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域下高职高专语文教学接受活动研究

2020-01-09 11:35汪惠康
科教导刊 2020年30期
关键词:视野文学作品文学

汪惠康

(上饶幼儿高等专科学校 江西·上饶 334000)

在高职高专教育中开设语文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在我国新课程教育理念实施的背景之下,传统的教育方式势必得到革新,本篇文章重点分析了高职高专语文教学过程中文学接受活动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意见,现阐述如下。

1 相关理念的概述

(1)期待视野。主要是指阅读者在阅读一篇新的文本之前,就已经掌握文本基本的知识框架和理解结构,其主要是立足于读者的角度,这说明读者已经具备相关的文本阅读经验,对文本的内容和结构达到了一种心灵预设的情况。影响心灵预测的原因主要有读者的文化修养、文学内涵、审美能力以及生活经验和社会环境等因素。[1]而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氛围、教师的引导以及学生自身这三种因素会对学生的期待视野造成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加强这三种因素之间的融合创造,激发学生的期待视野。

(2)召唤结构。主要是指读者通过阅读文本中的“未定性”而进行思维创造的过程,其能够激发读者无限的想象能力,对文本中留下的“空白点”进行无限遐想创造。而正是由于文本的这些特征,才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3)视野融合。主要是指读者在领会文本美学的过程当中,将自我的视野与文本的视野相互融合的一种状态,以自我视野的角度去看待文本的内容,从而与文本内容融会贯通。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视野融合”促使学生以自我的意境和文学作品感悟相互交融。

2 语文教学过程中文学接受活动的主要构成

(1)文学感知。学生对于文学作品和内容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文学感知,文学感知是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文化素养上而形成的,教师应该对每位学生的文学感知能力进行掌握,帮助学生针对性的提升文学鉴赏和审美的能力。[2]

(2)文学欣赏。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是文学欣赏的基本过程,学生探索文本中所存在的哲理,以满足自身的精神世界需求。

(3)文学评价。学生在文学欣赏的基础之上,根据自己的文学素养和生活经验,对文学作品进行理性化的认知,从而形成自身的文学评价内容。

(4)文学反馈。文学反馈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使学生拥有创造性的思维。其主要过程是学生通过语文课堂文学建设活动的实践性教学,以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以及生活经验探究作品所存在的思想情感,并转化为个人的意向,这不仅是文学创造创新的过程,也是提升学生鉴赏和欣赏能力的重要方式。

3 高职高专语文教学过程中文学接受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主体性存在缺失

学生应该占据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其通过对文本的鉴赏,逐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而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在高职高专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只是一味的采用灌输式教学的方式,导致学生对文本内容缺乏自我思考,使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缺失。不仅如此,教师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对教材以及网络教学资源的依赖性较强,久而久之就丢掉了教学的真正意义,使学生的自我解读能力和作品鉴赏能力得不到提高。

3.2 缺乏对学生鉴赏文本能力的培养

文学鉴赏活动是提升学生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关键环节,其能够使学生了解作品存在的真实意义和深层内涵。而当下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是把语文课程作为教学的一门工具,忽略了其人文精神的特征。[3]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课文在意境、语言以及结构等方面都具备较高的水平,以用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但是真正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却忽略了这一点。

3.3 学生、教师以及文本之间未建立联合关系

对于高职高专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学接受活动来说,应该具备积极、充满活力的教学氛围,使教师和学生以及文本之间进行思想交流碰撞的有效活动。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对作品的解读,从而实现与作者跨越时空的对话交流,并总结出新的见解。但是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往往占据被动地位,教师和学生之间总是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交流,这种方式使学生过分追求统一化的答案,缺乏创新和个人理解,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 对策分析

4.1 确立学生主体性地位

学生在通过文学接受和参与到课堂学习的活动方式是一种预先的结构,称之为“期待视野”。这种活动对后续语文课堂的文学接受度和整个教学效果以及课堂教学进度都有一系列的直接影响。通俗的来讲,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对文学的理解能力、思维空间等主观意识,对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和交流的思考过程叫做文学接受活动。[4]教师在对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进行设计时,应将把学生作为整个语文课堂的主体地位,而且不要让学生有传统的“期待视野”想法,要及时的以学生为中心营造一种积极且愉悦的课堂氛围。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学人员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与形式,学会用新颖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发挥,及时思考,善于表达的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培育成具有个性化思维的个体。与此同时,因为每位学生的生长环境、性格特征和思维方法以及实践能力都各有千秋。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老师应该掌握学生的这些基本信息,并根据需要的教学内容,制定出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以此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4.2 对文本“召唤结构”进行有效利用

语文教学经验表明,通过文学作品“召唤结构”空白填补的方式,能够有效加强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可以中学生组队讨论、班级集体讨论以及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其探究文学作品的“未知性”,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对于文学作品的“未知性”来说,其未知不仅表现在文学作品表面内容上,还表现在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之中,具备一定的模糊性,为了避免出现学生理解偏差的情况,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避免直接说出隐含的深层含义,但又要进行适当的点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其对文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探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4.3 加快形成课堂教学的“视野融合”

在语文教学接受活动中的终极目的就是达成“视野结合”,这也是在整个教学的过程当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这部分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打破常规的“期待视野”,和文本视野进行高质量的沟通交流以及思想碰撞,这种教学方式是一场具有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过程,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以及欣赏能力。[5]教学人员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整个教学活动达到一个预期的设想。教师如果想要短期内达成“视野融合”的新课堂教学,可以采用下面的几种方法。第一,教学人员可以把语文教学设置成一种隐喻式的课堂,在此向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以及兴趣性的问题,来营造一种特定的教学环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能够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一些作品;第二,教学人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留一些空白的知识点,让学生自己去想象,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想象空间。还可以让学生达成“视野融合”的课堂效果;第三,教学人员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能力,要尽可能的鼓励学生自己去想象并创作一个作品,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能够让学生在对作品的二次加工过程中增强审美观念和对作品的认知;最后,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进行文学作品赏析时,打破自己的常规思考方式,然后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解析。与此同时,自己还要有课前预习,在课堂中认真思考以及及时的复习和回顾课程。

5 总结

通过此篇文章的叙述,系统的对高职高专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程度进行了分析,同时要在对美学的认同、重视读者和鼓励读者对文学作品创作参与的基础上,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结合起来。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处于着主导地位。只有正确的认识学生的主导地位并进行有效的指导,才能够提高语文教学改革的进程。最后本文的叙述,使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和阅读观有了一个新的认知,对语文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猜你喜欢
视野文学作品文学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我们需要文学
居· 视野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视野
文学作品与数学
真相
我与文学三十年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