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小学语文课堂深度学习的关键

2020-01-07 00:55巢威堂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46期
关键词:引领深度学习小学语文

巢威堂

【摘要】深度学习的课堂应是教师引领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學习的过程,教学中既体现教师的主导引领作用,也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师要做好学习目标的引领、学习内容的引领、知识积累和能力训练的引领、学习节奏和学习流程的引领。

【关键词】深度学习;引领;小学语文

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说:“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或任务,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教学过程。”

郭教授认为深度学习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引领,包括思想的引领,思维的引领,情感的引领,知识的引领,问题的引领,设计的引领。教学中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具有挑战性,学习过程中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结果能使学生感受到成功性。所以,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经历学习过程,获得知识积累和能力的训练,使身心得到发展,语文素养得到养成,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进行深度学习,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也符合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把引导学生学习必备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关键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放在突出的地位。

曾听过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的课例《古诗词三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深有感触。这是一节课完成三首诗词的教学,课堂内学生得到了最大的知识收获,思想、情感、人格得到最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长远的能力发展。个人认为,余映潮老师明确、适时、深度的引领,是本课教学学生能深度学习的关键,也是本课教学高效的关键。

于是,有了借鉴余老师的课谈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想法。让我们来看看这余老师《古诗词三首》的教学:

环节一:开门见山,明确学习要求。

1.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词三首》,请同学们自由读三首诗词。

2.今天我们的学习活动是:读背,理解

环节二:教学三首古诗词。

一、学习任务一:略读《四时田园杂兴》

1.读。

(1)全班同学自由读《四时田园杂兴》 。

(2)跟老师读。老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读。

(3)学生再次自由读。

2.理解。(师引导,学生做好笔记)

笔记1:田园山水诗,作者范成大。(师补充:这是了解);

笔记2:诗题的意思是写农村四季的农事活动的即兴创作。这是其中的一首。(师补充:这是理解);

笔记3:一个“学”字,表现了儿童的天真纯朴,富有生活情趣。(师补充:这是品析)

3.背诵古诗。

(1)学生用朗诵的方法背诵。

(2)总结,学生做好笔记:一二句概写,三四句特写。

二、学习任务二:细读《乡村四月》

1.读。

(1)自由读《乡村四月》。

(2)师指导读,强调读好“又”字。

2.理解。

(1)引导,学生笔记:一二句写景,三四句写人写事;

(2)学生练习: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提示学生根据对诗的理解来填写)

山原青青(水光闪闪),子规声声(细雨霏霏)。

乡村四月(没有闲人),忙完养蚕( 又忙插田)。

3.背诵古诗。

(1)各自背诵。

(2)生说说诗的大意,教师出示,全班齐读。

(3)出示词语填空,学生先说,再做好笔记。《乡村四月》:

有(静)有(动)  有(声)有(色)   有(景)有(情)  有(人)有(事)

(4)背诵展示。

三、学习任务三:精读《渔歌子》

1.读。

(1)师范读。指导要醉、美地去读。读好“子”:拉长,悠扬地读。

(2)生齐读,指导读好“雨”:声调稍长些。

2.理解。

(1)记、写难写的字。

(2)读注释。了解《渔歌子》和作者张志和。

(3)批注:写景、写人。

(4)话题写话:写写你感受到这首词的最美之处。

(5)反馈:学生反馈;教师小结。出示:最美之处在色彩明丽;最美之处在画面纯美;最美之处在映衬烘托;最美之处在悠闲自得……

(6)背诵古诗。

环节三:简单小结

本节课采用读背、理解的方法学习了三首诗:略读了《四时田园杂兴》;细读了《乡村四月》;精读了《渔歌子》……

从这课例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在教师引领下,围绕着学习主题或任务,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学生的收获良多:读背了三首诗词;理解了三首诗词;了解和积累了语文知识如略读、细读、精读、了解、理解、品析、特写、概写等;学习了古诗的学习方法:读背、理解;通过巧妙的方式(填词写话)让学生入情入境品析了诗词……学生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语文素养的养成,跟本课学习前对比是明显的,所以说学生是很能体会学习的成功感的。

这是一节学生在教师引领下深度学习的课堂,也是一节优质高效的课堂,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应该做好哪些引领呢?

