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之新思维

2020-01-02 04:04贺义宏吴学东
皖西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六安市六安红色旅游

贺义宏,吴学东

(1.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艺术学院,安徽 六安 237158;2.皖西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六安市是一块红的早、红的长、红的广、红的深的红色土地,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不足。作为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六安市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与其他革命老区相比差距较大。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是一项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4月24日视察六安市金寨革命老区以后,如何进一步做好六安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也被提到六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议事日程上。

一、问题的提出

(一)六安蕴藏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诞生,六安革命斗争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各个历史时期,30年红旗不倒,30万英烈捐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付出巨大牺牲,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

五四运动和建党初期,六安英杰觉悟早,马列主义传播早,党团组织建立早。1920年初,在“六安三农”组建的中国革命小组①,是安徽最早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安徽新文化运动的两个重要城市——芜湖、安庆两地党团组织负责人及学生会负责人均为六安人。六安籍进步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皖西大地、在安徽省掀起了思想解放运动和反帝反封建斗争高潮。据统计,六安人在建党前后到苏联、日本、欧洲学习的有100多人,到黄埔军校一至四期学习的有87人,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的13人[1](P6)。这在安徽乃至全国并不多见。土地革命时期,这里爆发了立夏节起义、六霍起义,创建了豫东南、皖西革命根据地;在这里先后创建12支红军部队,是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的主要发源地。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安徽省及大别山区抗日指挥和活动中心,安徽省政府、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所在地。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中原突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重要战场,是解放大军战略决战、解放全国的前进基地和巩固后方。这里留下了董必武、李先念、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战斗足迹,走出了洪学智等108位开国将军。六安红色历史深沉厚重、红色故事感人肺腑、红色人物光彩夺目、红色遗址遍布各地,被誉为“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辉煌的革命历史,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二)六安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之困局

近几年六安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一定成效。六安市成立了红色文化建设、大别山红色旅游工作领导小组,指导推进全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与皖西学院联合成立“皖西文化研究中心”和“六安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深入开展红色文化研究,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印发《六安市十大红色文化项目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统筹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和红色资源利用工作。开展全市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维护修缮一批革命文物,现有国家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19处、市级30处、县级123处。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红色文化阵地建设,现有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9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3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1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0个,省级党史教育基地5个,市级16个②。创作了广播剧《永远的金刚台》、庐剧现代戏《又见桂花开》、红色歌舞剧《大别山之恋》、长篇小说《我们在大别山上》、电视专题片《六安抗战风云》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实施红色旅游景区质量提升行动和红色旅游“139”计划,建成1条国家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形成3条全市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完成建设9个景点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2]。

但六安市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工作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其一,资源普查不彻底,资源保护不力。一是对红色遗址掌握不全面。全市红色文化资源量多面广,普查不彻底,底数尚未完全摸清,还有大量革命遗址散落乡野,处于无人过问甚至无人知晓状态,保护更是无从谈起。如全市共有抗日战争遗址200多处,但受资料等条件限制,仅普查了30多处。不少遗址由于年久失修或受城镇工程建设等因素影响,日趋消失。二是已普查的红色遗址保护不力。全市533处革命遗址中,纳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74处,占32.6%,列入县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有33家,占6.2%。如金寨县汤家汇镇,现有革命遗址245处,纳入保护范围的仅63处。即使已列入文保单位,由于缺乏管理、维护,多处市、县级文保单位濒临损毁境地,如裕安区中共六安特别支部旧址已损毁,霍邱县“李特故居”年久失修。据统计,革命遗址保存状况较差的共214处,占40.2%。三是产权复杂,难以进行系统保护。全市533处革命遗址中属私人所有的114处,占21.4%。如苏家埠战役总指挥部旧址,现为私人住宅,原是9开间土木瓦顶结构,有3间现已损毁。台静农纪念馆由其后代及亲属筹资所建,持续维护缺乏资金保障②。

其二,统筹协调不到位,融合发展渠道不宽。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涉及文旅、党史、档案、教育、退役军人事务、交通、水利、城乡建设、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多个部门,责任主体分散,部门沟通联动缺乏,致使资源保护和开发缺乏合力、融合发展渠道不宽。一是“红绿古”融合不深。红色革命游与绿色生态游、古色人文游未能有机融合。二是红色文化与历史文化等结合不紧。大多红色旅游线路设计单调划一,依托革命历史纪念场馆和革命遗址遗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单一、效果欠佳。红色旅游与皋陶文化、水利文化、民俗文化相融不深。三是红色旅游资源整合不足。鄂豫皖3省6市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域合作有名无实,市内县区之间、乡镇之间近地竞争、多头规划、分散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时有发生。

