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激励措施的实施

2020-01-08 19:16王春香
科学咨询 2020年30期
关键词:财物德育班级

王春香

(绍兴市越城区树人小学 浙江绍兴 312000)

激励策略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有效落实,可以避免一些强硬的语言给小学生带来的心理伤害,能为学生创建一个和谐的德育学习环境,让学生以更积极的状态接受德育知识,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与良好行为习惯。基于激励措施对小学德育教育所产生的重要教学价值,本文将重点分析在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实施激励措施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推动小学德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一、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德育学习需求

因为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所以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存在相应的个体差异,对德育知识的理解与消化程度也都各不相同[2]。为了实现每一个学生道德素养的有效提升,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就需要精准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落实不同的德育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德育教育中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小学德育教育任务,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激励策略发挥出更大的教学价值。例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落实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引导。如对于日常表现较为优异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积极与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德育观念与相应的学习技巧,让他们形成榜样意识,更积极地提升自己;对于一些表现中规中矩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对他们的优异表现进行积极表扬,也可以通过侧面的引导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在日常学习与成长过程中的不足,让他们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做到扬长避短,以帮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地完善自我;对于一些表现较差的学生,教师则可以认真分析他们在日常学习中的闪光点,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成长与学习的乐趣,树立他们不断进步的自信心。通过落实针对性的德育教育策略,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德育学习需求,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健康成长与综合发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德育教育激励措施的教育价值,推动德育教育的高质量开展。

二、知行合一,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德育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将所学习到的德育知识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与行为习惯[3]。为了让激励策略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发挥出更大的教育价值,教师在德育教育开展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将德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效融合,做到知行合一,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到德育教育的价值,以此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例如,在日常小学德育教育开展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爱护公共财物的德育教育时,除了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理论知识,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里或者是一些学生经常活动的公共区域进行公共财物的维护,这样能让德育教育切实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清楚地明白应该如何保护公共财物,深刻感受到保护公共财物的重要意义,促使学生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学会自觉地爱护公共财物,以此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观念。

三、以身作则,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里的核心,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在小学班级德育教育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让激励策略得以更高效的落实,班主任可以通过规范自己的言行来感化学生,让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在学习成长道路中的良师益友,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与进步的德育教育目的。例如,在小学德育教育开展过程中,在组织学生学习遵纪守法的德育知识时,教师首先要认真反思自己是否有存在不遵守校规校纪与班级规定的行为,先规范好自己的言行,然后再去督促学生,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信服教师的德育教育管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在发现自己出现违反校纪校规与班级规定的行为时,一定要主动向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并给自己落实一些小惩罚,给学生做好表率作用。班主任以身作则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不仅可以让学生非常明确地了解到正确的行为规范,还可以改变传统的师生地位,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方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以此推动小学德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德育工作贯穿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始终,为了让德育工作达到更理想的教育水平,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必须对自己传统的教育概念进行改善,以学生的实际成长与学习需求为出发点,落实一些触动学生心灵的激励措施,提升学生的德育意识与道德素养,让学生可以在小学阶段得到综合性的培养与发展,推动小学德育教育的深入发展。

猜你喜欢
财物德育班级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涉税财物价格认定探索
涉税财物价格认定的山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