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学医?

2020-01-08 13:55郑广赋
中国医学人文 2020年9期
关键词:学医西南联大病人

文/郑广赋

同学们,今天是你们正式开学的第一节课,那么,“你为什么学医?”

这个问题,曾经是2013年北京大学医学部自主招生面试题目之一,当时学生的答案可谓“应有尽有”,让人深思。有人说,医生的职业高尚,他选择学医;有人说,学医受人尊重,他选择学医;有人说,学医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有人说,学医是自己的兴趣爱好,他选择学医;还有同学比较现实地回答“当医生,工作稳定,收入不错”……以上回答,请问您有满意的吗?有哪一个回答能够触碰您的灵魂,并与之共振呢?

我们把这个问题先放一下,追溯历史片段。昨日硝烟虽已散去,但记忆永存,1937年11月1日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所我国顶尖的高校因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被迫一起南迁到比较安全的“山沟沟里”,成立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西南联大),这个联合是那样的无奈,又是那样的令人感动,学校之环境,我们在此不多说了,用恶劣仍不足以形容,除了衣、食、住、行基本保障无从谈起,防空警报经常是他们的下课铃声。

这样的学校,这样的条件,结果呢?我给同学们一组数据,请你们去思考,由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1996年编辑的《国立西南联合学校校史》记载,当时联大师生员工,共3 750人,教师375人,职工(含校医及技术人员)和工警400人左右,其中专职行政管理人员200人,在西南联大任教过的教授、副教授300余人。

抗战八年西南联大从军学生前后达1 100多人,他们的名字镌在西南联大纪念碑背面的即达834人,其中不乏主动投笔从戎的热血青年,西南联大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之子梅祖彦就是其中之一。

除了当翻译外,西南联大还有许多同学参加了中国远征军和空军。从军为了救国,然而发奋学习,科技更能救国,西南联大校友(含附小和附小校友)中,共有174人当选两院院士,其中中国科学院163人,中国工程院13人,朱光亚、郑哲敏为双院士,徐匡迪曾任中国工程院院长。

西南联大毕业的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有五位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有8位。

2020年1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南联大旧址,参观国立西南联大博物馆等,了解抗战期间,西南联大师生教书救国,读书报国的光荣历史。同样,医学更是一门神圣、伟大和极具奉献精神的专业,学医不光是治病救人,也是尽责报国。

说到这里,“你为什么学医?”其实没有任何标准答案。

大师鲁迅,为什么学医,因为他的家庭没落,加上父亲病重,尝尽人间冷暖,所以立志要治疗像自己父亲一样的病人而选择学医。在日本学医期间对比日本人的言行,发现我们国人的病在精神上,要使中国强大就要改变他们的精神,因此,弃医从文。

革命先驱孙中山为什么学医?冯自由《革命逸史》一书有《孙总理之医术》,1892年7月,孙中山以最优异的成绩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曾先后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他的医术精湛,而且对贫苦病人免费治疗,因此对他从医有“行医不满两三月,声名鹊起”之评价。那么,先生这样的名医、良医为什么弃医从政呢?和大师鲁迅弃医从文一样,因为医生面对的是个体,治病救人是医生的事情,当时中国“从内到外都是病”,中国需要得到拯救,而医生做不到,只有改变大的社会环境,才能救中国。

讲到这里,同学们不要误解,既不是让你毕业之后弃医从文,也没有鼓励你弃医从政,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救人就是救国,你们要救更多的人。救人到救国,都是我们医学生们责无旁贷的使命。

当今世界,岁月静好只能出现在诗情画意的散文里,事实上,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澳洲大火,仍然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北非、西亚和南亚地区出现的罕见蝗灾,我国不少地方严重水灾……医生的责任是:治病救人!疫情需要医生冒死逆行,火灾、水灾等也需要我们救治伤员……如果战争打响,我们医生又是子弟兵的坚强后盾!

