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课程的德育功能及实现策略

2020-01-08 19:16
科学咨询 2020年30期
关键词:道德德育素养

杨 歌

(四川省成都市川大附中成都第十二中学 四川成都 610000)

音乐是一门艺术类课程,除了具有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作用,还有较强的德育功能,教师可以结合艺术与德育来综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这一点是其他课程所没有的优势。在新课改教学大背景下,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与道德水平的提升俨然超越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追求,也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音乐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而长期处于高中教育的边缘化地带,教师更应当牢牢抓住这一次机会,在传授学生音乐知识和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同时,突显出高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为学生的未来长久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突显德育功能的重要意义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新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是一项大众化的艺术,它不是‘曲高和寡’而是‘雅俗共赏’。高中音乐课程更具备了教化人心的作用,通过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利用音乐洗涤学生的心灵,最终达到‘育人、育智、育德’的教学目标。”由此可见,高中音乐课程确实具备德育功能,而且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实现德育功能对学生的学习发展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

不仅如此,从古至今,音乐都是传载知识与情感的重要途径,如肖邦的《升C小调夜曲》就透露出了忧伤与无奈,像是对故乡的留恋也像是对恋人的思念。教师通过音乐作品中传达的种种情感来感化学生,能让学生在这些包含爱国、民族、爱情、自由、民主与悲伤情感的音乐学习中,逐渐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规范学生平时的行为习惯与思想,能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潜移默化中提升道德素养,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养成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这就是高中音乐课程中德育功能的体现。

二、高中音乐课程德育功能的实现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寻求开展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

高中音乐德育功能的实现必然与教学内容脱不开关系,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的渗透工作时,一定要对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课本进行深入挖掘,从中寻找适合开展德育教育的内容,充分发挥出高中音乐课程的德育功能。

例如,高二音乐教材中的《祖国歌颂》一曲传递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十分适合用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是开展德育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师在进行这首音乐的教学时,与学生共同欣赏了《我和我的祖国》《保卫黄河》等音乐,并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了音乐中满溢而出的爱国之情。

(二)组织教学活动,将德育教育深入渗透到活动中

高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时间和教学范围毕竟有限,能够留给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时间并不宽裕。再加上音乐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纸上谈兵不仅无法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也无法突显出高中音乐课程中的德育功能。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适当拓展教学范围,组织学生参与音乐教学活动,通过实践深入渗透高中音乐课程的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2]。

例如,学习《走进新时代》这首音乐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身边的人进行走访,学生可以自愿结组也可以单独行动,将采访的人群确定在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身上,请他们说一说自己对新时代的切身感想,讲一讲过去的生活和现代社会新生活有什么不同,结合《走进新时代》这首音乐培养学生对国家、党和民族的热爱之情。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烈士陵园,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三)讲解音乐背景,通过音乐故事强化德育功能

音乐学习不仅是歌唱和识曲,其中更包括了对中西方音乐发展历史和音乐创作背景的深入了解。比如,在战争年代的一些歌曲创作背景中往往包含着保家卫国的感情,这些音乐历史背景的了解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素材。对此,教师可通过讲解音乐创作背景来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音乐传达的情感与思想,强化音乐的德育教育功能。

例如,在《黄河大合唱》这首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着重介绍了这首音乐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体会到冼星海与光未然在这首音乐中所注入的深厚情感,引导学生回到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仿佛看到革命儿女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的热血场景,用音乐的历史背景净化学生的心灵,熏陶学生的情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现高中音乐课程中的德育功能对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有重要帮助。因此,在新课改的教学大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要更加重视促进学生的道德水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念,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并为国家的发展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从而体现出高中音乐课程的教育价值。

猜你喜欢
道德德育素养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