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研究

2020-01-09 11:35冀姗姗
科教导刊 2020年30期
关键词:英语翻译理论大学

冀姗姗

(西安思源学院 陕西·西安 710038)

英语翻译主要分为口译和笔译两种形式,它具有跨语言、跨文化的活动特征,它是一门语言艺术,也是当代大学教育所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它是对学生英语水平的综合应用及测评,是语言输入至输出的动态过程,更是对语言再现或再创的一种艺术。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生在毕业时需要达到的翻译能力进行了具体的规定,而传统落后的英语翻译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国家发展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大学翻译教学需要发展和创新。良好的英语翻译教学离不开科学的翻译理论的指导,产生于20 世纪70年代的“功能翻译”理论改变了传统的以“源文本字、词、句”翻译为主的理念,使翻译语言不再生硬、僵化,契合了翻译文本功用性需求,是对传统英语翻译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大学翻译教学的重大突破,对大学翻译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功能翻译理论

德国的语言学派著名人物凯瑟林娜·莱斯(Katharina Reiss)是功能翻译理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她最先提出了首先提出了功能派翻译的概念,这种功能翻译思想是要求将语言功能、语篇类型和及翻译技能三个主要方面相结合,后受社会发展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功能翻译的理论经过了不断的完善和改进。[1]20 世纪70年代,德国功能翻译学派成员之一的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Nord)提出了“功能+忠诚”这一翻译中应当遵循的的指导原则,促进了一目的论为核心的全新的功能翻译理论的产生和应用。[2]全新的功能翻译理论将翻译定义为一种有目的的交流活动,翻译的根本任务是实现一定的目的,该理论主要涵盖文本及翻译两种功能,其中文本功能包含源语、图式及译语三种文本形式,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呈现出一种发展关联性。

2 当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学校对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视度不够。英语翻译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就目前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开课情况来看,很多学校并不重视英语翻译教学,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大学英语翻译的课程设置、教材、课时和师资等方面考量。很多大学认为翻译教学只是英语基础学习的衍生品而已,英语翻译课程也往往被设置为选修课程。英语老师们也只是在现有英语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翻译技能进行简单的训练,对于翻译教学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并没有深入的学习;课程内容设置较为单一,且教材陈旧,不能及时更新。在师资设置方面,虽然大学具有更为优秀、专业的英语老师,但针对英语翻译教学,现有的教学设施设备落后,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缺乏新颖性和创新性。[3]在课时设置方面,大学英语周课时,特备是用于专门针对翻译教学的课时尤显不足。

(2)英语教学缺乏对语句内容的整体把握。很多大学英语任课老师认为准确进行英文文本翻译的途径就是大量掌握英语单词和词汇的意思,这是对单词和词汇是英语翻译前提和基础的误解,老师们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学生词汇量的积累,培养学生对单词、词组本义和拓展意思的掌握,这造成了学生在英语翻译时仅仅停留在词、词组、句子的转换,或者核心词汇的堆砌方面,最后结果呈现翻译的字词每一个往往存在词句偏差、语义错乱或语言生硬,且往往在整体上汉语结构的不合理,文学风格不清晰,文本整体内容条理不清晰,主题思想偏颇。偏离了翻译工作“传播信息”和“跨文化文本交流”的初衷,使翻译的价值弱化。

(3)英语翻译实践积累不足,缺乏有效的翻译理论指导。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主要教学重点一般都集中在阅读教学方面,其理论教学和实践阅读练习较多;而在英语翻译教学方面,教学实践较为缺乏,学生的练习实践也只是句子或小篇幅片段性文字的翻译训练,很少有大篇幅、专业性、整体性的翻译实践训练,影响了学生的翻译实践经验的积累,很多学生甚至畏惧翻译实践。在教学理论指导方面,从前面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调查分析,学生们在英语课堂上几乎没有接触过什么翻译理论,英语和汉语的跨文化语境理解不够,这些都成为学生翻译能力提升的羁绊。学生虽然具有较强的单句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但由于缺乏英语翻译理论和技巧的指导,无法实现翻译的“信息传播”和“交流”目的。

