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提问探究

2020-01-09 11:35施丽梅伍春莲
科教导刊 2020年30期
关键词:生物学科思维课堂

施丽梅 徐 杰 伍春莲

([1]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9;[2]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9;[3]宜宾市翠屏区棠湖学校 四川·宜宾 644000)

1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生物学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是学生在生物学课程中学习到的有关生物学的知识、技术、方法和观念,以及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的问题解决中的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复杂的真实问题。在重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同时,重视学生的生物学学习的态度,体现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2]其内涵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层面。

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优化的过程,[3]其落实的主要场所在课堂,尤其是高中生物课堂。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来落实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其中常规且有效的课堂活动之一就是课堂提问。笔者在对课堂提问进行分析梳理的基础上,在具体的教学案例中探究高中生物课堂提问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通过对课堂提问的优化逐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2 课堂提问的内涵及现状

2.1 课堂提问的内涵

课堂提问是一系列的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思考为目的的行为,包括教师的课堂提问和学生的课堂提问。通过课堂提问能有效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思考;获得信息反馈,提高教学质量等。

2.2 课堂提问的现状

课堂提问是高中生物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以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笔者在研究中发现部分教师课堂提问主要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在课堂提问时偏重于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提问模式,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甚至不提问,甚至不少教师敷衍或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提出的问题,使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沟通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第二,提问的水平低、质量差,多为无认知或低认知的问题,不仅降低了教学质量,还阻碍了提问功能的发挥,使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发展;第三,提问频率过高、次数过多且急于让学生回答所提问题,不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忙于应付老师提出的问题,而没有真正思考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第四,只管提问不管反馈和评价,且一味的追求标准答案,不少教师习惯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用标准答案去衡量学生的回答,然后给出简单对与不对的评价,而不是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思考,不仅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也不利于师生良好关系的形成。

3 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的优化

3.1 鼓励引导学生提问,增进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提问包括老师对学生的提问以及学生对老师的提问,即师生之间相互问答。[4]在课堂上教师应多鼓励引导学生对老师或同学提问,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避免学生“尽信书”,有效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如在《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分了罗伯特森的生物膜的静态统一结构,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演示变形虫的变形运动和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动画等,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提出诸如“如果生物膜是静态的统一结构,如何解释变形虫的变形运动和吞噬细胞的图示作用”,“罗伯特森提出的模型正确吗?如果不正确,如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等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相关结论,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2 精心设计筛选问题,开阔学生思路,启迪学生思维

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不断地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一定要经过精心地筛选或设计。课堂上恰如其分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反之会毁了一堂原本很好的教学课。[5]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问题设计,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1)根据课堂内容,围绕教学重难点提出问题。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以知识的建构与应用为出发点,以教学的重难点为突破口提出问题。在对所学知识进行回忆、再现的基础上,围绕教学重难点,巧妙设置问题或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化解学习中的重难点。如在《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破“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学习了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以后,设置“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会如何分布?磷脂分子在水中(水面以下)有将如何分布?请根据组织细胞生活的环境,思考磷脂分子在构成细胞膜应该如何排列?”的问题情境,然后再通过引导思考、模型构建、绘制图解、动态演示等,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学习上的困难点。

(2)根据班级学情,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上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分层次提问。[6]例如在讲评遗传规律的综合练习题时,教师可以将题目分解为简单、容易、困难三个层次,分别让不同认知程度的学生来分析回答。以2019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Ⅲ第32 题第(2)为例,玉米是研究遗传规律常用的实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现有在自然条件下获得的一些饱满的玉米子粒和一些凹陷的玉米子粒,若要用这两种玉米子粒为材料验证分离定律。写出两种验证思路及预期结果。教师在讲解时,可以首先提出“分离定律的内容是什么?”或“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什么?”的问题,并让认知程度较低的学生来回答。然后提出“验证分离定律的实验方法有哪些?”的问题,并让认知程度较高的同学来分析回答。最后引导学生结合题意分小组讨论本题的验证思路及预期结果,并让每小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归纳描述,再由教师对各小组的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评价。这样就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同时使课堂秩序井然,气氛活跃。

(3)基于核心素养,结合生活实例提出问题。生物学科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运动规律的科学。[7]它是农业、医药、环境等科学的基础,在人类的生活与生产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设置问题,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例如在《细胞中的无机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在农作物种植的时候,农民伯伯常常会将家中烧火得到的灰烬施给农作物,这是为什么呢?”的问题,再引导学生结合血糖的来源与去路,思考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又如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教学中,教师课题提出“当我们在采购食材时常常会发现肉类的价格比蔬菜要贵得多,这是为什么呢?”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高度关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生产现象并用所学知识解释。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生物学,促进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观与价值观。

3.3 准确把握提问时机,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思考

课堂提问,在精不在多,[8]要恰到好处,准确把握提问时机,如在学生的知识或思维处提出问题,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或探究;又如在学生兴趣盎然时提问,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等等,使提问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使学生的思维真正地运转起来。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在课堂上忙于应付教师的提问,被动地接受老师所讲授的知识,而没有真正的去动脑思考并主动的进行学习,限制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3.4 多元的积极评价,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提出问题时,教师的态度要和蔼亲切,并充分信任被提问的学生,不能让学生认为教师的提问是单纯的对课堂不认真的提醒或惩罚,从而导致学生排斥或反感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当学生开始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认真倾听,便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反馈。当学生的回答不理想时,教师不能表现出不快或直接打断学生的回答,而要进行适当的引导,纠正或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聚焦到问题的实质。当学生的回答不正确时,教师要及时进行反馈,尽量正面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给出适当的提示,切忌指责、批评或无视学生。总之,教师对课堂提问的反馈应该是多元的、积极的、正面的,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 结语

课堂提问是学生进行高阶思维的导线,在学生的个体发展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着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深度和影响着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广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精心设置问题,并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就能有效增进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生物学科思维课堂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甜蜜的烘焙课堂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境体验教学
美在课堂花开
第十届食品与生物学科高水平SCI论文撰写与投稿技巧研修班招生简章
高三复习中生物学科的备考建议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