其三,宣传推介不足,品牌打造不靓,市场运作不到位。六安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但红色品牌影响力远不及井冈山、延安和临沂等地。虽有9个景点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但红色旅游吸引力不强。红色景点开发模式高度趋同,旅游要素缺乏整体配套,主要以静态观光、橱窗展示、文物陈列为主。多数红色场馆布展水平不高,还停留在“图片+文字+解说”的传统模式。缺乏体验式项目,缺乏生动感人的红色歌舞剧等演艺作品,特别是大型红色实景演艺剧目。红色旅游产品开发滞后,红色文化衍生品开发几近空白,收益甚微。2018年,全市红色旅游综合收入仅为遵义的三分之一,不足临沂的四分之一;红色旅游人均消费仅608元,较遵义、井冈山等地差距明显②。因此,全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及开发大多依赖政府财政“输血”,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市场化程度低,红色文化资源蕴藏的经济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掘,无以助力革命老区脱贫致富、振兴发展。

据上所述,六安市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多多、困难重重。如何破解?出路何在?思维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以科学的思维方法推动六安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治国理政科学思维的重要性,多次强调必须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以科学的思维方法保证各项改革顺利推进。

二、以法治思维开展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

红色文化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特别是红色遗址遗迹。由于城镇建设、道路修建、环境整治、经济开发等各种因素,导致一些遗址遗迹濒临损毁境地,保护工作迫在眉睫。然而资源保护并非轻而易举之事,牵涉社会方方面面,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市场经济环境下,调整各种利益关系、规范社会行为的有力武器是法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深化改革、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有力举措和根本保障。法治思维是将法律作为处理事务准绳的思维方式,以法治思维开展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首要工作就是加强相关立法。2018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10月印发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均提出“坚持依法保护利用”和“完善法规政策”的要求。六安市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贯彻落实中央两个文件精神和安徽省相关政策法规,结合本地实际,借鉴、总结全国各地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成功经验并将其上升为地方法规,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进行。例如,可以学习借鉴福建省三明市、龙岩市的经验。三明市于2016年制定《三明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管理办法》,是为福建省首部保护红色遗址的设区市政府规章;龙岩市是原中央苏区核心区域、全国唯一所有县(区)均为原中央苏区县的设区市。龙岩市于2017年在全国率先制定保护红色文化遗存的地方性法规《龙岩市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3],确定保护范围和对象,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的保护责任,规范开发利用的行为,明文规定造成红色文化遗存损毁、灭失以及各种有害行为的法律责任,使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工作步入了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有力地推动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

六安市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诸如无人管理和多头管理等管理混乱问题、保护责任主体不明、产权归属复杂、保护资金匮乏、维护修缮经费无保障以及无序开发,等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的重要途径。六安市红色文化遗存面广、量多,面临的管理问题复杂,应尽快启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立法工作,建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长效机制,以法律法规根本保障六安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

三、以系统思维开展红色文化资源规划建设

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态环境等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以系统思维方法进行谋划,统筹规划,协调推进。系统思维是指“运用系统的观点考察认识对象,把它作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并且多方面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在动态中探索和把握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以实现最优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和决策就表现出系统思维方法的科学性[5]。

系统思维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全局性思维,要求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时候,必须从整体出发,把着眼点放在全局上,通盘考虑,强调整体性;处理好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整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来认识和把握整体,强调关联性;系统思维反对重视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反对发展某一方面而伤及另一方面,强调协调性。

红色是六安的底色,红色文化资源是六安市可持续发展的政治富源、精神财富、文化素材和经济资源,是六安社会发展的区域优势。根据六安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从系统思维出发,当前应加强顶层设计,把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放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总体布局中进行谋划,要有高屋建瓴、统揽全局的宽广视野和全局意识,把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纳入六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整体思考、总体设计,编制宏观开发利用规划。

六安市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诸如重复建设、同质化开发、资源整合不足、绿色生态旅游与红色旅游结合不紧等等问题,其实质是开发利用缺乏系统思维的表现。规划设计必须处理好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重点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是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红色遗址遗迹是红色基因库、红色文化载体,必须保护好。保护是开发的前提和基础,开发应控制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开发促进更好地保护,保护为了长远发展。当前一要开展新一轮资源普查工作,摸清家底,全面掌握红色文化资源的存量、类型、价值等,建立信息资源库;二要启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立法工作;三要聘请高水平专家团队编制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

二是经济开发与红色基因传承的关系。红色文化事业发展和红色文化产业开发,相互依赖;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红色文化资源的资政育人作用,相辅相成。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精神内涵,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是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是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灵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建设、红色研学基地建设、红色旅游景区开发、红色文化产业化开发等应统筹规划,融合发展。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特别是如何将红色资源品牌转化为经济品牌,需要开动脑筋、创新思维。

三是区域内分工、区域外协作关系。六安市范围内,应进行全市“一盘棋”规划,根据各县区红色文化资源的特色确定开发重点和方向,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同质化开发,各地应打造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品牌。六安市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关联鄂豫皖3省6市30多县区,3省6市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上签订过合作协议,但没有实质性进展。例如在大别山精神提炼上,湖北[6]、河南[7]、安徽三省在内涵上不尽相同,表述上各异,不利于大别山整体红色文化品牌的打造。3省6市要进一步加强区域协作,建立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协调委员会,开展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全方位合作,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资源共享、政策互惠,共同打造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承高地。

