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土尽责铭初心,精耕细作育新人

2020-01-09 09:17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理论课学院政治

■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为学院一切工作的中心,创新改革,苦练内功,筑牢课程教学主阵地,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确保打牢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基础。

一、一流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要有一流理念

学院在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改革中,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就教育教学中的基本问题不断研讨、思考,逐步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改革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课比天大”的理念

思想政治理论课关系学生心灵的成长,关系中华梦之队的培养,是比天大的事。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灵魂课程。“德”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在学生理想信念层面播下种子。学院坚持教学为中心、学科为龙头、科研为基础的建设布局,探索形成了“教学提问题,学科搭平台,科研出成果,成果进课堂”的教研相长机制。在师资队伍培养中,学院紧抓“上好课是思政课教师天职”的使命感教育,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坚持“学生主体”的理念

叶圣陶曾经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与学生心灵沟通、交融的课程,更是教师与学生生命与生命对话的“农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像农民敬重土地、农事一样,敬重三尺讲台,敬重真理,敬重自己的事业;要像农民精心呵护每一棵幼苗、耐心等待每一棵幼苗成长一样,尊重、相信、关爱每一个学生,激发学生内在潜力,点燃学生心灵火炬,师生相互照亮、共同成长。

(三)坚持“课堂为本,内容为王”的理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因此,学院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在课堂内容上下工夫,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进一步促使课堂教学入脑入心。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阐释,引导学生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成为具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时代新人。

(四)坚持“互联网+”的理念

“学生在哪里,课堂就应该在哪里”。在当今“互联网+”时代,面对90后、00后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主动拥抱信息技术,即以信息技术改善教学工艺、美化教学包装,利用“视觉首因”效应和惯性原则吸引学生。

(五)坚持“大思政”的理念

学生思想道德的成长是一个系统工程。学院积极建立与各部门、各学院和社会单位的沟通协调机制,在“大思政”一盘棋中谋篇布局、举棋落子。

二、一流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要有一流教学

学院着眼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以问题为导向,深刻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等教学根本问题,着力推进一流课程建设,提升学生获得感。

围绕“为什么教”的问题,确立“知能情行”四维目标。以增进知识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主体,以培育情感为核心,以践行价值为归宿,层级递进又相互融合,引导学生知行合一。

围绕“教什么”的问题,探索“三题合一”式专题教学模式。收集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现实的焦点问题、党的理论中的重点问题和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问题,寻找结合点,提炼“问题”,将“问题”整合为教学研究的“课题”,经过科学研究、集体备课,完善课程教学专题。“三题合一”以教学与科研有机互动为基础,以问题为线索,以教材为基本遵循,以专题教学进行精讲、深讲,使思政课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围绕“怎么教”的问题,探索“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的“1+1+1”一体化教学模式。课堂是主阵地,实践是前沿阵地,网络是拓展阵地。推进“互联网+思政课”工程,构建“双网联合”式互动平台。建设泛雅课程中心课程网站、推广基于手机APP 的手机课程网站,双网功能各有侧重,相互配合,形成全时空学习平台。

推进“课堂+基地”工程,建设“感受最好时代魂”的“实践创新课”。学院建立了包括中国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天同医养院集团、天津武警某机动支队、天津宝坻区人民法院、西营门街党建红色街区等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等十多个实践基地。在实践基地,学院按照教材基地化、实践课堂化、活动多样化、建设项目化、推动系统化等原则共建设了18 堂实践创新课,概论课教材的每一章都有一个实践基地。

在实践基地,学生不仅可以看、听,而且可以动手参与。把思政课堂搬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让抽象的理论回归生动的实践,师生一同走进社会看、听、说、行、悟、研,强化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围绕“怎么考”的问题,以“知能情行”为考核目标,采取课堂、网络、实践、行为等多种考核方式,实行全学期分阶段过程性考核,建立全程学习质量监控和教学质量反馈机制。

学院教学改革取得丰硕成果,获得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天津日报》等多家媒体采访并报道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及建设一流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

三、一流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要有一流师资

学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思政课建设的“六要”标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加强党组织工作、教师师德规范建设、集体备课、新教师培养机制建设等,努力培养一支理论基础深厚、政治信仰坚定、专业水准精深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尤其是对青年教师,努力培养他们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对学术怀有虔诚、敬畏之心,热爱学生,无私奉献。

学院教师素质显著提升。学院建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择优资助团队1 支、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1 个、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2 个、天津市教学团队1 支,拥有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 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1 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1 名、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青年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入选者3名、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名,十多人次在省部级教学比赛、评选中获奖。

四、一流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要有一流保障

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起飞的引擎。天津工业大学将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要学院、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重要课程,从制度、政策、资金等方面大力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学校建立起“四会一交流”的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领导、沟通、咨询、协作等机制。

学校制定《天津工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行动计划》等文件,集中全校力量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校定期召开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工作会议,校领导多次现场办公、数次与学院教师座谈,了解学院情况,解决学院发展中的问题;学校按照教育部要求设立了用于教师学术交流、社会考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经费,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供了物质保障;学校批准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实验室、情景教室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平台,积极支持学院的各项建设;校领导走进课堂上课、听课,直接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学院将遵循“管理就是服务、管理就是引领、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的思路,在学校的领导下为思想政治理论课长远发展作好顶层设计和方向引领。领导表率、干部带头,努力营造干事创业、凝心聚力、温暖互助的学院氛围;注重每一个工作细节,优化管理流程,提升管理科学化、人性化水平,为每一位教师安心工作提供方便、舒适、温暖的环境。

为建设一流思想政治理论课,天津工业大学将进一步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推进思政课在改革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不断彰显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功能,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理论课学院政治
初等教育学院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学院掠影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