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2020-01-09 13:37张锦辉
课外语文 2020年33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语文

张锦辉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实验中学,广东 梅州 514000)

引言

新时期,随着语文教学改革深入开展,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提高传统文化传承认识,要在语文教学课堂,科学地进行文化渗透,从而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下面结合教学实际,科学地阐述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对策。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思想与文化核心,应不断发扬和传承,因此在开展语文教学时,便需注意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学科教学活动中,具体可体现于下述方面:

一是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实践中安排传统文化教育元素,能够为学生提供更近距离接近民族文化的机会,让其对传统文化产生更真切的认知,学生能够被我国历代伟人的壮举和智慧所吸引,这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强烈的爱国情感,建立稳定的民族自尊心。

二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传统文化,可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新时期的教学理念更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个体的综合素养的提升往往直接决定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效果。而传统文化正可以有效辅助学生形成更高水平的学科素养,学生通过逐渐掌握更多传统文化知识,来形成自身高质量的道德品质和修养,由此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内涵和价值。基于传统文化视角,学生可在更高的高度去思考学习内容,从更深的层面挖掘内容背后的意蕴,这些都是传统文化无可取代的独特优势,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必经途径。

三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辅助学生形成更为端正的价值观念,有效抵御和分辨各类不良信息,从而形成更为阳光和积极的心态。随着我国国门开放,外来信息的互通也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信息渠道,在世界融合的背景下,各渠道的信息蜂拥而至,信息价值和倾向不一,这也对初中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初中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立还未完全牢固,如果此时没有正确的思想和意识引导,便无法完成健康的成长。因此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过程中增加传统文化的渗透,可有效辅助学生提升对不良信息的分辨和抵御能力,使学生保持更为积极的心态完成学业,形成更为健康的人格,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途径分析

(一)挖掘课堂教学内容深度,渗透传统文化

当前我国的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化,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标准也相应提升。教学内容不仅局限于教材,更需不断拓展教材外的内涵,将单一的字面理解转变为高效的学习成果。这便要求学科教师在设置教学规划时,应对传统文化进行选择,将传统文化的经典思想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可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通过对传统文化内涵的延伸来实现对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使初中语文教学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点的传授,而是更有深度的思想洗礼,能够引发学生进行师生的双向交流,高效完成学科教育任务。

如在进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部分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了解该篇作品的创作背景,这是根据作家的亲身经历撰写的励志型文章。虽然文章出于外国作家之手,但教师仍可在其中渗透我国的传统文化思想。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核心内涵,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讲授作者在失明和失聪的情况下,仍然不畏生命带给她的阴霾,积极寻找人生光明的事迹。这便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屈不挠精神的最佳体现。在充分理解文章精神后,教师便可沿着这个方向为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延伸教学,如以司马迁创造《史记》为例,作者当时在牢狱中仍然发扬不屈的精神,忍受身体残缺的痛苦坚持完成创作,不放弃理想和信念,完成了这部旷世奇作。教师可向学生展示传统文化对国人的影响,并带领学生深入挖掘精神内涵,从而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效果。

(二)丰富教学形式,开展多样课外活动

初中语文教学仅在课堂范围内实施,效果并不会理想。因此教师应将教学空间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在利用好课堂时间的同时,还可拓展设计课外相关活动,让课外活动成为学生深化理解课堂知识、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一是可基于本土的节日文化开展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深化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较为丰富,内容也更多,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是较为理想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可基于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文化活动,辅助学生通过传统节日来认识相应的文化内容,从而形成更为深化的理解。二是结合不同的兴趣倾向成立文化学习小组。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兴趣倾向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类别,让学生在互助、交流的过程中完成主题文化的学习。在学习小组内,学生可定期设计集体活动,如传统文化的阅读分享、经典作品的读后感分享以及讨论会等。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将遇到的问题集中展现出来,通过交流完成对问题的深入理解,从而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感悟。在小组间也可开展竞赛或者交流等活动,增进组间的沟通。如可组织团队参加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活动,通过不同类型的活动样式促进学生自发学习传统文化,深度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形成强烈的情感认同。

(三)基于教材文本,解读人物品格

儒家文化可以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其主张仁政,教学平等。佛学则主张个体地位的平等性,心如止水,该类思想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值得后人学习并传承。因学生在校接受教育的时间有限,且课业负担较重,因此教师需尽量将生活元素引入课堂,灵活运用教材内容,侧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品质。语文学科教材中设置了较多的文言文,这些内容可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充分体现出文化的精神意蕴。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和鉴赏文言文时,可着重启发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氛围,让学生逐渐形成文化底蕴。此外教师还可灵活运用各类教学手段,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呈现出各种类型的教学内容,从而增加课堂教学的丰富性,提升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兴趣,使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完成学习任务,探索学科的知识奥秘,并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可见,教师在实施教学规划时,应侧重使用更为有效的方法促进教学的实施,充分凸显文字的魅力,让学生在潜在的影响下完成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感悟。

如进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时,该篇作品为宋濂创作的劝学作品。为了带领学生实现更为深入的理解,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两组,将文中的核心语句进行对比分析。具体实施教学时,可主要针对“嗜学”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和解读,使学生充分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在学习中应具有积极的求知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应以更为勤奋的态度参与学习,获得准确、完整的知识,可见将传统文化有机渗透于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必要性。教师应侧重从传统文化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素材,因此作为学生的精神激励,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在素质层面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四)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度

教师作为课堂上不可或缺的引导者角色,可在实施学科教学时充分发挥自身的知识储备,带领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索和研究。教师自身应具备更为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在文字运用和素养方面具有一定的造诣,这样才能实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及时为学生提供引导和辅助,让传统文化内容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实现有机渗透。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往往是既敬畏又崇拜,因此教师自身具备更为扎实的知识基础,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轻松化解,并引导学生建立更为完善的知识体系,更有利于学生对教师产生钦佩感,主动将精力和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如在进行《陋室铭》部分学习时,教师便可辅助学生分析古人的世界观,让学生跨越时空来理解古人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从而对文章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形成一定的认知。教师可先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为教学做充分的准备。此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阅读来深入理解文章的表层及深层含义。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引下,能够对传统文化产生更为深入的理解,准确把握古人的精神和思想,从而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对文章的深入剖析进一步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三、结束语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内容是必要的,为了进一步提高传统文化传承水平,要重视结合学生学习实际,科学地进行教学实践研究,从而才利于迎合时代发展,以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希望结合以上分析,能够不断提高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研究能力。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传统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