3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

3.1 功能翻译理论的应用价值

(1)注重英语翻译文本核心内涵的表现。功能翻译理论强调“目的论”观点,以呈现源文本的核心内涵为主要目标,强调在翻译方式上要灵活,依据文本特征采用合适的翻译方式,如“信息型”文本针对新闻报道类源文本;“表达型”文本针对官方文稿类源文本;“互换型”文本针对公共宣传类源文本等。

(2)注重读者与源文本作者的良好沟通。实现读者与源文本作者之间的无障碍沟通是翻译工作者的终极目标,翻译者不能成为源文本和读者之间的“第三者”,进行单纯文本“一刀切”式的翻译行为,而要加强对源文本作者的创造特征、风格、思想和动机的分析,通过翻译让读者准确、清晰、直观感受源文本语言的直观意思,更要在字里行间中体现出作者的潜在思想,实现读者和源文本作者之间的良好的、顺畅的沟通。

(3)注重灵活的翻译语言表达。注重表达方式的灵活性正是功能翻译理论的优势所在,以准确表达源文本意思,正确传达源文本思想。[4]在准确把握源文本关键词、句后,灵活使用语言,运用翻译语言中的俗定字、词和句进行意思的表述和思想的传达。增强意思表达的准确性,更增加了译文的普适性。

3.2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

(1)实现英语翻译的连贯性。在大学英语翻译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教授学生不同的翻译方式所产生的不同翻译效果,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英语翻译的真正作用和意义就在于针对源语文本进行再创作,教会他们正确把控英语翻译过程中的主客观比重问题。培养学生英语翻译的连贯性,需要学生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首先将源语文本进行充分的阅读和分析,了解源语文本的主要内容表达,其次将语篇和语境紧密结合,实现语境要求及目标读者需求的共同实现,最后通过翻译工作实现源语文本与译语文本之间的交际目的,达到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

如下面翻译原文:“①她爸爸死了;②她爸爸死于矿难;③他妈妈两年后改嫁了;④他妈妈没法照顾她;⑤好可怜的小女孩啊!”这一段源文本明显缺乏连贯性,我们在进行汉译英时可以进行文本再创作,实现文本的连贯性。可以翻译成:“After her father had died in a mine accident,Her mother remarried two years later,leafing her unattended.What a poor girl she was.”

(2)确保英语翻译的目的性定位。从功能翻译角度培养学生对英语翻译的目的性定位,需要考虑以下几点:首先,完善、改进传统的英语翻译教学模式,让学生了解到翻译的真正含义和目的,认识到翻译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打破翻译就是不同语言相互转换的旧观念。其次,教会学生结合源语文本的真正功能及目的,运用合理有效的翻译方法及翻译技巧,使翻译内容更加准确、合理。最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结合源语文本的语境对翻译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主观调整,实现翻译的主要目的及准确表达。翻译的目的的确定是需要以源语文本的语境作为依据的,它需要翻译者具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基础、丰富的翻译经验、熟练的翻译技巧及敏锐的主观分析能力。

(3)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和技巧。依据赖斯的研究,可将翻译文本分为表达功能文本(expressive)、信息功能文本(informative)、内容和主题文本(contet or topic)和视听文本(audio-visual)等“四类文本”标准,每一种标准翻译标准和方法皆不相同,功能翻译理论注重培养学生不同类型文本翻译能力。如信息文本“Unemployment has stubbornly refused to contract for more than a decade.”若未能注意信息文本的表达可翻译成“十多年来,失业人数一直顽固的拒绝压缩。”显然不符合信息文本表达;而翻译成“十多年来,失业人数一直居高不下。”就比较符合信息文本表达方式,翻译显得更加贴切。再如“快来买啊,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啦!”可翻译为:“Please buy!Don,t lose the golden chance!”显得更能表达主题。

4 结语

了解基础的翻译理论,掌握丰富的英语知识,熟练科学的翻译技巧是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标。因此,大学英语老师应不断总结分析当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不足,积极探究在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高校英语翻译教学创新策略,通过培养学生英语翻译的连贯性,培养学生对英语翻译的目的性定位,培养学生翻译能力和技巧,进一步促进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国家社会的发展源源不断的输出优秀的翻译人才。

猜你喜欢
英语翻译理论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坚持理论创新
地铁站内公示语英语翻译的特点和技巧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大学求学的遗憾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