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2020-01-09 13:37
课外语文 2020年33期
关键词:青竹翠竹语文课堂

李 雯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竹程小学,江苏 南京 210000)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因家庭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学生的个性、心理、兴趣爱好及认知等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那么分层教学就是根据这些差异,使学生能够得到更有效的发展。分层教学的定义是指集中地强调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分层次需求等方面都得到应有提高为目标的教学。具体讲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在课堂上按照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练习等分层将学生科学地、合理地分成几个小组。

分层教学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明知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高低不同,仍然使用统一的教学方法,那不同基础的学生的能力必然得不到全面发展。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农村的学生和城里的学生相比,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的基础明显比较弱。这就可以通过分层教学,科学地、合理地处理好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分层教学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不同基础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了,而分层教学恰恰可以满足不同基础学生学习的需求,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确保他们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教学质量从而得到提高。

二、分层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一)以人为本,科学分层

教学工作开展前应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制订不同层次的目标,尊重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制订有低有高的教学目标,从而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需求。我校有竹娃评价机制,分别有笋竹、青竹、翠竹,笋竹是竹子的生长的开始,慢慢长大就被称为青竹,而后就是翠竹。我将我班学生分为这三类:后进生为笋竹,中等生为青竹,优等生为翠竹。 根据学生成绩的层次,具体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比如,对笋竹们,要求掌握简单的生字词的识记;对青竹,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慢慢地推进,适度加深知识;对翠竹们,可要求结合整篇课文,理解课文的句意,稍加一些知识的横向拓展。教师通过以上具体教学目标的分层就能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

(二)因材施教,合理分层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与交流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新课标指导下的要求。面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有层次性和针对性。

在语文课堂上,提问是最好的互动方式。课堂上的提问是对学生掌握当堂课的最好的反馈,这样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山行》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分层提问。对笋竹娃,可以提“作者在山中行走时是什么季节?你从哪些景物可以看出?”类似这些最基础的问题。对青竹娃,提出一些发散性思维的问题,如“如果你走在山中,你会看到什么样的风景?”类似这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让学生尽情地回答。对翠竹娃,提出类似“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枫叶的什么样的感情?”这样深层次的问题,从而让翠竹娃更好地掌握整首诗的内涵。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人特点进行提问,更多帮助学生更好地取长补短,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三)真实反馈,作业分层

课堂练习是教师了解学生每节课学习情况最好的方法,也是帮助学生巩固每节课知识重点的重要手段,所以课堂练习也要进行合理的分层,坚持由易到难的原则,课堂练习题可由看拼音写词语、仿写句子、理解字词意思,还有课外拓展题等多个层次的题型组成。笋竹娃重点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对青竹娃而言,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锻炼知识的应用能力;对翠竹娃而言,除了掌握基础知识,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要训练他们的课外阅读能力或者写作能力。另外,教师也可以鼓励笋竹娃向青竹娃发展,青竹娃向翠竹娃发展,为学生创建良好的竞争环境,激发他们对课堂练习的求知欲。

课后作业是课堂的巩固和延伸,语文作业一般是通过读和写来完成。在阅读方面,笋竹娃抄写一些带有美感的句子,培养自己的语感,巩固基础知识;青竹娃选择自己需要的书来读;翠竹娃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来读,偶尔会鼓励他们摘读一些经典的散文段落,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写的方面,会出现弹性化的作业。作业的内容都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选取不同层次的题目,精挑细选而成,分别是ABC三类题型。A类是基础题,巩固上课的内容,主要以识记为主;B类是在基础题的理解上,拓展一些课内阅读的内容;C类是难度较高的,有一些课外的知识,如阅读理解,分析文章所表达的感情。笋竹娃只做A类,其余都选做,青竹娃写AB两类,C类可做可不做,翠竹娃三类全写。

分层作业有利于教师的个别辅导,比如A类和B类题有错误的可以集体重点讲,B类题有问题的可以课后个别讲解。这样的方法有效地节省了上课的时间,也很好地避开了“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不消化”的现象,争取兼顾每一位学生,帮助每位学生建立学习上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四)应对机制,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课程体系里的最后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教师总是用成绩来衡量每一位学生,考得高分的就是优秀,考得不好的就是不合格,结果就造成了后进生自暴自弃的现象。而如今出现了“后百分之三十后进生”这样的名词,每次考试教师都会注意到这部分学生的进步,并进行相应的表扬。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更全面地发挥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激励作用。对笋竹娃,采用表扬的标准,肯定其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对青竹娃,挖掘其特长和优点,找出其在语文学习中的薄弱方面,并提出能帮其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可以帮其有针对性地树立学习上的自信心。对翠竹娃,首先肯定其取得的成绩,适当表扬;其次不可打击其自信心,防止过度失落,应坚持以高标准高要求,激励他们取得更高的成绩。

三、分层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运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在每个阶段考试后重新划分。根据考试的成绩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上一层还是降一层。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可以得到老师的认可,也可以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可,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2.分层教学对教师的专业要求比较高,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教师需要按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提前备好不同层次的课,准备不同层次的课堂测试题。在教学目标上要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教学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教学目标。

3.分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特点、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增强他们自信心的角度出发。在动态的分层教学中,无论对哪个层次的学生,都要多关心,多肯定,多表扬,让学生有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良好的学习情绪,生理和心理都能健康地成长。若不注意学生的心理发展,很容易出现优等生故步自封,后进生自我放弃。所以,即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再好,如果不能兼顾学生的心理状态,忽略了对学生的关心,那也是低效的。

4.在选择作业方面,有部分笋竹娃可能只做简单的A类题,对于B类和C类的题看都不看。翠竹娃为了挑战作业难度,从而忽视了基础题,导致基础题错得特别多。教师应跟学生明确学习的要求,无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较差的,必须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是最低的学习要求;其次再解决指定的拓展内容,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5.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教师不能在语文教学中不知变通,应掌握灵活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因材施教。针对低年段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动画PPT、表演等活动,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针对中年段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可以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置情境教学、小组合作、讲故事等教学方法,从而使课堂教学的形式变得更丰富。通过教学形式的丰富、分层教学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四、总结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语文的学习上有所收获和提高,让每位学生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 虽然学生中存在着差异性,但这并不影响分层教学的开展。教师利用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从而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全面进步。分层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理念,也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重大举措。

猜你喜欢
青竹翠竹语文课堂
翠竹飞歌
高季笙
陌生人
传承,让留青竹刻发扬光大
红花翠竹摇篮曲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狗尾草和翠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