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后疫情时代的医学生“开学第一课”

2020-01-08 13:55孙洋洋
中国医学人文 2020年9期
关键词:开学第一课第一课开学

文/孙洋洋

青年学生的价值观需要正确、及时的引导。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在这一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大学“开学第一课”承担着重要使命。医学新生对未来职业有着较强的确定性,更需要在入学之初明确大学要学什么、怎么学,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唤醒新生对家国的使命感以及对未来职业的责任感。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的冲击对教育教学、人际交往以及心理健康等都带来巨大影响。在后疫情时代,面对新形势、新需求,思考并探索开展医学生“开学第一课”有着现实意义。

打造后疫情时代医学生开学第一课的现实意义

提升爱国凝聚力的必然要求。从古至今,无论时代如何更替、文化如何变迁,爱国精神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华大地,成为中华文化永恒的主题,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为祖国繁荣富强而自强不息、努力奋斗。在与新冠疫情开展的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全国上下和衷共济、同心抗疫,为取得抗击疫情阻击战的胜利提供了坚强保障,生动展示了爱国精神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国务院于近期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也明确指出,要大力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凝聚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升爱国凝聚力,是时代大势所趋,更是青年学生未来事业发展所需。后疫情时代的“开学第一课”理应将爱国教育作为主线贯穿始终,引导医学新生把国家和民族的荣辱与个人的荣辱紧密联系起来,把个人的成长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环环相扣起来,将爱国热情化为努力学习知识技能、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推动力。

增强心灵免疫力的迫切需求。新冠疫情的暴发对正常的教学、生活以及经济秩序造成了重大冲击,青年学生缺乏自我调节和疏导的能力和经验,面临突发情况容易产生不良心理应激。据近期相关研究表明,疫情期间大学生普遍心理负担较大,出现紧张、焦虑、压力大等不良心理现象,少部分青年学生出现强迫、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疫情的冲击对教学、生活以及经济的不良影响只限于一时,但心理健康问题却可能困扰青年学生一生。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年学生心灵免疫能力是后疫情时代的迫切需求。医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会面临较强的工作压力以及各类突发医疗情况,健康的心理素质有利于舒缓职业压力,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医疗服务能力。作为培养优秀医务工作者的医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作为一项重要教育内容,在后疫情时代提早让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开学第一课”是当务之急。

培育医学人文精神的题中之义。西方医学史家亨利·西格里斯认为:“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生和病人,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和社会。医学无非是这群人之间的多方面的关系。”从医学的人文角度来说,医学是“人学”,始终以人为本,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和需求、人格和尊严保持深度关怀。医学教育在医学的科学教育外,还需引导学生敬畏和热爱生命、追求真善美的人性、锻造坚定的医学信仰。归根结底,医学教育是对医学生进行真正的“人”的教育。近年来,过度医疗、毒疫苗等医疗事件屡见诸报端,正好印证了医学人文精神在平衡技术、功利与人文关怀间的缺位。据中国医师协会调查,现今医疗纠纷中90%是由于医患沟通不当或不够而造成的。从抗击非典疫情到打响新冠疫情阻击战,在绝大多数医务人员不顾生命安全投入战斗时,仍有医务人员因逃避责任而被处理的不和谐画面。由此可见,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尤其是职业精神教育刻不容缓。医学生的“开学第一课”作为后疫情时代医学教育的开弓之箭,培育医学人文精神乃题中之义。

打造后疫情时代医学生开学第一课的路径

目前的医学生“开学第一课”主要是通过讲座、报告等缺乏生趣的形式开展,不容易达到震撼人心、启迪心灵的效果,久而久之沦为一种仪式感不足、深刻度不够、趣味性不浓的形式化报告会。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明确时代需要什么、学生需要什么、社会需要什么,有针对性的、创新性的打造好医学生的“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课”,不是一堂课,而是在医学生入学之初开展的一系列紧密结合医学专业特点的教育课。它是贯穿医学教育全方位、全时段、全过程中的紧密一环,是筑牢医学生思想根基的起点。站在这一起点,构建后疫情时代医学生“开学第一课”体系需要以一种全局的思维、连贯的脉络,基于时代所需、专业所急,着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以及职业精神教育等方面内容。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引领。在后疫情时代的“开学第一课”,用好战疫事迹,能够更好地激励青年学生,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邀请战疫英雄走进开学第一课。参加援鄂医疗队的医务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深入一线,与肆虐的病毒赛跑,抢救病人。这其中,有许多是各医学院校的优秀校友。他们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践行者,担负起时代的重任,成为抗击疫情的中流砥柱。邀请一些英雄校友走进“开学第一课”,为青年学生讲述那些亲身经历的难忘时刻,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触动学生的共情心理,激发爱国热情。

