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学思政课“普高同心五融”体系,立德铸魂

2020-01-09 09:17天津市海河中学
天津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南开大学海河中学

■天津市海河中学

党的十九大以来,海河中学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深化中学思政课改革创新,初步构建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核心、中学与高校实现五方面融通的思政课“普高同心五融”改革创新体系。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衔接,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018年,海河中学成为天津市普通高中政治学科特色课程基地。

一、普高“同心”:中学思政课改革始终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理论核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学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理论核心。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宗旨,就是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中学思政课,进一步教育引导学生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二、普高“五融”:中学思政课改革与高校实现五融通

(一)课程建设融通

学校形成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以“中国梦系列”思政选修课为拓展,以综合素养课为支撑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使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承担育人使命。全面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将政治学科课程建设的特色定位为:广泛实践体验、深入理论思辨、培育核心素养、铸就理想信念、助力青马启航。构建以“特色活动型学科课程”和“特色综合实践课程”相统一的特色学科课程体系,打造三门课程三个中心。精选开设《法治与人生》,旨在为学生发展筑牢道德与法治的底线;开设高中生涯规划《职业体验与选择》,旨在为学生发展树立职业理想的基线;开设《时事思辨面对面》,旨在为学生发展铸就国家意识和国际视野的高线。三门课程建构起学科特色校本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

学校建设三个政治学科系列教学中心,为学生参加学科活动提供实践载体。在学生成长导航中心建设职业生涯体验中心;建设以模拟法庭为主要形式的法治教育活动中心;建设以模拟联合国、时事辩论会为主要形式的时事教育活动中心,三个活动中心与海河TV 学生电视台共同构成学生参与政治学科校本课程活动的完整实践载体,培养“品格坚毅、身心两健、内外兼修、合作创新”有气质的海河学子。

(二)专家队伍融通

学校建立普高融通高校专家导师团队,由来自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中国民航大学等多所高校近二十位教授组成。充分发挥高校思政专家作用,请他们走进海河思政大讲堂,对海河中学教师进行培训,为学生讲授思政课,明显提升了师生思想政治水平。陈茹玉院士是海河中学的杰出校友,2019 年南开大学举办“纪念陈茹玉院士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化学学院的教授和领导莅临学校,给学生讲述陈茹玉院士的优秀事迹,为学生上了一节生动的思政课。

(三)教研备课融通

为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学校邀请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盛林教授等专家与海河中学教师协同集体备课,从思政课教学原理和高中毕业生应具备的思政素养等方面,对高中思政课教学提出建议。学校以“如何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阐述中国梦内涵与精髓”为主题,为来自全国各省市的教育系统同仁展示高校专家如何与高中教师协同集体备课。现场四位高校教授和四位中小学教师结合学生成长规律和学段特点,跨学段跨学科研究大学、中学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研究构建层次递进、有机衔接的教学体系,推动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

(四)人才培养融通

学校邀请党的十九大代表、天津大学药学院党委书记冯翠玲同志宣讲十九大精神,带领学生和党员在南开大学周恩来总理雕像前重温誓词。天津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张玲博士和长江学者、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余新忠教授,南开大学李伟教授担任学生的成长导师,指导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指导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学有专长的学生进一步提升。这些优秀的高校专家用他们卓越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为学生树立了榜样,真正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学业成长融为一体。

(五)学校资源融通

海河学子积极参加天津大学海棠节,师生开展“闪药梦途”主题实践活动;高一全体学生到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进行深度学访交流,接受党史、爱国主义教育;学生登上“育鹏轮”,参加“遇见海大”大连海事大学系列活动;中国民航大学教师每年进入学校作生涯职业指导;天津大学博物馆和海河中学教育博物馆互为对方师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校资源的互通,让学生直观感受了国家科技发展成就,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强化了学生将个人发展融入中国梦的思想自觉。目前,学校已与6 所大学签约,同时开展“院士校友进校园”活动,筑牢学生理想信念。

三、三个一体化: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衔接

按照市教委精神,学校努力构建“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一体化育人格局,着力探索“课程建设一体化、课内外活动一体化、实践育人一体化”的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体化体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努力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大思政”育人格局。

(一)课程建设一体化

学校形成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以“中国梦系列”思政选修课为拓展,以综合素养课为支撑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组建跨学段思政课教师教研团队,开展协同备课。大力促成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推进,发挥大中学校学科优势、专业优势和师资优势,组织院士、长江学者、学科带头人等行业专家定期到学校开展理论指导、科普讲座、心理辅导、生涯教育等活动。

(二)课内外活动一体化

学校每月在国旗下开展微型思政课,宣讲杰出校友事迹,分享援藏教师中国故事;组织党史微团课;展示青马启航学员感悟,丰富的内容围绕“讲得好”“听得进”和“入脑入心”推进改革创新。

学校组织学生每年走进天津大学,参观图书馆;参观空客A320 的生产线和中航直升机的展厅。而南开大学化学学院、中国民航大学和大连海事大学的宣讲团成员每年进入学校宣讲。这样的双向交流,为学生树立梦想打下坚实基础。学校与南开大学文学院积极沟通,获准成为全国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诗教与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参与者,承担叶嘉莹先生学术成果的中学课程开发和实施工作,形成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新亮点。

(三)实践育人一体化

为实现思政工作溢出效应,依托“开门办思政”,形成爱国主义、传统文化、生态文明教育、艺术教育、志愿服务等教育系列资源图谱,学校通过“领导干部上讲台”“院士校友进校园”“英模劳模进校园”“开学第一课”等活动,搭建校外优秀人才参与学校思政的“立交桥”,进一步丰富学校思政工作的师资。区委书记为高中学生上中国梦的思政课,教育局长为初中学生上宪法课,还有每月一次《德育学堂》思政课。在“国家宪法日”,邀请河西法院庭长进校园开展法治教育;法治社团的模拟法庭在河西法院多位法官的指导下实战演练。2019 年,学校开展“青马起航”培训班,提高学生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筑牢学生理想信念。开办海河生涯大讲堂,经过一系列讲座,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一体化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思政课“普高同心五融”改革创新体系在海河中学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深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壮大思政教师队伍,深入推进“三全育人”,同时加大综合素质评价的思政权重,开发思政课在线资源,全方位完善思政课“普高同心五融”改革创新体系,推动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使学校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再上新水平。

猜你喜欢
南开大学海河中学
《海河水利》2021年总目次
南开大学制备新型超强韧人造蜘蛛丝
在多解中学创新
一道南开大学自主招生试题的推广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破冰开河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Suggestionsfor Speed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Audiobook Websitesby Changing Them to SNS
Un meilleur avenir pour les enfants
海河神韵耀津门——记近十年天津海河两岸综合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