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探析

2020-01-07 21:11奉明明欧泽丽黄莉莉
湖北农机化 2020年7期
关键词:预制构件装配式构件

奉明明 欧泽丽 黄莉莉 罗 晶

(西华大学,四川 成都 610039)

1 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1 实现标准化设计

BIM技术从建筑的设计、施工、运维直至建筑生命周期终结,其信息都整合在一个虚拟的、可视化的三维模型信息数据库中,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可以使设计信息开放与共享。在进行装配式建筑的方案设计时,设计师可以将设计方案上传到项目的“共享”服务器上,并在服务器上进行各个模块的信息整合,即可构建装配式建筑的各类预制构件信息库即“族”库(例如:门、窗等装配式建筑构件)。随着项目共享服务器中“族”的种类和样式不断增多,设计师对模型进行可视化分析、对比、调整、优化,从而形成标准化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设计师利用各类标准化“族”库,可优化设计、实时调改错误,大大提高设计效率。

1.2 实现施工模拟、优化施工方案设计

BIM技术可对装配式建筑项目进行施工模拟。经过对建筑构件的信息化赋值,在建筑模型中每个构件都有准确的设计信息,建筑模型中各构件从设计、生产、运输、施工到运维等过程与相应的时间过程尺度相关联,因此BIM技术可对任何环节进行三维可视化虚拟动态模拟,再将BIM建筑模型与项目Project进展计划相关联,完成项目5D层面的管理和使用,即可将项目施工计划与实际施工进展进行对比分析,更好地对项目施工进程进行把控。

1.3 实现协同设计、实时检测问题

信息化、共享化是BIM技术最重要的价值特征,即为项目各方提供了一个项目模拟三维信息共享的平台。问题查找是对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多专业协同作业之间的矛盾进行查找并调整,各专业根据设计方案将建好的BIM建筑模型导入BIM问题软件,模拟施工流程进行问题查找,然后对照相应问题点进行分析、排除、记录。工程中由于设计信息不互通导致了各专业设计的现实抵触,BIM技术很好地解决了施工“矛盾”,预先处理问题优化了施工组织计划,可极大减少因为设计信息不互通而造成的设计变更与返工。

2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2.1 优化库存管理、实现现场快捷办理

BIM技术能很好地联系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预制构件生产的过程中嵌入有关构件信息的RFID芯片,在施工现场预制构件的有关信息数据能够很容易被管理者直接读取,即可实现构件信息的信息化对照,极大减少由于人工查验形式下容易出现的工作数据误差、构件堆积组织误差、进出库数量误差等问题,可提高工人工作效率,优化管理。

2.2 优化现场管理、进行可视化监控

施工方案设计通过后,可将完善的BIM施工模拟模型导入到手持移动设备,根据三维模型可对施工方案进行核验,施工模拟可实现施工各个环节的三维模拟可视化辅佐。吊装前须对嵌入RFID芯片的构件进行查验通过,手持设备机可及时对工地材料场的信息化构件进行扫描,在对构件信息进行识别通过后再进行施工安装,并对构件施工时刻进行记录,这种方法减少了过错的发生,提高了施工效率。

2.3 在安装施工中的可视化运用

基于BIM技术信息化、共享化的特性,施工项目人员可经过BIM平台将实时的工期需要通过共享平台提交给预制公司或部门,根据施工需要和自身生产条件进行生产、储存、运送等,更快完成施工现场任务。由于生产的每一块预制构件嵌入了编码的RFID芯片,因此每一块构件都将拥有独一无二的规律性编码,各环节管理者可以及时掌握构件的运送状况,施工现场依据构件编码,通过手持设备机能随时检查构件状况,项目管理者能实时了解掌握施工进度。

BIM技术可对施工工艺进行动态模拟。由于建筑构件尺寸往往大小不一,且构件的数量多、种类杂,往往给施工造成很多的困难和错误。应用BIM技术可对施工工艺进行动态模拟,提前发现问题并选择更加合理的施工组织,可辅助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施工。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BIM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协同设计效率、减少设计误差,同时可优化生产流程,改善库存管理、模拟施工流程,并且可实现运维阶段的质量及能耗全面管理,有效促进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的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预制构件装配式构件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混凝土预制构件外观质量提升探讨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对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施工技术研究
装修一体化装配式建造技术研究
BIM模型相连构件获取方法
轨顶风道预制构件力学性能加载试验研究
浅谈BIM技术在预制构件生产管理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