讲述普通群众抗疫先进事迹。疫情防控阶段,中国人民展现了巨大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苏州一名男子拦住警车捐赠整箱口罩,仅留名“中国人”;武汉某酒店每天免费为汉口医院提供数千份午餐……许多医学院校的学生志愿者踊跃担当防疫先锋,在居民区、路口为行人测体温、普及防疫知识。带领青年学生回顾普通群众的抗疫义举,更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将这种情感转化为自觉行动。

以生命教育为主线。生命教育是促进医学生人文精神养成、职业精神塑造的核心内容,“开学第一课”的内容设置应以生命教育为主线,通过开展生命认知、生命体验等环节帮助医学生提升对生命的认识、萌发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从而有助于医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医德。

参观生命教育展览馆。目前许多城市都建立了融教育与科技于一体的生命教育展览馆,在“开学第一课”中可以设置参观环节,医学新生可以借助展览馆中的模型展示、全息演示等现代科技手段,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的互动体验,全面了解生命的孕育、成长、衰老、死亡的全过程,在对生命获得基本认知的同时,有利于增进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尊重、珍惜之情。

开展生命教育体验实践。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才能将认知与情感建立起紧密联系,进而形成情感共鸣,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使自己的生命价值得以践行和发展。医学院校可以利用自身特有的资源,组织医学新生参观医院的门诊、产房、病房、手术室等,让学生接触临终关怀对象及家属,对病人进行观察,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亲身体悟生命的神圣,感受病人及家属的心理需求,引导树立尊重病人、关爱病人、理解病人及家属的职业精神。

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抓手。在“开学第一课”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生命教育以及职业精神教育相互贯通起来。

开展心理健康状况普查自测。在开学第一课中,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状况,学会辨别心理问题,并树立维护心理健康的积极意识。通过普查自测,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干预和疏导活动。

开展互动式心理交流活动。互动式心理交流活动能引导学生积极正向地思考问题,从而疏导心灵困惑。后疫情时代的“开学第一课”,可以组织学生围绕疫情期间自己的心理变化进行交流,请学生结合疫情经历,谈一谈自己对医学职业的看法,明确医学生的责任。这种交流既能够提升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又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以健康的心理面对未来的专业学习及工作。

以职业精神教育为中心。职业精神教育是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内容,职业精神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荣誉感,关乎着医学生在未来的医学道路上能否扎得稳、走得远。在后疫情时代医学生“开学第一课”中要重视借助校园文化开展丰富活动,帮助医学新生尽快转变角色,促进职业精神养成。

集中参观校史馆等文化设施。安排参观校史馆、医药文化馆等,为新生介绍学校发展,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介绍学校的杰出校友及其成就,尤其是疫情期间坚守抗疫一线的校友,使学生能够以优秀校友为榜样,进一步思考自己的人生定位;展示古今中外名医名家的治学行医事迹,增强职业使命感、荣誉感。通过参观校史馆等文化设施,让学生有意识地学习校园文化、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并最终以自身言行践行校园文化精神。

举行医学新生集体宣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每一位在后疫情时代选择医学专业的学生,都对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有着更加崇高的认知和理解。在“开学第一课”的最后,由优秀教师、杰出校友以及新生代表带领医学新生进行集体宣誓,必将引起医学新生极大的情感震荡和共鸣,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留下温情的源泉。

猜你喜欢
开学第一课第一课开学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
早上第一课
开学啦!
开学了(2)
家教第一课:有话好好说
科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课”之我见
开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