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态度分析与困境思考

2020-01-09 11:35孙可敬
科教导刊 2020年30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思政大学生

孙可敬

(中原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7)

“慕课”是术语“MOOC”的汉语音译,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的简称,译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它是互联网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相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2014年,我国第一个思政课慕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复旦和北大两所大学的直播会场同时开讲,全国共24 所大学、近5000 名学生同步观看了这一在线慕课,成为我国高校开展思政课慕课教学的首次实践与探索。[1]之后,越来越多的高校投入到思政课慕课教学大潮,同时国内诸多高水平高校均启动或参与了慕课建设。慕课这一创新性教学模式为高校思政课带来了非比寻常的机遇和挑战。

1 支持与否定:慕课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态度分析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前,国内学者对于慕课进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呈现两种不同的态度:第一种是反对否定的态度。从学习方式来看,慕课的实质是接受性学习而不是探究性学习,只是翻转了讲课的时间和地点,并未翻转整个课堂;[2]从师生互动角度看,慕课的出现减弱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降低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协作能力,从而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情感能力的提升;[3]在课程知识体系系统性和完整性上来看,慕课最大的问题是其传授的知识碎片化,知识与思想的传授失去了连贯性、逻辑性和深刻性。[4]从思政课课程性质、教学规律以及教学改革的目标来看,慕课这一教学形式并不适合具有高度意识形态性、德育性质的思政课。[5]由此可知,慕课不是万能的,不应将其绝对化、教条化,它需要与线下实体课堂相结合,思政课在人的主体意识的启蒙和个体真善美道德情操的践行中扮演着引导和启迪的作用。[6]

第二种是肯定支持的态度。慕课实现了互联网与传统教育的融合,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7]为解决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乏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陈旧等问题,教师应借助“慕课”独具的多元化网络教学资源、人性化的教学时间与空间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等优势,切实增强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结果的实效性。[8]有学者通过对上海部分高校首批思政课“慕课”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与跟踪访谈,深入分析其学习特征、效果及动机,指出大学生对思政课“慕课”教学的态度经历了由接触、了解到接纳、认同的过程。[9]

由此可知,持否定态度的学者看到了慕课应用于思政课教学所暴露的缺点和不利因素,故视其为“洪水猛兽”,采取“关门主义”的做法;持肯定支持态度的学者看到了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而诞生的慕课为教育领域带来的机遇,充分彰显了慕课的优点和有利因素,因此将其奉为“盛世良药”,采取“拿来主义”的做法。慕课与高校思政课相结合的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需要二者之间的相互碰撞,逐渐找到最佳的结合点,同时避免各种困境,那么会出现哪些困境呢?

2 矛盾与冲突:慕课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困境思考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①思政课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决定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不仅具有与专业课相同的传授知识功能,同时肩负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社会主义道德培育和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塑造等政治功能和道德作用,由此决定了思政课课程目标的多样性特点,既有知识型目标,又有政治性、情感性和价值性目标。新时代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与思政课相结合催生了慕课这一新的教学方式。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经常出入于互联网,而互联网这一载体如果不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占领,势必会被其他思想文化所占领,由此慕课这一教学方式的探索势在必行。但是,在互联网与思政课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以下困境:

2.1 课程的意识形态性与互联网信息的多元性相矛盾

思政课的目标之一在于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在此过程中将党的意志、国家政策等中国梦的相关内容通过思政课堂与学生个体的理想信念相结合,既反映了国家意识形态,又融入学生的奋斗梦想,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大学特有的课程。[5]课程性质体现了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需要将国家的意识形态贯穿到教学体系之中,将课程体系转化为知识体系,再将知识体系转化为信仰体系,意识形态的统一性和信仰的一致性是思政课教学的主色调。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逐渐成为网络的主角,游走于各大网站、公众号、视频之间,海量信息喷涌而至,信息的多元性开阔了大学生的眼界,也让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他们眼花缭乱,如何引导大学生理性的对待网络?如何引导大学生科学的分辨网络信息的真真假假?如何通过网络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的培育和塑造?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以使其不会出现“乱花渐欲迷人眼”,坚定其理想信念。大学课堂不应回避互联网的挑战,需要正面回应多元文化存在的现实,将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多元文化做到有效结合,即要做到政治导向的统一性与教学内容多样性的统一。