1957年11月毛泽东第二次访苏期间,在莫斯科大学礼堂接见了中国留苏学生代表,他向在场的青年说道:“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老人家这话是当年对苏联留学生说的,至今看来其教育意义依然存在。其实道理很简单,希望我们年轻人发奋图强,不要辜负老一辈的希望。虽是老生常淡,但是请不要忘记,我们真实存在的世界并不是非常友好的,别有用心的人时时刻刻想要欺负我们,我们自己要是不争气,其后果也许还不如晚清末期。作为开国领袖,老人家当然不希望他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国家“五世而斩”,所以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代,把国家建设得更好。

同学们,你们是国家的未来,应该肩负起历史责任,把老一辈建立的事业传承下去。

今年是我们祖国建设“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目标——全面脱贫攻坚战关键一年。虽然我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的地位,但是仍然有数量较大的人在贫困线以下,其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占比很大,说到这里,我们医生也是全面脱贫攻坚战的战士之一,又是脱贫之后劳动成果的守护天使!希望我们能够有所担当,走入社会、走入人群,走进家庭、走近病床、深入病人内心,精准医治病人身心疾病,从而真正的精准扶贫。

有人说脱贫致富是国家的事,然而,国家兴旺匹夫有责,我们不要小看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爱德华·罗伦兹(Edward N.Lorenz) 蝴 蝶 效 应(The Butterfly Effect)中那只美丽、勇敢、善良的蝴蝶。

此刻,我相信在座的同学们没有一个忍着饥饿在上课,然而,就在最近发生在肯尼亚的故事让我们泪目。4月30日肯尼亚电视台报道,一名有8个孩子的寡妇因疫情失去工作,家中揭不开锅。她不得已假装煮石头,让孩子们相信很快会有食物并在等待开饭的过程中睡着。希望大家知苦惜福,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同学们,岁月如梭,光阴似箭,高尔基说:“在生活里,我们命中碰到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以秒计算的”。

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我问过97岁的老人,一生中哪一段时间最难?老人简短回答两个字:“当下”。

通常医学生的第一节课,老师会带大家庄严地走进解剖实验室,面对“无语良师”,让我们一起感恩他们的奉献,感悟病之痛,死之哀,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岁月,让同学们静心学习。

无论怎样的因缘,事实上,同学们今年的第一节课早已在高考之前开始,第一节课不是走进“无语良师”,而是《传染病学》,你们的“老师”竟然是新型冠状病毒,它没有生命,不会说话,让人类是那样的不安,全球进入战时状态,面对疫情,我们应该反省,善待自然,保护环境,其实,地球已经“病重”……

笔者还是孩童时,我们最担心的灾害是地震,所以,时常会露宿田野,那时因为贫穷连帐蓬都搭不起,会放几瓶水在枕头底下以防万一。今天全球灾难最大的危险,看起来已不像之前,事实上却是短时间可以杀掉数万人,而且让你防不胜防的高度传染的病毒。经过或正在经历这次战“疫”的你们,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现在如果再问:“你为什么学医?”或许你的回答是:“像本次新冠疫情期间,无数冒死的白衣战士一样,走上前线,舍身救人!”这就是国之脊梁!

如果疫情散尽,再问“你为什么学医?”你又会怎样回答?

毛主席说过:“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希望同学们学有所成之后,去缺医少药的偏远地方,去落后贫困的山区,那里更有利于你们的成长,也是你成为大师或良医的必修课。

都说健康教育是给病人最好的福利,希望同学们人人都能成为健康教育者——科普专家。小学课本中出现的英语单词:Doctor,它有两个中文释义:医生和博士。它告诉我们,合格的医生必须是“博士”,这里的“博士”理解为博学的人。没有博学成不了合格的医生,博学是人文之基础,没有人文的科学是傲慢的,没有科学依据的关心是滥情,医学科学更是如此。

成为医学大师,医学人文如此重要,怎样实践,有秘诀吗?我可以跟同学们分享一下。首先必须尊重病人,真正做到以病为师,其次仍然是尊重病人。那么如何落实?具体“处方”呢?这里有个“临床实验”,同大家分享,期待抛砖引玉。门诊医生如果能做到起身和每一个就诊病人友好握手,医患冲突几乎为零。住院医师在病人入院和出院能有个合宜的拥抱,病人平均住院时间会减少三天左右,医患冲突是零。学会并习惯同病人握手和拥抱并不是微不足道的,恰是医学灵魂所在,这些习惯会让你受益终身,是你未来被称为医学大师的基本素养,这比SCI论文发表更加重要。

