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研究

2020-01-09 11:35朱湘怡
科教导刊 2020年30期
关键词:素质思政职业

朱湘怡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0)

职业素质是指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内在品质。良好的职业素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发展,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德育能力。职业素质主要包括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等方面,培养职业素质无法一蹴而就,需要日久天长慢慢积累,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高职学校的思政教育,主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我国开始提倡素质教育,所以在思政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是当前社会热点关注和讨论话题,改良思政教育模式,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职业素质,促进社会发展,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国家。

1 在思政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意义

(1)以职业素质为核心可以提升思政教学效率。高职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是必修课程。不同的高职院校,会使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德育能力,从而使思政课程发挥最大优势。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特殊人才,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向社会输入相应的高素质人才,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以满足社会的岗位需求,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率。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水准和政治方向,所以高职院校在思政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为核心,这样不但符合党中央的教育要求,还可以培养一批职业素质水准较高的专业人才。

(2)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率。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将直接面临就业问题,高职院校是教书育人的基地,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学生就业率,是高职院校重点关注话题。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思政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高职学校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应不断改善传统思政教学方式,将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作为思政教学核心目标,提升思政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思政教学不但承担党的方针政策教育,还需要培养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使大学生全面综合发展,从而培养高素质人才。职业素质虽然只是综合素养的一方面,和思政学科不同,但其发展意义都是为培养综合素质人才、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因此,应将职业素养和思政教学融合到一起,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综合素养,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2 改革思政教学的方式

2.1 培养学生正确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每个人对未来的规划和期许,是支撑学生学习和进步的源动力。高职学校学生的职业理想一般受教育和价值观影响,由于社会功利化的日渐严重,部分高职学生偏向追求利益最大化,对个人享受十分看重,还有一部分学生因没有社会实践经验,职业理想缺乏实际性。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不仅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人追求,还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结合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理想目标,这些职业理想目标可以通过不断的奋斗实现。大学生建立合理的职业目标,对就业选择方向,培养道德品质都有重要帮助,只有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才能使大学生拥有努力和进步的方向。思政教育不仅能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化发展,还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职业理想也是劳动价值观的体现,职业理想不仅是单纯追求物质享受,还关乎社会的未来和国家的希望,通过思政教学改革,培养高职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方向,使每个平凡的职业岗位都拥有不平凡的意义,要正视和尊重每个职业的发展和潜力。

2.2 注重培养高校学生职业道德

每个平凡的工作岗位都拥有不平凡的意义,必须充分尊重每个岗位的职业道德要求,只有具备良好品德的人才能在社会立足,“德”人类立身之本,一定要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才能保证学生的就业水平和求职能力。而当前时代对学生的主要职业道德要求表现在:工作责任心、工作能力水平、团队服从精神等等。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专业水平以及专业能力,有完成岗位工作的能力。简而言之,只有学会做人,才能学会做事。

在思政教育中培养学生职业道德,首先需要培养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好公民,我国作为传承千年的古国,要求公民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拥有正确的是非观念是每个公民的必备素质;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尽职尽责的完成工作任务;还需要大学生的契约精神,根据工作要求和市场规律完成工作任务;最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工作都需要团队协同努力,这就需要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沟通和交际能力,在不断的沟通和交流中建立团队默契。只有拥有良好道德水准的人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因此,高职学校在思政教育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使学生更好更快发展,全面适应快速发展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

2.3 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思政教育中心

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日积月累的坚持,才能逐渐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高职学校的思政教育可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进行不同模式的培养,例如,刚进校门的新生,要以引导为主,培养学生一些比较浅显的职业知识能力,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不断的了解专业,了解工作需要的专业能力,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只有合理的规划职业,才能在职业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绩,才有机会成为事业成功的优秀人才。所以制定合理的职业目标,有利于坚定高职学生发展规划和发展方向。通过对大学生的启蒙教育,引导大学生建立合理职业规划,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从而达到思政教育的教学目标。

面对二年级的学生,需要高校进一步教导学生职业方面专业知识,让学生对之前的职业方向做出进一步规划,让学生通过不断的接触社会,发现自身的优缺点,从而改进职业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将最终的职业目标作为基础,努力学习其相关专业知识,为日后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高职学校一共是三年教育,最后一年要求学生进行大量实践实习,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自身职业素质及职业能力。高职学校在学生毕业以后也要担负起对其教育培养责任,通过与教师进行长期的联系和沟通,不断为学生提出一些良好工作建议,优秀的毕业生也可以将在社会中积攒的经验,在师生沟通和交流中传达给教师,使教师提升教学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来临,高职学校毕业生普遍面临就业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特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提高创新思维,从而全面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创业率,缓解就业压力。

2.4 辅助教育学生心理素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一定要好。良好心理素质是劳动必备的品质。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沟通和交流越来越方便,大学生正处于学习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的变化会影响高职学校的学生,因此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刻不容缓。有的高职学生因压力过大产生厌学心理,有的因物质差距产生自卑情绪,有的因沟通不畅而变得孤僻,还有因生活不顺放弃发展……高职学校教师一定要及时了解学生实时状态,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避免造成对学生的伤害。虽然高职学校学习任务较重,但氛围相对轻松,一旦毕业,面临的工作压力会成倍上涨,所以一定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战胜遇到的种种难题,做更好的自己。

所以高职院校在思政教育改革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利用合适恰当的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以及合理的处理人际关系,面对现实问题不妥协、不气馁、不怨天尤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每个问题。

3 结语

职业素质是高职学校学生进入社会需要的“软实力”,只有拥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工作需求。因此,对高职学校的思政教育进行改革迫在眉睫,在改革过程中,高职学校应注意改革方向,明确改革是为更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这就需要高职学校的各学科间进行良好沟通,对毕业学生的就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改革,从而使学生更好发展,需要切实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趋势,调整思政教学的模式。还需要教师组成团队教学,各取所长,从而达到教学最优效果。思政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但可以完成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双重培养,还能提升大学生专业知识,从而达到教育双赢局面,使学生可以学以致用,更好地为建设国家做出积极努力。

猜你喜欢
素质思政职业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