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考

2020-01-09 13:37贝丽柯孜麦苏木
课外语文 2020年33期
关键词:古诗词新疆民族

贝丽柯孜·麦苏木

(新疆喀什疏附县明德小学,新疆 喀什 844100)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高地。中华民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追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是我们繁衍生息的血脉所在。

一、发掘传统文化,融入传统蒙学

我国从古至今,都非常重视启蒙教育,具有非常丰富的蒙学教育资源,如《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笠翁对韵》《童蒙须知》等。这些蒙学经典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易诵易记,内涵十分丰富,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在小学部编版语文教材中,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注重民族传统文化的渗透。大量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已成为部编版语文教材的最大亮点,其中包括文言文、古诗词、谚语、成语、歇后语等。仅古诗词就有100首,小古文有16篇,这为传统文化渗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教师进行古诗词教学,应该切实注重民族文化的融合与渗透。如教师在进行《静夜思》备课时,可以通过吟唱古诗词来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首先让教师播放《静夜思》朗诵视频,让学生通过聆听来初步感知我国古诗词的魅力。在学习生字新词、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再次品味古诗词诵读的韵律美。“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就能够品味出古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最后,教师可以播放吟唱《静夜思》的视频,让学生去感受中华民族传统经典古诗词千年传诵不衰的特别艺术价值。又如可以深入发掘《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中的“孝”“悌”文化,如“首孝悌,次见闻”“兄弟睦,孝在中”等语句,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全面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材,深入发掘其中的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并将其与学生的实践结合起来,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彰显民族特色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条件、民族风情等民族地域特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发掘地方民族文化资源,充分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如在教学《葡萄沟》时,因为葡萄沟位于新疆吐鲁番境内,教师应该结合新疆地理条件,深入发掘维吾尔族民族文化资源,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通过课前收集资料,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新疆地域自然风光和维吾尔族的民族文化,让学生看到葡萄沟到处都是硕果累累的葡萄,确实是名副其实。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新疆庆祝葡萄丰收的舞蹈视频《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学生边看视频,可以在一起打节奏,可以一起站着律动。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在教室里开一个庆祝葡萄丰收的葡萄节,让学生以葡萄为主题,可以表演诗歌朗诵、讲故事、唱歌、跳舞等各种节目。又如在教学《中国美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立足新疆地区实际,说说有哪些非常出名的美食。教师可以将学生说的这些美食的图片视频展示出来,用直观的形象展示给学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学生说有新疆大盘鸡,这是一道新疆名菜,是土豆与鸡肉再配上宽度面,就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此外还有烤包子、烤全羊及馕等美食。馕这种美食在新疆的历史比较悠久,在古代叫作“胡饼”。面粉是主要原料,还有少许盐,根据需要,还可加上牛奶、酥油、糖等等,再将芝麻撒在表面。最大的馕其直径可以达到50厘米,是馕中之王。传说,唐僧取经时,为了穿越戈壁滩,当时就带着馕为充饥之用。此外还有新疆抓饭,维吾尔族人将其称为“波劳”,由羊肉、大米、胡萝卜、洋葱等制成。用多媒体将新疆抓饭展示出来,看着颗颗被羊油浸润得闪闪发亮的饭粒,吃着甜甜的胡萝卜、喷香的羊肉,能够让人垂涎三尺。通过这些民族美食文化,能够让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

三、发掘节日资源,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在民族文化中,节日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民族都有着不同的节日,每个节日有着自己的来历,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有着特殊的民族文化意义。因此,将传统节日节庆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教学资源,而且能够让学生通过学习节日文化而增加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充分感受到民族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增强自身的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如在教学《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对清明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和集体交流,学生不仅可以在听说读写等语文素养方面得到提升,而且还能够了解到节庆的历史由来,节庆的内容、流程等。如教学《难忘的泼水节》时,教师播放傣族人民泼水节的画面。泼水节作为傣族最隆重的节日,每到此时,傣族人都会着节日盛装,并用相互泼水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祝福。水泼在别人的身上越多,就代表着祝福越多,运气越好。在让学生充分了解泼水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的实际,让学生说一说维吾尔族的节日。维吾尔族最著名的节日有“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在节日里,维吾尔族人都会着节日盛装,互相登门拜访,共同庆贺节日。古尔邦是“宰牲”或“血祭”的意思。古尔邦节在维吾尔民族中十分隆重,有着非常强烈的节日氛围。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将节庆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还能让学生在真切的经历中体验到民族文化的精髓,从中汲取精华、剔除糟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利用经典著作,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是语文的重头戏。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中华民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璀璨夺目的民族历史文化。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来看,我国从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长期以来,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直接相互交流、融合,推动了当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不计其数的经典名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借助历史上的经典名著,能够让我们了解民族发展的历史,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如在教学《景阳冈》时,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作业,要求学生拓展阅读《西游记》这一旷世名著。教师可以结合新疆地区实际,给学生重点介绍一下,其实这部小说拍成电视剧的时候,很多景点都是在新疆拍摄的。火焰山,就是在新疆吐鲁番的火焰山拍摄的。在《西游记》中,作者将其称为“斯哈哩国”,就是太阳落下的天尽头。其实,火焰山横贯吐鲁番盆地,远远望去,就像熊熊燃烧的烈火,因此,被称为火焰山。《西游记》中传说的通天河就是新疆开都河。此外还有孙悟空晒经书的地方:新疆和静县晒经岛。《西游记》中传说的西海龙宫就是新疆的博斯腾湖,也是小白龙加入西天取经团队的地方。此外,还有女儿国、高老庄等地方。当学生知道新疆有这么多历史悠久的地方后,就会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会促使学生认真阅读《西游记》等经典著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升学生文学素养。

五、渗透民族文化,提高学生表达水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是重头戏,也是“硬骨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发掘民族文化资源,让学生从中汲取营养,从而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和作文水平。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文化资源,其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作为教师,可以将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应用到讲故事或作文中来,既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养料,又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其受到教育和启发。学生在讲“故事”或写作时,可以倡导学生从当地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民族英雄中寻找故事素材。如新疆地区民间流传的有“天山天池”“捻线姑娘”“幸福鸟”等传说。学生通过搜集素材,能够从中了解当地民族历史文化,然后用自己的话讲出来,能够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和作文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六、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内涵,是民族生存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精神财富。将民族传统文化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解决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立足语文学科特点,考虑学校所在地的地域、民族因素,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巧妙地融入民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提升语文素养的同时,了解民族传统文化魅力,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猜你喜欢
古诗词新疆民族
踏青古诗词
我们的民族
多元民族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