一、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师要做好学习目标的引领

教师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深度学习的课堂不可缺少的前提。教师的教按照教学目标定位,紧扣目标教学,围绕目标训练,对照目标检测,学生的学以学习目标定位,有方向有目的地主动学习。这样便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有序性、和谐性,使得受教育者获得既定的素质培养。

余映潮老师对本课学生的学习目标的引领显而易见,开课伊始就跟学生明确:理解、背诵三首诗词;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和积累语文知识,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品析诗词,并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目标简单明确,正是这样清晰明确的目标,所以课堂教学有序、和谐,有条不紊。

当然,目标的确定是要根据学科性质和年段特点来确定的,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目标呈现清晰、有序,课堂教学的目标,课后思考题很好地呈现出来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来进行。浙江师范大学王尚文教授提出:构成语文的核心要素是语言文字,语文教学应该凭借字、词、句、段、篇,培养听、说、读、写、书(书写)的能力,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天职。余老师的教学根据小学语文四年级年段目标很好地对学生进行了语文能力的训练。

二、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师要做好学习内容的引领

深度学习的课堂应对教材内容有效整合,取舍得当,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语文教学应该凭借字、词、句、段、篇,培养听、说、读、写、书(书写)的能力。在现实的教学中,一节课的教学,字、词、句、段、篇的学习、听、说、读、写、书(书写)的训练要做到面面俱到,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整合教材中的学习资源,合理取舍,精选内容,进行相关的语文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余映潮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对学习内容的安排、引领可说是匠心独运的。在《古诗词三首》的教学中,余老师根据学习目标、教材特点安排本课的教学:1.完成三首诗词的读背、理解;2.略读《四时田园杂兴》、细读《乡村四月》、精读《渔歌子》。教学中《四时田园杂兴》重点是朗读、理解、积累;《乡村四月》重点除朗读、理解、积累外,还重美词的积累、诗句的品析;《渔歌子》重点除朗读、理解、积累外,重点品析词的语言、意境美。三首诗词的教学各有侧重,利用诗词的不同特点进行相应的训练,确是如葉圣陶说的“利用教材教”的一个典范。

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合理取舍,有效整合,精选训练是破除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蜻蜓点水般教学的一个法宝,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没有教师对学习内容的引领,学生是没办法做到的,也根本谈不上有效、高效课堂。

三、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师要做好知识积累和能力训练的引领

深度学习的课堂应训练到位,训练有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语文课要加强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训练,这是必要也是必须的。但“训练什么” 和“如何训练”,是真正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的关键。

深度学习的训练,首先应该是积累的训练。积累也是一种训练,是吸收、内化语文知识的训练。教学中让学生吸收、积累各种语言材料、语文知识,能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储量,发展学生的语言。余老师的课中,基本目标便是背诵积累三首诗词,然后还有文学知识如作家作品、文学专业术语、美词精句的积累。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文学知识、语言材料的积累是非常丰富的。

其次是精读训练。精读训练可说是阅读教学的智慧选择,通过精选教材中最有训练价值的重点内容,训练学生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本课三首诗词的教学没有面面俱到进行训练,而是精选了《乡村四月》进行理解、想象的训练,先是完成词语填空理解古诗:山原青青(水光闪闪),子规声声(细雨霏霏),乡村四月(没有闲人),忙完养蚕( 又忙插田);接着是完成词语填空进行写作特色的训练:乡村四月有(静)有(动)    有(声)有(色)  有(景)有(情)  有(人)有(事);精选了《渔歌子》想象和品析的训练:感受这首词的最美之处。

再有就是全体训练和动笔训练。余老师一直强调:好的语文课要进行全体训练和动笔训练。在本课的教学中,无论是读背还是理解品析,都是面向全体的训练,而且在欣赏《渔歌子》的美中,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动笔想象美,书写美。

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师要做好学习节奏和学习流程的引领

深度学习的课堂应环节简洁,从容不迫。“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课堂教学亦应如此。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结构,巧妙安排教学内容,做好学习节奏和学习流程的引领。使课堂教学张弛有度、从容不迫。

本节课的教学板块清晰:略读了《四时田园杂兴》、细读了《乡村四月》、精读了《渔歌子》。每一个板块中简洁而且连贯:读背、理解。教师组织教学从容不迫,和谐有序,轻松自如;学生学习思路清晰明了,有条不紊。课堂教学富有节奏,整体和谐,给学生以美的艺术享受,让学生在紧张愉快中将学习的效率提到最高,从而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深度学习的课堂在教师引领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教学中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引领作用,也保证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清晰的学习方向上经历学习过程,体验成功与收获,获得知识,获得人格的健全和精神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周彬.课堂密码[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

猜你喜欢
引领深度学习小学语文
让生活智慧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生活方式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内容分析到落实语用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