2.2 课程内容更新速度快与慕课制作成本高同向而行

思政课的课程性质决定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导向性决定了其教材内容和知识体系须与世情、国情和民情相联系。这就要求思政课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需与时事变迁、学生需求而不断调整和更新。这对于传统课堂来说,无疑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这时慕课应运而生,慕课的到来减轻了教师传统教学的压力,满足了学生信息量需求的增加以及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这意味着慕课制作需要不断更新。但是,慕课制作成本高,不仅要完成重新搜集材料、组织人力、视频录制、作业发放和平台互动等任务,还需要大学为其支付高昂的制作费用和平台运行管理费用,这无疑加大了慕课与思政课相结合的难度。由此,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各大高校相互合作的慕课联盟形式,同时校际之间的学分互认和视频共享等都需高校之间达成最佳的结合点,这种解决方法需要人力论证、物力保障以及时间验证。短期内各个试点单位可以寻求政府财政支持以解燃眉之急。思政课内容不断与时俱进,同时也要求慕课内容的制作同向而行,慕课制作成本居高不下成为制约慕课与思政课相结合过程中绕不开的难题。

2.3 线上学习的自律性与线下互动的他律性无法有效衔接

对于引入慕课的高校而言,线上学习需要大学生自身具有高度的自律性,大学生要自觉观看慕课课程视频,按时完成慕课测验作业,随时在互动平台提出疑惑。但是,在现实调研过程中,大学生的自律性不够高,存在部分学生为应付学分而刷课的现象。同时,对于线下互动来说,不管课堂的师生互动,还是课下的生生互动,学生的参与性较低,大多流于形式,线上学习与线下互动无法做到及时有效的衔接。即便对于国外慕课做的较好的平台来说,比如Udacity 平台程序入门课程的通过率仅为14%,大部分学习者由于不擅长自我调控、不懂得筛选网络信息、不善于协作交流等原因而退出慕课学习。[10]如何将学生线上学习的自律性与线下互动的他律性更好的衔接起来,成为我国慕课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最大瓶颈。

2.4 学生学习需求的多样化与单个教师教学内容的有限性供给相冲突

新时代的大学生伴随着互联网而生,他们对于未知世界的探求更为迫切,他们的需求也更为多样化。随着00 后步入大学,伴随着现代化宏大叙事与后现代化信息知识碎片化而长大的他们,更易于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同时他们对于信息的需求量更大,也更容易迷失于海量信息之中。由此,如何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是高校面临的一个时代难题。然而,我国高校思政课课堂普遍实行大班教学,一个教师要负责至少100 个学生的课堂教学任务,更有甚者一个班级可以达到二三百人,那么单个教师是无法做到既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又满足班级学生的普遍性知识供给。虽然高校思政课近年来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但是思政课教师仍然缺乏。慕课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任务,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他们不仅要负责资料搜集、视频录制、在线直播、作业批改,同时还要面对课堂互动过程中出现的一切问题。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基础上,如何实现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供给侧改革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任务。

3 小结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以慕课为代表的线上教学虽然有诸多缺点和不足,但从辩证视角来看,任何事务都是一个矛盾的对立统一体,慕课在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相互磨合;从发展视角来看,慕课从萌芽、产生、发展至成熟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经历各种问题的考验和挑战以完善自身。

慕课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它是互联网技术运用于教学的有效途径,使教育跨越空间限制,让因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滞留于家的学生能够“停课不停学”,彰显了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对于教师来说,慕课可有效缓解师资力量不足的困境,打破传统课堂的人数限制和空间距离,真正让各有专长的教师做到专题研讨和精准授课,推动教育教学的供给侧改革。同时,思政课慕课在线学习也有其限制和不足,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较难产生课堂教学中的思维碰撞,对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控制提出了挑战,慕课既有内容的更新亦需要时间与金钱的支撑。由此,在全球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基于慕课的在线教学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需要进一步探索慕课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授课的有效融入途径。

注释

① 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3/18/c_1124250386.htm2019-03-18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思政大学生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