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色精神的特性及其当代价值

2020-01-02 00:27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

温 晓 荣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教育培训学院,西安 710061)

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事业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的精神状态,“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流血牺牲凝聚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1]4。本文拟从分析红色精神内涵入手,阐明其性质,分析其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的重要价值。

一、红色精神的内涵

红色是世界各国共产党的颜色,象征革命。受苏联共产党及其政权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也使用红色象征着革命。“1927年11月,工农革命军攻占茶陵县城,成立湘赣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2]127中国共产党较早在理论著作中出现“红色”字样的是毛泽东,他在1928年写的《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区分了白色政权和红色政权、白色区域和红色区域等概念,明确红色政权是指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政权,而由共产党所领导的区域就是红色区域。红色就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它象征崇高的共产主义。

红色精神来源于红色文化。红色文化可分为器物层面的红色文化、制度层面的红色文化、精神层面的红色文化。[3]15-18器物层面的红色文化包括革命遗址、革命纪念地、革命用具用品、革命领导人故居、革命文献以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纪念地。制度层面的红色文化包括革命以及建设时期所形成的优秀制度,如“支部建在连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精神层面的红色文化包括革命和建设时期所创作的各种文学艺术作品,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及其先进事迹,特别是凝结于各种红色载体上的思想观念、群体意识、理想信念和精神状态。红色精神主要涵盖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的红色文化。

红色精神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19—1949)。主要体现为民族解放,救亡图存,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时代内涵。红色精神最初可追溯到五四运动时期形成的五四精神。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华民族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两项历史任务。五四运动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由进步青年掀起的一次革命运动,也是先进思想引发的一场民族进步运动。五四运动最伟大的意义就是留下了被青年传承的五四精神。五四精神所包含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成为红色精神的基本要素,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丰富的养料。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断深入,红色精神的内涵也不断深化和扩大,出现了许多具有不同时代内涵的红色精神,如井冈山精神就包含“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4]39的时代意蕴。长征精神就包含“坚定革命理想信念、矢志不渝的忠诚精神”“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顾全大局、协同作战的团结合作精神”“依靠群众、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5]44

第二个阶段(1949—1978)。主要体现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爱国富民,勇于奉献”的时代内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遭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全面封锁,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苏联也与中国断绝关系。在此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探索,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工农业生产领域以及科技军事领域克服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形成了多个红色精神,如大庆精神、北大荒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等红色精神形态。

第三个阶段(1979年至今)。20世纪70年代以来,和平和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中国于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奋斗精神,如“九八”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精神主要体现出与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抗争的拼搏精神和在科技领域艰难探索、默默奉献的时代内涵。红色精神的内涵进一步发展。如江泽民同志就把“九八”抗洪精神概括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5]142。

从红色精神的发展来看,红色精神是一个开放的精神谱系。有研究者曾把自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的红色精神归纳总结了20种。[6]6这并不能完全概括所有的红色精神,一方面,对红色精神概括的角度不同,红色精神选择的内容也有差异;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推进,红色精神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扩大,它具有与时俱进性。2020年中国爆发 “新冠”疫情,全民抗疫也体现了一种红色精神——抗疫精神,也属于红色精神谱系。所以红色精神不是一个内容体系封闭的文化现象,而是一个开放的精神谱系。

二、红色精神的理论特性

红色精神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又随着中国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推进而发展,具有意识形态性、民族性、大众性、时代性的特点。

(一)意识形态性

意识形态是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7]947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意识形态包含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五种范畴。红色精神包含的爱国主义、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等内涵均属于政治法律思想范畴,是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是红色精神的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红色精神的主要特征。

红色精神就其形成或产生而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红色精神起源于近代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历史实践。“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五四运动前后,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宣传社会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五四运动使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得到锻炼,先进知识分子找到了革命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推动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红色精神就其发展而言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先锋部队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初期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以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富强,以及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鲜明地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得出的一个基本经验,也是红色精神发展的一条基本脉络。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如以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观点,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贯穿于各个时代的红色精神之中。

