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思政元素探析

2020-01-09 11:35
科教导刊 2020年30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院校

张 鑫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山东·菏泽 274000)

1 何谓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即在高校的每一门课程中都融入思想政治教学要素,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提高思想认知水平,在思政学习中提高专业知识能力,进而培养出有信仰、有知识的专业人才。因此,其并非一门独立的课程,而是一个学科、文化融合的教学方法、教学道路。这一概念,最初是由上海市委市政府在2014年提出并领导开展了相关教学实践的。推行课程思政,旨在“打破思政课教师‘单兵作战’、大学思政课‘孤岛化’窘境”,将高校思政课程体系的专人讲政治变为人人讲政治。完善大学教学政治建设体系,系统化提升整体师生的政治思想水平,进而为社会主义的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发展贡献力量。

2 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课程思政问题

2.1 教师与学生不重视

课程思政作为一个新兴概念,如果没有足够的重视程度,就不能被快速、高质量的推行。而在目前的高职院校教育中,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师开展的核心是以单词、语法为核心的阅读写作能力的培训,欠缺了文化灌输和思想引领方面的教学。从学生的方面,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过分聚焦于职业指向性的能力技术的锻炼,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思政类、文化类教学的内容更是欠缺重视。于是,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师生双方都欠缺对于课程文化内涵和思想内涵的探讨,使得英语课堂成为了单纯的西方文化、西方思想的搬运工,导致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思想政治阵地的丢失。

2.2 课程目的性不强

在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中,因为师生双方对于其中的文化、思想内容欠缺重视,因此上课程的设计与开展欠缺目的性。教师不能很好的围绕课本开展深入的文化思想教学,更没有对外国人书写的文章进行批判性分析。导致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公共课,工具化、机械化问题严重,教师和学生都单纯的以通过考试考察、顺利毕业为目的,空洞的开展课文的阅读、记忆,单词的默写、诵读。而对于课文的具体内容的分析、课程设计则欠缺重视,导致英语课程的开展目的性不强,更难以结合课程思政进行深入化的教学。

此外,由于先前对于英语课程目的把握的欠缺,导致了后续的教学工作并不能很好的贯彻课程思政的要求,没有结合具体文化思想对学生开展思辨性教学,将结合思政元素的英语课程变成了单纯空洞的照本宣科,不利于相关课程思政工作的推进。

2.3 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

如今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工作中,对于学生的学期情况依旧采取了单一的分数指标、试卷考核的形式进行考核。然而,通过传统的考核方式虽然能够比较客观的评价出学生的英语技术水平、英语知识应用能力。但是其并不能很好的体现出学生对相关文化知识以及思想认识上的提升。重视理性和工具性的评价体系,不能很好的考察出学生的感性和文化性、思想性的学习情况。

3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3.1 高职院校是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必须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他提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高校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始终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因此,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是其中的重要阵地。如今,相关的研究论文、学术报告,乃至党的媒体的报导,都有着大量的、深刻的探讨和研究,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公共课程教育的重要一部分,开展英语公共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势在必行。

3.2 各高职院校对于课程思政的积极响应

作为课程思政开展的重要阵地,各高职院校对此也纷纷积极响应,在校党委的领导下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学道路,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的发展。因此,作为社会主义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线教师,必须接受校党委的领导,贯彻中央的指示。

3.3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是开展课程思政的沃土

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课程,是开展长达两年的重要文化类课程,其持续时间长,有助于深入开展思想文化教育;其作为公共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面广,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全体学生的思想觉悟水平。[1]

因此,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是开展课程思政的沃土,结合课程思政要素对学生进行思想灌输、理论引导、灵魂塑造,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如今多元化文化的正确认识,提升对于我国文化的文化自信,开拓学生视野,使其正确、科学的认识世界上的不同观点,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杜绝境外势力、境外言论的渗透,全面提升学生的政治自信、制度自信。如此,使得学生能够使用英语,在世界范围内发出中国最强音。

4 课程思政视野下公共英语课程发展道路

4.1 提高师生重视程度

要顺利推进课程思政视野下公共英语课程的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师生对此的重视程度。对教师,应进行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认识到当前国家与国际的形势,提升其对于个人教学责任的全面认识,并以此为基础提高英语课程中的课程思政要素。对学生,要通过科学全面的考评制度,结合频率适当、紧跟时事的形势与政策教学,使学生了解到当今形势的复杂性,认识到提升自己思想认识水平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自己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作用。[2]

4.2 完善教学体系设计

在全面提升师生的重视程度后,应进一步以课程思政为核心进行科学全面的课程体系设计。在课程教学的计划设置中,应时刻注重课程内容中的思想政治与文化要素,贯彻课程思政的教学道路、审视视角、工作方法。使得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为思想政治教学服务、为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服务、为学生的未来长远发展服务、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建设服务。

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体系设计工作中,应从课程教学计划大纲入手,从开学第一课的整体知识结构介绍,到教学主体的每一个课程小节中,时刻贯彻课程思政教学思想。通过对课文中思想内容的深刻分析,与我国社会主义思想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使得学生批判性的看待国外的思维模式、思想方式;对课文中体现的国外文化的独特性进行的讲解,使得学生认识到各国文化的特殊性与平等性,进而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包容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强化学生对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得学生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与世界进行交流。[3]

4.3 打造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为推进课程思政指导下的公共英语教学,必须打造一支有思想、有文化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应建立各学院协同学习机制,定期联合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学院与外语学院开展思想政治培训、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相关主题的考察,适当的深入学生进行一定范围规模的调研。从而把握时代脉搏,明确当今的思政教学要点重点,通过对学生的调研、访谈,了解学生所想所思,针对性的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课程思政指导下的公共英语教学活动。

此外,还应当加大对于外语学院等相关单位的投入,促进教授讲师的对外交流,提升其教学能力、专业知识能力,购入相关的科学研究、报告数据库,让教师队伍的知识水平、对国际文化的了解程度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线,从而将最新的观点、见解、现象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相连接,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有所得、有所感,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

4.4 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

应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在课程思政指导下开展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中,传统的试卷考评已经不能很好的体现出学生对于文化、思想的认知水平。应当开展口语表达、英语演讲、多媒体制作等形式的多方面知识、思想展示考核。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知水准,对其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并以此为依据相应的调整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课程发展方向。[5]

5 结束语

要使得社会主义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科学有序发展,就必定要结合课程思政的视角进行相关的推进。通过全面提升师生对此的认识程度,完善科学化系统化的教学体系内容,打造一支有信仰、有文化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使得我国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水平不断提高。培养出一批有信仰、有技能、有纪律的高级职业人才,助力社会事业发展。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