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与中国芯人才培养研究

2020-01-09 11:35张海磊
科教导刊 2020年30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思政专业

张海磊 黄 玮 石 蓝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无锡 214153)

1 课程思政的含义

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简称课程思政。它指向一种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即“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1]与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理念一脉相承。但课程思政更加注重将个人发展与产业发展、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培养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高职院校主要为社会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若能将思政内容结合专业、产业相关内容进行讲解,必定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

2 思政思政改革实践研究

课程思政若要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首先需要专业教师转变角色定位,其次需要选择合适的知识点进行融入,融入方式也非常重要。现就以“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课程思政实践应用进行论述。

2.1 教师角色定位转变

微电子技术专业培养的是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集成电路产业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影响到国家的安全。因此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爱国情怀,对于国家和民族富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但专业教师一般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思政教育的融入。高校思政课程若想落实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应创新课程思政教育手段,提升教师在立德树人任务践行中的自觉性。[2]

教师角色的转变,首先需要使得教师能够从思想上更加重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激发专业课教师教学主观能动性,以热情的姿态实施专业课程思政的各类教学活动。[3]其次需要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充分理解课程思政的含义,转变观念,将教书育人落到实处;最后还需要在实践教学中付诸实施,只有不断实践,不断反思,相互交流,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将思政不着痕迹的融入到教学中。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同时,更要努力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为学生做好示范和引领。

2.2 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确定思政教育点

课程思政必须将课程、专业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因此实视课程思政之前,必须很好的把握课程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高等职业学校微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中提到毕业生在素质方面应达到的要求是: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等等。

因此微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实施需要围绕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提升职业素养与行为规范、培养创新意识与思维、职业规划意识、团队协作等几个方面展开。

2.3 课程思政融入路径研究

课程思政实施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选择什么样的内容通过怎样一种方式融合到教学中,这就必须要研究课程思政融入路径。结合微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实践,现总结如下:

2.3.1 当前社会热点

近年来中兴、华为事件,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广泛议论。微电子技术专业培养的是集成电路产业优秀人才,不仅需要对产业有充分的了解,更要把振兴民族微电子产业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因此课堂上,专业教师可以从当前的社会热点引入,结合专业知识,帮助学生分析当前的产业发展状况,理性看待这些社会问题。

社会热点引入要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例如“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中引入芯片制造关键技术、关键设备相关的社会热点;“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中引入EDA 软件相关的社会热点(如哈工大的MATLAB 禁用问题);“半导体器件物理”课程引入高铁中IGBT 芯片自主创新热点等等。

2.3.2 历史典故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历史典故数不胜数。将历史典故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专业概念,形成一些良好的职业习惯。例如讲到光刻机内部构造时,它的内部机器精密,精密到差之毫厘就会失之千里。这就需要铁杵磨成针的精神和毅力。

2.3.3 校企文化融合

课程思政不仅包括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还能包括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专业每年都会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参观,企业工程师来校授课,企业专家来校做专项讲座。来自企业的校友与在校生进行沟通交流,教师去企业实践,并将实践中所得所获传授给学生,也会将实践中的故事与大家分享。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思政案例,进行校企文化融合,增进学生对产业的认识,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为以后实习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3.4 双创融入

中国芯目前的最大困境就是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的缺乏。集成电路产业融合了最精纯的材料、最精密的设备、最复杂的工艺,实现生产出功能复杂的电子产品。这些电子产品已经融入到社会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产业耗资巨大,投入大,见效慢,一不小心就会陷入破产边缘。因此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投入其中。

在课程教学中从一个小的器件,小的集成电路模块开始,不仅要研究它的基本性能,更要学会并勇于去改进它。从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都可以尝试多种解决方案,寻求最优解。半导体企业一旦失败,损失是巨大的。因此课程教学中可以融入校友创业成功的案例,或者直接邀请校友进行创业经验分享。

2.3.5 互联网+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平台日渐多样化,也融入人们生活中,成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除在线教育教学平台外,还有各种APP、公众号等应用平台和社交平台。一方面可以通过教育教学平台、社交平台与学生加强互动交流,另一方面可以将新闻热点、半导体产业内有名的公众号等及时推送给学生。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关注产业发展,更能够及时便捷快速全方位的实施思政教育。

2.3.6 职业生涯规划

部分高职学生会觉得自己专业水平低,产业的发展与自己无多大关系。要改善这种情况,首先需要帮助学生根据产业发展、自身特点等进行职业规划。专业教师通过专业教育让学生明确专业对应的产业群以及相应的岗位,并分析学生的特点,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帮助他们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通过职业规划,学生有了大致的方向,也就有了努力前进的动力。思政教育也才能发挥更大的功效。

3 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课程思政在实践过程中经常会陷入一些误区,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现将思政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3.1 生搬硬套

课程思政很关键的一项内容就是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有些课程本身思政元素较少,但为了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将一点点内容无限制扩大,或者将一些与内容完全无关的元素加入到课程教学中,或者在某些教学环节中,强行加入思政元素。这种生搬硬套的行为,很容易破坏课堂教学的连续性,会使得学生抓不住教学的重点,大大降低教学质量。

3.2 说教性严重

课程思政最忌讳的就是专业课程教学变成了说教课程。它是需要结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教学中。[4]课程教学中,要将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播撒到课堂教学中。一个颇有意思的小故事,一句很有深意的话语,一个温暖鼓励的微笑,一段耐心细致的讲解和娴熟完美的演示,一个小小的提示引导等等都可能撼动学生的心,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走出迷茫,树立信心。

3.3 定位不清

课程思政很重要,但若过于看重思政教育,弱化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就会进入另一个误区。一是思政教育的点设置过多,二是一件事情夸夸其谈,占用了大量的教学和学习时间。思政教育贵在成效,不在于时间长短。专业学习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筑牢基础。思政教育只能慢慢的融合到专业教学中。思政也要讲究方式方法,需要专业教师仔细研究斟酌。

4 总结

思政课程教师善于思政教育,专业课程教师善于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各有所长。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在育人方面,有着相同的目标,因此需要同相同行,协同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扮演支持者的角色,参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规划、设计,专业课教师则应立足自身的专业优势与学生专业平台合作,对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内容进行深化。[5]共同为国家培养具有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优秀人才。作为微电子技术专业教师,培养中国芯人才,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思政专业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专业降噪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