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一体化的探究

2020-01-09 13:37刘萌萌
课外语文 2020年33期
关键词:阿长初中语文课文

刘萌萌

(江苏省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江苏 常州 213000)

引言

现如今的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常常被分离为两部分,阅读教育通过课文讲解实现,而写作教育常常依靠专门的写作课来实现,其中的联系被强行割裂了。但这样的教学现状不利于学生构建自己的写作体系,本应系统化的语文能力无法统一,因此,如何有效进行初中语文的读写一体化,提升学生阅读的有效性,写作是值得语文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问题。

一、实施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语言”和“文学”两部分组成了“语文”,二者缺一不可且密不可分,传承了悠久的民族文化。语言表达需要倾听与交流,文学写作需要阅读与书写,体现了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性与各部分之间的密不可分。所以,在进行语文学习时,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基础,需要协同发展,不可偏废。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认识到其中的相互关系,重视学生的基本功,让学生认识到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

二、当前我国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一体化模式将阅读写作相结合,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就目前来看,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学校的语文教学功利性过强,盲目地把升学率放在第一位,将学生的分数作为检验学生成果的唯一指标。在这样的风气下,学生只追求分数的提升,不在乎能力的锻炼,语文教师也被迫减少语文课堂上用来阅读积累和写作练习的时间,为课文讲解与学生的练习、背诵让出时间空间。这样一来,一方面,学生承受着沉重不堪的课业压力,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进行过多的阅读积累,写作方面也只关注一些应试作文的高分技巧;另一方面,教师对阅读材料的筛选也不甚合理,多为应试性质强、阅读难度高、文学性较强的资料,学生不能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也不能理解其中蕴藏的深层含义,阅读能力自然无法得到锻炼。

同时,学生普遍缺乏写作意识,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心中所感,没有捕捉和记录的习惯,习作大都为了答题。阅读范围也局限于课内,按照考试要求进行功利性很强的阅读。长此以往,学生耗费了大量精力和时间,语文素养却得不到提升。

三、提升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效率的具体措施

(一)合理组织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学生在初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其阅读的方向与范围除了受个人喜好影响之外,极大程度上是语文教师决定的。所以语文教师在组织进行课上语文训练和课外阅读时,应当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与写作上的欠缺之处,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准备高质量的语文阅读资料。如学生不擅长叙事问题,笔下情节平淡人物单调,教师便可以向学生推荐故事情节跌宕、冲突设计巧妙、人物形象鲜明的小说作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与自己的作品对比反思,有助于吸收写作技巧。

同时,语文课本上的文章资料都是无数教研人员精心筛选并编撰而成的,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不能被忽视。语文教师应当立足课本,帮助学生分析其中的故事脉络、写作逻辑、人物的思想感情等。如教师在教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文《最后一课》时,应首先帮助学生了解主要内容,感受在“最后一课”上,原本有些不负责任的老师韩麦尔先生和本来贪玩的小弗郎士的变化;然后通过对文章结构、表达技巧的分析,学习作者的语言运用技巧,比如韩麦尔先生的语言:“我的朋友们啊”“我——我——”;“脸色惨白”的神态:“呆在那里”的身体状态,表现出了他所遭受的沉重打击与对侵略者强烈的愤恨,读者能够被这样的爱国情感深深感染。这样一来,学生能从课文中提取到可以化为己用的写作技巧,最终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二)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学中问,问中学

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当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倾听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主动提问或用多种思路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养成主动思考的好习惯,有利于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授《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时,刚一上课,首先便可以向学生发问:“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学生便会提出诸如以下问题:“阿长是谁?”“阿长是男是女,这一名字有何含义?”“阿长与山海经有什么关系?”“阿长与鲁迅是什么关系?”等等。带着这一系列问题,学生粗略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便可以继续引导:“你心目中的阿长是什么形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鲁迅对于阿长的态度先后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为什么?”等等。

在课文的讲解过程中,老师可以配合幻灯片,带领大家一起思考问题,如教师可以在屏幕上出示:

“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

并提出一系列背后的问题:

1.此时,我的心情如何?程度有多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生读)

2.如果换作是“我”的父亲或是母亲为“我”买来《山海经》会有这种感觉吗?为什么?

3.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

最后,教师总结学生答案:正是因为这是令我念念不忘的书,而且是我一直不以为然的阿长为我买的,使我对他产生新的敬意。

通过学生发问与教师提问,学生带着目的,在不断地思考中加强了对文章的理解,加深了对其中表达技巧的感悟。

(三)注重读写结合,加强情感教育

学生在进行阅读后,应当产生自己的感悟,或是有一些启发,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自己的感触和思考都及时记录下来,这样一来,有价值的读和写便联系了起来。例如在学生进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类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的课外阅读时,这类名著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学,值得学生反复品味,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读后感的写作,抒发阅读时的所思所感。

同时,很多学生习作会出现言之无物、无病呻吟等问题,这便要求语文教师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以发现美的眼睛去感受世间万物,用敏感的心灵去共情,与书中的主人公同悲同喜,这样才能感受到文字的力量、文学的魔力。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敞开心扉,“我以我手写我心”,不仅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还能写出鲜活、有生命力的作品。

(四)进行模仿写作,营造语文氛围

在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避免重点过于偏向阅读或写作,割裂了读与写之间的联系,只有将读与写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锻炼。所以,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如果遇到了经典语句、经典段落,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仿写。仿写并不是换汤不换药地抄袭作文,而是在教师制定方向或学生自己制定的方向上进行自由创作,并在此过程中学习原文的表达技巧、修辞手法等。同时,教师也应当充分利用起来班级中的硬件设施条件,在班里设立“读书角”,以促进班内课外书的流动传阅。还可以增设黑板报中的“每日一句”板块,由全班同学轮流负责在这一板块展示一句名言警句、古诗词或文学作品中的精彩语句,在日积月累中进行语文积累,提升语文素养。

(五)提升语文教师教学素质

在教学活动中,教学质量与教师的个人专业素养息息相关。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专业水平,就不能帮助学生有效率有技巧地理解文章内容,学习行文技巧,提炼文章主旨,也不能为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文学作品。只有教师具备了足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掌握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有扎实的语文学科基础,才能辅助学生筛选优秀的阅读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掌握写作技巧在其中的妙用。所以,教师应当努力学习,终身学习,不断进步,紧跟时代脚步,及时更新教育思想,学习先进而便利的教学技能。这样,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得以提升,推进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一体化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一体化模式对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一方面能够锻炼阅读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能够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总之,教师应当摒弃旧的教学理念,善于根据班内学生学情,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读与写相融合,并多加总结、不断创新,推进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得到良好实施。

猜你喜欢
阿长初中语文课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鲁迅《阿长与》的真情之美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