(二)民族性

红色精神产生和发展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过程具有一致性。红色精神既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也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历史虚无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中国共产党人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文化虚无主义否定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隔断了中华文化的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不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就不知道我们从哪里来。中华文明绵延几千年,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正是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了中国人所具有的精神特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精神,是红色精神的根。红色精神产生于中华民族反对压迫、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过程,具有中华民族的独有特性。就红色精神发展而言,是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为旗帜,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中形成和发展的。红色精神既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蕴含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继承了中华民族精神,因而发挥出了精神融合的独特作用。

(三)大众性

红色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思想精华。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论,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政治立场。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向来认为,归根结底地说来,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工人阶级必须依靠本阶级的群众力量和全体劳动人民的群众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解放自己,同时解放全体劳动人民。”[8]217红色精神是人民群众的精神武器。五四运动唤起了民众,五四运动最初是学生发起的运动,随后广大民众也参与进来,特别是工人阶级加入进来,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使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工农大众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经过长期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腐朽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从此站了起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又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中华民族实现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所以,从红色精神的主体承担者来说,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红色精神是广大人民群众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初期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体现出的精神状态。从红色精神的服务对象来说,红色精神既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中创造出来的,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又能够服务人民、引领人民的发展。所以红色精神具有大众性特点。

(四)时代性

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实践的产物,它必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具有与时俱进性。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实践先后经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初期建设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三个历史阶段,红色精神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的推进,红色精神也随之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形成了不同主题的红色精神谱系。就拿同样是国防科技领域里面的“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来说,两者都具有爱国、奉献、协作、创新等红色精神的共性,都体现了科技工作者为国家强大而献身的“默默无闻”“淡泊名利”的爱国奉献精神,都体现了科学家们在大科学事业发展中所需要的协作创新精神。但是载人航天精神又具有新的时代内涵。如果说“两弹一星”精神凸显了“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载人航天精神则凸显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状态、思想境界、意志品格、工作作风。特定时代具有特定的主题,在时代主题转换的过程中,红色精神的具体形式会发生改变,但其蕴含的精神实质不会改变。在当代,红色精神突出体现为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以往红色精神的内涵,特别是增加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核心的精神内涵。中国精神的实践主体、价值主体较之红色精神实践主体、价值主体有所扩大,全国人民都是中国精神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一句话,中国精神是全体中国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既富有爱国主义传统,又具有创新活力,所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只有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贴近时代主题,红色精神才能不断升华,才能反映不同时代特有的精神气质,从而更好地传承发扬。

三、红色精神的当代价值

红色精神具有文化价值。文化价值体现在为发展先进文化提供价值导向,为文化创新提供思路和原则,更体现在为人民群众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这一点已被2020年的全民抗疫实践所证明。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而后席卷全国,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全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迅速采取最严格、最果断、最彻底的防控措施,新冠疫情在最短的时间内基本得到控制。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14亿中华儿女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无惧牺牲、勇往直前的品质彰显了红色精神的价值。

(一)红色精神具有强大的价值引领力

在红色精神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体现着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落脚点,贯穿于党的一切活动中。红色精神培育出千千万万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英雄儿女去实现他们的崇高理想。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勇挑重担;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冲锋在前。无数党的英雄儿女用自己的行动乃至生命践行党的宗旨,用自己的奉献行动谱写着红色精神的历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坚定信念、百折不挠、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 “红船精神”到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探索的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大庆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雷锋精神,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孔繁森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无不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展开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和阻击战。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不惜一切代价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强调要关心照顾所有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不管是一线医务工作者、基层工作群众还是孤寡老人、重病重残人员都要关心照顾,集中力量做好群众生活用品的供应。这些理念和措施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和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立场与担当。