医学大师的辞典里:“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我们能做到!在马来西亚柔佛市的公路旁竖起牌子:“阁下驾车,时速不超过30公里,可以饱览本市的美丽景色;超过60公里,请到法庭做客;超过80公里,欢迎光顾设备最新的急救医院;上了100公里,祝君安息吧!”这则警告,极富人情味,读后既使人提高警惕,又倍感亲切。这便是人文,医学更需要人文,相信你们能够做得更好!

都说大学几年要有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但是要成为一个医学大师,您还需要具备另一种能力,那就是,一生同你的病人有“谈情说爱”的能力。这里的“情”是共情,是同理心,这里的“爱”是关爱。

先辈鲁迅先生的这一句话,或许更值得我们对择业深刻理解:“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希望同学们学医不光是坚守自己的本分——治病救人,还应该是那一根建设祖国必不可少的脊梁!

提到中国脊梁,我们必须要搞清楚,国家精神究竟是什么?国家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魂。国之魂者,立国之本!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惟有“国魂”立中间!“国魂”是什么?国魂就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不倒,也绝不可撼动的 “中国精神!”而千千万万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千千万万在生活中闪耀真善美的人,都是“中国精神”的造就者!

同学们,担当和责任不是宣传出来的,是做出来的,今年在疫情暴发的危难时刻,我国政府艰难而出色地完成了这次抗疫任务,履行了国家对人民的承诺和责任。交出了一份令全世界羡慕且尊敬的答卷,给世界各国做出了表率。我们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这种民族自豪感,无疑是深植于对国家全身心热爱之中的。这一切都离不开无数白衣天使的冒死逆行,战“疫”仍在进行,危难时刻,勇于承担起保护人民生命的义务,这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具体体现。

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同学们,你们要怀揣梦想,坚定信念,不要害怕失败与挫折,黑格尔还说:“无知者是最不自由的,因为他要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黑暗的世界。”希望你们人人成材,都能成黑暗世界里的那束强光!

我们要懂得,教育绝不是单纯地获取知识,结合事实,将之分门别类。这种能力,百度就可以包办代替了。简单的知识堆砌以及各种技能的获取,是低级别的教育,无知的人并不是没有学问的人,而是一个依赖书本获得了解,不明了自己的人。自我认知都做得不到位,那他就根本无法探知自我的心理脉络,什么事都做不好。

教育的本源是尽大程度地懂得生命的价值并深度地了解生活的意义。全身心投入利他之行为,既要有自我唤醒的能力,又要有唤醒他人的能力。

最后希望同学们因为正义、仁义而踏上艰难的学医旅程。欧阳修说:“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此刻,想起“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留德期间的感人故事,正值二战后期,裘法祖从纳粹的枪口下救出40多位集中营的犹太人,他被犹太人称为“中国神医”。1985年,他被授予德国“国家大十字勋章”,成为第一个获得该勋章的亚洲人。

那是1945年4月底的一天,裘法祖正在做手术。一名护士长跑进来,神色紧张地叫喊道:“地上躺着许多从集中营来的囚犯。”裘法祖连手术帽都没摘,叫上护士和助理医生带上外科器械就奔了出去。他被眼前的惨相惊呆了:街对面躺着将近40个人,羸弱待毙,身上的集中营条纹囚服脏陋不堪。持枪的德国士兵包围着他们,吆喝他们起来。他鼓足勇气,把那些大兵吓唬住,最终把病人带走了。

守护生命、守护健康、守护爱,是我们医学生一生的修炼课程,或许也是“你为什么学医?”最朴素的答案,让我们一起努力,祝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诗和远方!

猜你喜欢
学医西南联大病人
谁是病人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三)
儿子学医和父母成校友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二)
许愿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
华佗学医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望子学医
病人膏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