四是部门之间、其他诸多要素之间的关系。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涉及的所有相关部门,虽各自职责清晰,但责任主体分散,往往各自为战,因此要建立协调机制以促成相互之间沟通配合、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此外,还需处理好其他诸多要素之间的关系,例如政府主导与市场主体的关系;红色旅游建设规划与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关系;红色旅游建设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的关系;红色文化资源、自然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如何融合开发、“红、绿、古”三色旅游如何结合,等等,均应系统思考,加强关联性,增强协调性。

总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应在系统思维指导下进行统筹规划,要把全市红色文化资源视为一个整体,置于鄂豫皖大别山地区全局,构建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宏观规划。

四、以互联网思维加强红色文化资源宣传工作

“互联网+”时代,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以互联网思维加强红色文化资源宣传工作是当前六安市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由于历史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全国五大著名革命老区,鄂豫皖大别山革命根据地与其他革命根据地相比较而言,没有获得充分的舆论宣传。所以,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井冈山、遵义、延安、沂蒙山相差甚远。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金寨后,肯定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的历史地位。六安市应抓住机遇,利用各种手段进行广泛宣传,打响“两源两地”红色六安品牌。但当前的宣传思路不广、手段不多,主要依靠传统方式、传统媒体。目前还没有宣传红色文化的专题门户网站。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引发了人类社会深刻的变革,带来了思维方式的变化,产生了互联网思维。据统计,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6.86亿,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6.60亿[8]。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渠道,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新媒体受到人们的喜爱,特别是年轻人的推崇。互联网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普遍树立互联网思维。所谓互联网思维,简言之,就是“立足于互联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9]。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一个无限性的平台,面向所有可能的用户,具有信息传播的无限性[10],习近平总书记敏锐地指出要“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11]树立互联网思维,就是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努力适应互联网、积极利用互联网[9]。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现在“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12]总书记强调“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13](P84-85)

面对新时代发展,六安市应将红色文化网络传播平台建设尽快提上议事日程,以互联网思维加强红色文化资源宣传工作,发挥互联网传播优势,扩大红色六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宣传部门要主动作为,整合相关力量,组建人才队伍,加大互联网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投入,开展相关工作:一是建立“两源两地”红色六安门户网站以及“绿水青山 红色六安”旅游门户网站,搭建宣传红色文化资源的网络平台。二是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建设红色文化数字化资源库。三是利用三维立体成像、VR、AR等信息技术建设网上展示平台。可借鉴陕西、福建等地先进经验。福建红色文化网上展示馆已于2016年12月13日上线,同时福建红色文化VR/AR实体体验馆启动仪式在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举行。网友可以身临其境地多维度、全方位感受福建各地市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的魅力[14]。全国首个5G“互联网+革命文物”教育平台——陕西“互联网+革命文物”教育平台于2019年5月18日上线运营,该平台搭建起从“云端”到“终端”,手机、电脑、电视“三屏互动、同步传播”的5G革命文物展示传播体系[15],以视觉增强、虚拟互动等互联网技术对革命文物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现,提供革命文物全息影像欣赏、虚拟触摸和历史事件沉浸式体验,极大地提高了红色文化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四是利用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微媒体”,发挥自媒体平台宣传作用。五是抓住5G技术的应用和国家大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机遇,加快融媒体平台建设速度,构建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六安红色文化现代传播体系。

五、以市场思维推进红色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

实现产品化、产业化是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目标,六安市红色文化产业化开发程度很低,红色旅游文化衍生品几乎空白,红色文化产业尚未形成。而红色文化产业化开发水平较高的沂蒙革命老区,开发的红色文化产品如“沂蒙小调”系列食品、“六姐妹”系列食品以及“拥军三宝”产品已成为临沂当地知名品牌,仅“拥军布鞋”年产值就达5亿多元,成为当地支柱产业[16]。目前临沂由红色文化品牌转化为经济品牌的产品已达数百个,涉及上百个门类。临沂红色文化产品开发“形成了投资主体、产品制作主体的多元化格局,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红色文化产品经营模式”[17]。

临沂红色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范例,红色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应该走市场化道路,必须树立市场思维、增强市场意识、完善市场机制。针对六安市红色文化产业化程度低的现状,政府应做好规划引领,出台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吸引全国高水平文化企业入驻,支持小微文化创意企业发展,探索多元化投入和市场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

注释:

① “六安三农”是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的简称,由全国人大原常委会副委员长朱蕴山携一批有新思想的六安籍进步知识分子于1918年初在六安创办。该校为皖西革命事业培育了大量优秀的党和红军领导人,有“皖西革命摇篮”之美誉。

② 文中统计数据来源于政协六安市委员会专题调研组《关于我市加强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特此致谢!

猜你喜欢
六安市六安红色旅游
六安六面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安徽六安:乡村直播 “云端”致富
广西六安金矿地质特征与控矿因素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教师作品选登
艺术天地
《晨曦》
六安茶香也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