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体系构建分析

2020-01-09 11:35杨邦秀
科教导刊 2020年30期
关键词:高职生院校职业

杨邦秀

(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宜昌 443111)

0 引言

随着我国高校的持续扩招,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毕业生,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相较于高校毕业生,高职生的就业压力更大,如何提升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力已经成为了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高职生的就业也会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形象与发展前景。就业率是考核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而对于广大企业而言,在招聘过程中也经常会面对难以找到合适的人选这样的难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究其原因在于高职生的职业素养不高,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就目前情况看,职业素养已经成为企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更加注重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职业素养教育体系,帮助高职生提升职业素养,使其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占据优势。

1 职业素养与就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所谓的职业素养,是指在从业中表现出来的个人能力以及意志品质等方面的综合素养,[1]是从业人员自身的内在素质。具体而言,职业素养主要包括与职业相关的责任、态度、理想、几率、技术、新年、兴趣以及创造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在高职教育过程中,应以就业为教育目标,同时还要将职业标准作为主要规范。高职生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以及职业意识等都属于职业素养范畴之内。就职业技能而言,是从事该职业最基本的前提和基础,职业技能属于显性素养,能够通过学习与训练直接获取。例如,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机技术、汽修技术等,这些都属于职业技术。而对于职业道德以及职业意识而言,其属于从业个体的观念、意志品质等方面的表现,对职业道德以及职业意识的培养,属于隐性的过程,并且不是一朝一夕便可达成的目标,因此,需要构建完善的职业素养教育体系,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对于高职生而言,职业素养将直接关乎着其未来的就业状况,是得到企业认可以及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职业素养便是高职生所表现出来的“硬实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员工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而且需要员工具备较强的职业素养。在此背景下,对高职生的职业素养要求必然也会随之提升。作为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职业技术方面的教育,也要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应结合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及时对教育模式做出调整,以为社会培养更加实用的人才为目标开展教学,帮助高职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岗位要求,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将高职生打造成为“技能+素质”的双重合格人才。[2]

2 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体系的构建

构建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体系,不能单纯依靠高职院校单方面的努力,需要充分调动和发挥高职院校的作用,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来构建完善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保障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并且校企合作还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措施,因此,构建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体系,需要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2.1 通过工学结合的模式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工学脱离的状况,即理论与实践没能实现有机的结合,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是实践能力则相对较差。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首先,高职院校要做到教学与产业的契合,学校应围绕区域产业发展的趋势,加强专业教育,使高职生更加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趋势,这样既能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基础,同时也能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其次,要做到学校与企业的有机融合,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积极开展双向引进以及双向培训等教育模式,将企业纳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之中,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第三,要做到教学与职业吻合,要结合职业要求与职业规范对教学内容作出合理调整,围绕职业要求开展教学互动。最后,要做到学业与就业的耦合。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共同组建“订单班”,实现高职生的定向就业,为了使学生更加符合岗位需求,企业应建立教学车间,为高职生提供带薪顶岗实习的机会,并吸纳符合岗位要求的学生到企业中任职。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积极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系统化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要加强教学实践化建设,加强教学车间等实践基础设施建设,为生产性实训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通过以上措施,能够实现工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高职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2.2 加强实践技能训练教学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要将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教育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积极打造完善的职业素养教育体系。同时还要根据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科学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3]并且要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积极打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课程体系。要注重转变教学方式,加强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在保障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需要学校结合企业的岗位需求,同时根据具体的工作内容来合理设计实训流程。同时,还要按照企业文化的和操作规范,将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每个技能训练模块之中,这样一来,便可以在进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实现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共同进步,让高职生更加符合企业的要求。总之,职业素养教育是高职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围绕职业素养培养来开展教学工作,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这种教育模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具备岗位需求的技能,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角色转换,快速的适应岗位生活,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2.3 鼓励企业参与到就业创业教育之中

在高职教育过程中,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就业创业指导是重要内容之一,需要高职院校将其纳入到公共必修课程之中。为提升就业创业指导的质量和效果,学校可以吸纳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主管、创业成功人士以及职业规划顾问等相关人士共同参与到教学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灵活多样、内容丰富的就业讲座与咨询活动,为高职生提供更加全面、更加符合实际的就业创业指导,帮助高职生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学生通过相关人士的经验,并结合自身的特点与能力,可以更加科学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同时能够为自身的就业与创业提供更加有力的指导与参考,提升就业创业的成功率。

2.4 引入军人作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可以加强与军队保障型企业的合作,积极打造具有军人作风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这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力措施。首先要从生活规范入手,实现从起床、早操、内务、上课到就寝的全过程制度化管理,[4]按照军人的作风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的纪律性与团结协作精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吃苦耐劳、遵守纪律等作风。让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加适合企业的要求,快速融入企业文化。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从高年级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干部,并对其进行军事化训练,然后通过带班制度,让其负责对新生的军训,同时对新生进行指导和管理,帮助新生更好的适应新的生活与学习环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筹划能力等,进而促进高职生的全面发展。

2.5 搭建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平台

在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中,要坚持学生和用人单位“双主体”的原则,积极打造双向选择平台。在此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构建网络招聘、现场招聘以及电话咨询三位一体的就业渠道。将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由传统的管理型工作转变为服务型工作,为学生与企业的双向选择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3 结束语

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同时参考本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等方面因素,积极打造完善的教育体系,提升高职生的职业素养。

猜你喜欢
高职生院校职业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感恩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生感恩教育中的实证研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当代女高职生婚恋观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