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本课堂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2020-01-08 19:16余安娜
科学咨询 2020年30期
关键词:基本模式学本导学

余安娜

(深圳市南山区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科华学校 广东深圳 518000)

早期对教师角色的认识,是传道者、授业者、管理者。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教学模式由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形成更适合教学发展的“学本课堂”。新的课堂模式,需要由教师传递型向教师导学型、问题导学型以及学生自我导学型转变,从“以教为核心”到“以学为主体”。

一、教师角色在课型需求上的转变

以数学课为例,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以学为本,需要重新构建三种课型。

(一)新授课

学本课堂中,新授课的基本模式有“学生备课—学生讲课—问题交流—难点解决—概念形成—课后反思”,或是“问题导学—收集资料—展示成果”。前一种模式中的“学生备课”这个环节,教师是组织者、审核者、引导者和助手。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讲课、问题交流、难点解决、概念形成这几个环节时,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将课堂主导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把自己备好的课讲出来,必要时可以从旁辅助,或“引导式”参与交流,或“启发式”解决问题,此时,教师位于教室的侧面或后方,一般情况下做“听众”,时常做“推手”,关键时候做“舵手”,更多时候做“帮手”。在后一种模式中,教师主要在“问题导学”部分起到设计者的作用,“展示成果”环节给学生提供平台,适时激励[1]。

这两种新授课模式中,教师的角色由讲授者向导演、组织者、审核者、制度建立者、引导者、激励者进行转变,不同于以往的“师导师演”,而是“师导生演”。

(二)习题课

学本课堂中,习题课分为精题训练课和纠错总结课。精题训练课基本模式为“独立思考—组内交流—组间交流—方法汇总”或“独立展示(练)—全面交流(改)—学生汇总—教师点评”;纠错总结课基本模式为“自行纠错—组内交流—代表提问—学生讲解—教师讲解—学生归纳—教师归纳”。随着交流模式、激励制度的引入,课堂变得精彩纷呈,不管是小组交流,还是上台讲题,学生都乐在其中,全心投入,整个课堂就是思维绽放的舞台。教师从讲解员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制度的创立者、思考方向的点拨者、疑难问题的解答者。

(三)复习课

学本课堂中,数学复习课的基本模式为“课前汇总—课内交流展示”。学生课前汇总知识的方式丰富多样,可以是手抄报、PPT、好题本等,课堂交流展示的方式可以是“一人展示,多人挑错”,可以是“全面展示,投票选优”,也可以是“一组问多组”竞赛,还可以是“师徒结队、分享答疑”等。课后,教师进行激励表彰。这种模式的复习课,可以促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养成细心收集的好习惯,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总结好题思路,更是锻炼学生数学思维的好方法。传统复习课教学中,教师一人梳理引导,很难体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局限性较大。因此,学本课堂中,教师由总结知识点、讲给学生听的讲解员,转变成平台搭建者、环节设计者、激励者、学习能力培养者,让教学事半功倍。

二、教师角色在知识传播结构上的转变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知识结构的设计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不是把所学知识刻板地分为各个章节(当然不否定它的必要性)。知识是连续的,必须要加以融会贯通。数学学习中,尤其需要注意逻辑思维的训练,清楚知识前后的联系对学生非常必要。例如,在学习将一个三角形分成四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时,用中线知识解决问题之余,有的学生提出了中位线这一超前的知识点,同学们表示并不难理解,反而十分受用,这不仅延伸了知识,也为后续学习做好了铺垫[2]。

因此,教师需要打破课本的局限,对教材加以适度整合,引导学生更好地打开思维,让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加自然,让课堂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提升。

三、教师角色在知识传播方式上的转变

互联网时代,各式各样的互动平台层出不穷,使得知识的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只是教师对学生的口耳相传,也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在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也不仅是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还要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并服务于教学,使教学流程更流畅、难点易理解。同时,还要教会学生恰当使用互联网,展开自主学习。例如,如何搜集筛选已有的资料进行预习,如何有针对性地观看微课视频,如何在网上选题自测,如何运用媒体平台讨论问题等[3]。

在学习函数图像时,教师可以用几何画板中“点的追踪”功能,将不同的坐标点显示在画板上,直观呈现点的位置,形象展示描点法作图,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由点成线、数型结合”的过程,理解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点的实质。这一内容若是在黑板上手绘讲解,局限性很大,学生只能通过脑补进行模糊感知。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会因信息技术的引入变得直观自然。科技在进步,教学手段在更新,我们要从拿根粉笔动动嘴的传统教师,转变为信息技术型教师、学习型教师。

四、教师角色在师生关系上的转变

如何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让他们说出自己思维深处的困惑?对于“长辈”,学生是有“代沟”的,总会不自觉地保持距离,隐藏自己的问题。教师权威的“长辈”角色与学生被动的“晚辈”角色之间存在社会身份与文化知识的“极差”。在学本课堂中,教师要从“长辈”转变为“朋辈”。学生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开口交流,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其思维中的阻碍,才能在教学中“对症下药”。在很多学习环节中,教师需要用“朋辈”的姿态,以合作者、参与者,甚至是以学习者的角色与学生站在一起。学本课堂中,每个人都是教师,每个人都是学生。

学本课堂中,教师教学的着力点发生了重大改变,此时的教师更注重设计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思维深入和发散。教师的精力不再用于重复的课堂讲解,而应放在信息化学习、引导方式探索以及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方面。教师的视野变得开阔,与学生的关系也发生着变化,彼此可以轻松、愉快地谈论“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学”。学生指引着教师更好地教,教师引领着学生更好地学,师生同学,生生乐学。

猜你喜欢
基本模式学本导学
项目学习:科技活动中协同学习的基本模式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教育寻真
渗透“学本”思想 构建有效课堂
文化视角下浅谈高中数学课堂的基本模式
少儿图书品牌培育基本模式探究
整体·联系·学本
浅谈“学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观B
精读课的设计方法及基本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