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差异与联系

2020-01-08 19:16宗芳莉
科学咨询 2020年30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方式教学内容

文宗芳莉

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智力启蒙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幼儿主要是通过幼儿园课程来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幼儿园课程从“教什么”和“怎么教”入手,这也就是“生活化”和“游戏化”幼儿园课程教育。

一、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和游戏化的含义

“生活、游戏、综合”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所强调的三个学前教育核心理念[1],所以,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和游戏化其实都可以从字面进行理解。生活化,指的是将幼儿园课程和幼儿生活融为一体,让教育回归生活,用生活实践解决幼儿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避免幼儿在智力、理解力发育不成熟的时期过度学习超纲知识。游戏化,指的是从幼儿心理特点出发,用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方式促进幼儿园课程教育的进行,确保幼儿每天能有一定量的游戏时间,并且他们能自主选择游戏方式,让他们在寓教于乐中学习知识,改变人们对游戏的片面看法。

二、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和游戏化的差异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和游戏化的差异是十分显而易见的。首先,两者从教育理念出发就有不同之处,生活化更侧重于幼儿的生活体验,它把课堂扩展到实际生活中,用更加浅显直观的生活现象帮助幼儿学习知识,但游戏化更侧重于幼儿在游戏中的体验,它所代表的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它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活力。第二,两者从教学条件出发也有不同之处,生活化能从幼儿生活方方面面的细节入手,能随时随地对幼儿进行教学,并且家长在家里也能对幼儿进行生活化教育,但游戏化的时效性和教学条件要求就要更高一些,它更适合在幼儿园有专业老师陪伴下完成,还要求教师对游戏的把握和设计有一定的能力,所以它比生活化幼儿园课程更有难度和挑战。

三、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和游戏化的联系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和游戏化有各自独特的优点,也能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到独一无二的作用,所以幼儿园课程改革并不一定非单一地选择哪一种教学方式,它完全可以将生活化和游戏化相结合,走出一条更适合我国幼儿发展的学前教育之路。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由于幼儿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对很多事情没有足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他们只能通过最直观的现象理解一些知识,而生活中蕴涵着千千万万个神奇的生活现象,将教学内容变得生活化其实更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幼儿园课程内容越接近生活,就越能调动起幼儿的知识共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所谓的实践出真知也是这样的道理。并且,教学内容越生活化,家长在幼儿成长中的参与度就越高,家校联系也能更加紧密,更能达到随时随地想学就能学的效果。

(二)教学方式“游戏化”

无论任何年龄段的儿童,对游戏的爱好都是一样的。高尔基曾说过,“儿童通过游戏就能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去认识周围的世界”,足以说明游戏化教学的不可替代之处[2]。教学方式游戏化指的是把生活化的教学内容,通过游戏的形式表达出来,例如,要带领幼儿学习交通工具和交通规则时,就可以利用游戏化的形式。老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交通工具的小玩具,如消防车、警车、洒水车或停车场等,让爱好小汽车的孩子为其他孩子讲解每一种车的用途,有不足的地方老师及时指出改正。老师还可以选择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参与到游戏学习中,选择一些人当司机、乘客、行人、警察等,让孩子们通过游戏实践的方式明确简单的交通规则,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这样在极大满足孩子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基础上将知识融入其中。

(三)游戏与生活相互渗透,整合教育资源

无论是单一地选择哪种方式,都是片面的,所以,为了发挥出这两种方式的最佳效果,就应该将游戏化和生活化相互渗透、相互整合,设计游戏时必须从生活实际出发,紧密地与生活相联系,确保每个游戏环节都不是徒有其表。生活中也必须涵盖游戏,这样才能增加新鲜感,能让幼儿始终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用最专注的精力获得最理想的学习效果,达到在游戏中理解生活的教学目的。做好生活中有游戏,游戏里有生活的融合,让幼儿真正在一个自由、自在、自主的良好氛围里学习成长,这也是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在学前教育阶段的体现。

四、结束语

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生活、游戏和教学的综合,也不能在实际教学中把它们简单地联系在一起,师生应该共同努力,去发现、选择和利用这两种教学方式的优势来丰富课程内容,将幼儿园课程真正变为一个适合幼儿的有机整体,在最好的时期为幼儿带来最大的帮助。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方式教学内容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以“问题化教学”为导向 有效转变物理教学方式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