病,而且无药可医。在这时有个叫李畋的人他很怕鬼,不论是早上还是晚上都要砍了竹子扔进火里用来照明驱鬼,但不料厉鬼却因惧怕竹子燃烧时产生的爆破声而逃走,后来也就形成了燃烧竹子、驱赶恶鬼的风俗,韩国的文人通过描写将此风俗文化在韩国流传开来,因此,在韩国古典诗歌记录的书籍中有很多描写爆竹的诗作,例如宋焕箕的《除夕》。

2.5 竹自身品格的象征

因为竹子的生长不同于其他植物,于是就有很多诗人赞扬竹子毅力的坚韧和勃勃的生机。这样的诗作只是单纯表达对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以及竹子自身的特点,例如,郑板桥的《题画》。在韩国的诗人中也有很多喜欢竹子的诗人,他们也经常创造一些吟咏竹子的作品,表达他们对于竹子的喜爱之情。伴随着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竹子的形象在韩国诗人的心中也就更加具体[6]。

3 中韩古典诗歌中竹意象的不同之处

虽然韩国古典中竹意象的出现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但是在韩国古典诗歌中竹意象的发展受到了韩国本土文化的影响,韩国古典诗歌也生成了自己独特的竹意象。除此之外,中国古典诗歌中竹代表的含义并完全被韩国诗人引用。

3.1 象征谦虚

我国文化发展至今,谦虚一直是我国文人身上特有的品格。无论是对人对事,我国的文人一直都很谦虚,甚至在诗中都有表现,例如,薛涛的《酬人雨后玩竹》。这首诗虽然是在描写竹子生长的状况,甚至借用了典故,来表现竹子的谦虚态度,但实际上是在表现诗人自身谦虚的态度。因为用植物来赋予人不同的品质是不确定的,所以用竹子给人赋予代表君子谦虚态度的竹意象并没有在韩国古典诗歌中出现,由此可见,韩国古典诗歌在借用竹意象时并没有完全借用,而是借用了我国竹意象的一部分内容。

3.2 象征爱国奉献精神

韩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跟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状态相似,到一定时期后也出现描写社会现实的诗人。例如韩国诗人赵秀三,他为韩国竹意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曾经写过一首《善竹桥》赞扬了爱国奉献精神的伟大,后来也就有越来越多的韩国诗人借用善桥竹这一意象表达自己想为国家奉献的精神。除此之外,韩国古典诗歌中也经常出现血竹这一意象。血竹的出现也是带有一定的典故,并且也是表达对于爱国精神的赞扬。竹子带有的爱国奉献精神是韩国独有的,是韩国诗人在自己的文化基础上加上竹而形成的极具韩国文化特色的竹意象。但是在我国的竹意象发展过程中,从来没有诗人将竹子赋予爱国奉献精神,因此,也就没有借竹子表达自己想要为国家奉献的诗作的产生。

3.3 代表文人们的价值取向

通常出现在作品中的竹子都会代表诗人的价值取向。虽然韩国的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但是韩国自己的文化还是站在主导地位。因为两国的文化制度不同,两国文人的价值取向也会有一些差别,所以出现在韩国古典诗歌中的竹意象与中国古典诗歌意象有一些差别。

3.4 带有独特的地域特色

因为中国和韩国处在不同的地域,也就存在着不同的风俗文化,所以在中国和韩国的古典诗歌中的竹意象都带着属于自己国家的地域特色。例如,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竹意象带有谦虚的含义,而在韩国的古典诗歌中这一点没有体现。除此之外,韩国文化由于历史的发展,竹意象在不同时期也带有不同的含义。除此之外,中国与韩国的文人虽然大体上相似,但是中国文人与韩国文人生活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制度中,心中的情感也会有一些区别,也就无法通过竹子传达出一模一样的感情。

4 结语

经过对中韩古典诗歌中出现的竹意象比较后发现,韩国古典诗歌中的竹意象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大。韩国古典诗歌中的竹意象与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竹意象有很多相同之处。相同之处出现的原因是韩国诗人是从中国古代文化中引入的竹意象。另外,也有许多不同于中国古典诗歌竹意象的地方,这些不同的地方是以中国传统的竹意象为基础,融合了韩国当地的文化之后形成独属于自己的竹意象,并且可以在其中发现一点儿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由此可以发现,韩国古典诗歌中的竹意象来源于我国古典诗歌文化,并且是在我国古典诗歌文化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得来的韩国古典诗歌的竹意象。

猜你喜欢
竹子古典文人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古代文人与琴棋书画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古代文人的雅号由来
文人吃蛙
竹子的中间,为什么是空的
怎样读古典诗词?
明清鼎革之际文人不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