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背景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

2020-01-08 19:16文梁
科学咨询 2020年30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化学班级

文梁 英

初中阶段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学科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存在各种疑惑和问题,小组合作能帮助学生互相交流,对知识进行探索,有利于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

一、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概述

小组合作探究这一学习形式是近几年来被广泛推崇的一大学习形式,在如今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入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讲台上满堂灌,学生坐在下面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模式没有遵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主体地位这一思想[1]。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是根据素质教育这一观念的提出而产生出的新的学习模式。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可以自主探究所学知识,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如何与团队合作探索。不过,小组合作这一学习模式在课堂应用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化学课堂上,一些学生的小组合作探讨流于形式,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只顾表达自己的看法,只顾从自己的思考角度出发进行知识的辩论,没有认真将小组成员的思考有效整合在一起,开拓新的思路。这样的课堂看似热闹,讨论氛围非常激烈,但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其次,一些小组在讨论的过程中,学习好的学生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成绩偏差的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仅充当配角的角色,没有及时提出自己的疑惑,问题得不到解决,这就导致学生的差距越拉越大,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合理划分,建立小组集体

合作学习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化学知识,目的是让班级的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2]。而小组的划分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将班级小组划分好了才能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前期工作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基础、学习习惯等,进行小组划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综合情况将学生划分为六个等级,每个小组中都应包含六个等级中的学生。这样组成的班级小组能力水平相差无几,较为平均,有利于班级学生在化学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研究并讨论疑难问题。

(二)结合生活实际,引入合作学习

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的知识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这个学科的知识中有很多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的部分。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果对化学的学习只是简单地停留在书本上,没有将这些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那学生的学习就会显得格外枯燥,即使这些知识背得滚瓜烂熟,也不一定会灵活使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创设出真实的情景或者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对化学课本上涉及的实验和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进行观察和探索,这样不仅会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与好奇心,更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记忆与运用所学知识[3]。

以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中的实验活动6为例,这个实验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酸碱的化学性质。其实,我们生活中利用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解决实际情况的例子特别多,教师可以分配小组成员在课下进行不同的实验,然后在课堂上互相分享成果和经验。小组内两个成员用醋清洗水壶;两个学生在蚊虫叮咬之后在皮肤上涂上氨水;而另外两个学生用教师发放的稀释的盐酸清洗铁锈。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水壶里的水垢和铁上面的铁锈会被清洗掉,而被蚊虫叮咬之后的皮肤涂抹上氨水也会缓解疼痛感。让小组内的成员进行不同的实验操作可以减轻学生的压力,学生的课下时间有限,互相合作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酸碱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在课堂上互相分享自己的实验和操作。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学生们会对酸碱反应产生浓厚的感兴趣和好奇。这样,学生在化学课堂上就能非常积极主动,用心地上课,化学课堂的效率自然也会得到提升。

(三)坚持多元互动,确保师生平等

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应多与学生互动,沟通讨论,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学生在参加小组讨论时,教师应该深入学生内部,和学生一起就某个问题平等地进行探讨,而不是直接告知学生答案。这样的互动方式能拉近师生距离,也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小组讨论,进而解决问题,也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整。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概述,对课堂上应该实施的教学策略进行阐述,希望可以为化学教学起到帮助作用。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化学班级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小组讨论法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窘境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高中数学课堂小组讨论1+1模式教学应用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