(二)红色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前,一些政治家和学者对中国有个基本看法——“一盘散沙”!如孙中山先生就曾经多次提到中国社会的“一盘散沙”。但他把中国人的“一盘散沙”归结于异族的专制、没有民族精神和中国人过分的自由。张伯苓先生也批评中国人的“愚、弱、散、私”,他把这种现象归结为教育问题,张先生一生致力于办学校、办教育,毫无疑问,他们并没有找到中国社会的“一盘散沙”的真正原因。而中国社会“一盘散沙”的真正原因是中国没有一个能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这种情况才有了彻底的改变。中国共产党把广大人民群众组织起来进行革命,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作了这样概括:“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重要武器。这些都是我们区别于前人的。依靠这三件,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9]1480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内涵丰富的红色精神,正是这一系列红色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引领力和动员力,唤醒了全国人民的革命热情和革命斗志。

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一方面,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走上了民主、富强、和谐、美丽生活的康庄大道,进一步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爱国主义精神得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另一方面,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积累的创新热情、创新智慧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创新文化已经融进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成为鞭策全国人民创新创造创业的宏大精神力量。中国精神已经成为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制胜法宝。在2020年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广大人民群众展示的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的具体体现。

2020年中国抗击疫情彰显了中国精神的力量。从2019年12月底在武汉发现疫情到武汉封城,中国用了1个月,从武汉封城到全国疫情基本得到遏制,中国用了2个月。4月13日世界卫生组织应急行动司司长理查德·布伦南这样评价中国抗疫:“疫情在中国得到有效遏制,中国抗疫经验值得借鉴。”[10]现如今新冠疫情正在全球肆虐,截至2020年8月28日全球累计确诊患者已经有2 455万人,而中国现有确诊人数却一直稳定在几百人(多数还是外部输入性患者,2020年8月27日为288例),“封了一座城,救了一个国。”这是人们对中国抗疫的基本评价。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14亿中华儿女都能以最快速度自觉自愿地加入抗疫队伍,所以能够在如此严重的疫情面前,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这样的抗疫成就,彰显了中国精神的凝聚力。

(三)红色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体动员力

中国共产党人科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看到了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巨大力量。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最困难的时候,在有人质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时候,就看到了中国农民的力量,看到了组织起来的工农群众的力量。在抗日战争最危急的时候,有人哀叹“亡国论”,毛泽东同志科学论证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真理,深刻指出:“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中国共产党最能体会到人民群众中蕴藏的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发动群众,打人民战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制胜之道。

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疫情防控工作非常重视,一再研究、多次部署、反复动员、多次考察,中央成立联防联控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作为,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形成了抗击病魔的强大合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日夜奋战,展现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人民解放军指战员闻令而动、敢打硬仗,展现了人民子弟兵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政治品格。广大人民群众展现了患难与共、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疫情发生之后,广大中华儿女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物资的捐赠物资,形成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动人场面。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全国迅速组织了340多支医疗队,4万多名医务工作者驰援武汉,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主动请缨,一份份请战书、一个个红手印、一句句“我先上”,展现了广大党员干部“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无惧牺牲、勇往直前的斗争品质。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不仅是一线医务工作者和其他一线救助工作者在无私奉献,普通人民群众也能够自觉遵守国家防控疫情的各项制度,不聚集、少出门,自觉进行居家隔离,还有许多群众自愿做起社区防控志愿者,体现了顾全大局、舍己为人的大爱情怀。同时自疫情发生时起,中国就及时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信息、分享经验,并为世界上150多个国家进行医疗物资援助或防控资金援助,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正是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中国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一切的背后正是凝聚着中国力量精神纽带的中国精神。

四、结语

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革命、建设、改革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与思想优势,其根本价值在于能够为社会提供发展的精神动力。当前中国乃至世界正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正确组织群众进行积极防控,是抗击疫情成功的关键。红色精神具有强大的价值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主体动员力,在中国抗击疫情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当前中国新冠肺炎疫情还没有完全过去,全体民众仍然要继续弘扬红色精神,为夺取抗击疫情的最终胜利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不竭动力。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红色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红色在哪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