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奇神话 彰显魅力
——以《羿射九日》为例,谈低年级神话教学策略

2020-01-09 13:37林文婷
课外语文 2020年33期
关键词:神话人物形象太阳

林文婷

(福建省厦门市第二实验小学,福建 厦门 361000)

神话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和大胆丰富的想象,是人类在初期探究自然和社会的艺术创作,寄托着祖先对宇宙的幻想,承载着先人们最朴素的追问,也寄托着他们最美好的精神诉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的神话课文,这些鲜活灵动的神话文本容易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基于此,本文站在低年级学生的视角,探索教学策略,引领学生走进神话世界,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情节和神奇的人物形象,以此感受语言的神奇表达。

一、复述故事,抓住主线品神奇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明确指出:阅读浅显的童话、语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景,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和人交流,能完整地讲述小故事。神话文本的特点就是故事性强,因此抓住神话文本的故事性,引导学生通过复述故事内容,理解文本的神奇。低年级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但是在实际操作上,要抓住神话故事的重点复述课文,对他们来说还是有难度的,所以根据学生的学情,在对神话故事的复述中,我们可以降低要求,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会找要点,借助关键词句来讲述神话。如笔者在教学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羿射九日》时,是这样做的:

师:同学们读完课题,都有哪些疑问呢?生:羿为什么射九日?他是怎样射九日的?射了九日之后,结果如何了?师:你们能不能从文中找找句子或词语,分别来回答这几个问题呢?生:“十个太阳像十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所以羿决定射九日。(师板书:炙烤、艰难)生:“羿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炎热渐渐退去。”(师板书:射下太阳)生:“从此,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师板书:勃勃生机)师:这正是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尝试着借助这些词句讲一讲故事的主要内容吧!(生根据板书讲述故事内容)师:这个故事有什么令你觉得很神奇的地方吗?生:天上竟然会有十个太阳,多么神奇。生:羿一个人一口气就能够把九个太阳射下来。

师:这其实是一篇神话故事。神话故事往往充满着神奇的想象。那么这个故事还有哪些神奇的地方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一场探奇之旅吧。

神话隐喻着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的认知,因此神话中往往包含着神奇的任务、神奇的力量、神奇的器具,神奇就是神话故事中最大的特点,所以神话故事的教学主线就是引导学生感受神奇。因此,笔者指导学生理清了故事发展的脉络,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找出神话故事中的关键词或句子,给学生一个复述故事的支点,引导他们按照故事的基本思路展开复述。在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内容的同时,巧妙引出“神奇”的话题,制定课堂的主线,创设情境,以探奇之旅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阅读内驱力,为感受神奇做好铺垫,从而继续开展本课的教学。

二、开放空间,有效互动话神奇

神话以鲜明的人物形象、离奇的故事情节、优美的语言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人。以《羿射九日》为例,学生在阅读中如同经历了天地形成、日月存在的变迁,而大地万物的瞬息变化更营造出离奇的时空画面,原本可望而不可即的太阳,竟然如此轻而易举地被羿射掉了,这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神奇的想象。低年级的学生正处在想象力丰富,对一切充满好奇心的阶段,在教学中,我们放手将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推动他们在品味文本的过程中,感悟人物形象的神奇和故事情节的神奇。

(一)感悟人物形象之神奇

神话故事中塑造的人物往往是一种英雄超人,其鲜明性格和美好品质,正好是儿童所喜爱的。《羿射九日》中塑造了一个坚持不懈、有大无畏精神的羿。在教学中应该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人物形象之神奇。因此,笔者在学生品读课文的同时,将课堂上的时间和空间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自行圈出感受到神奇的地方,然后在小组自由交流的基础上,体会到羿的超人神力、坚持不懈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在羿射日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地方最为神奇?

生:羿居然都不会觉得累,能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蹚过九十九条大河,走这么远的路来到东海边,一点都不怕苦不怕累。

师:多么神奇的人物呀!

生:羿力气真大,他拉的弓箭居然能够射到太阳。

生:羿的射箭技术太神奇了,一箭就能射中一个太阳,把最后一个太阳都吓得躲进了大海里。

师:他身上有多么神奇的本领啊!

生:羿用的弓和箭竟然能够把太阳都射下来,太厉害了!

师:他的武器也多么神奇呀!

生:最后一个太阳害怕得躲进了大海里,太阳比地球还大,这时候居然能躲进海里,太奇妙啦!

生:羿想到没有太阳世界会一片黑暗,所以还留下了最后一个太阳,最后大地才能出现勃勃生机。

师:多么神奇的结果!

学生在体会人物形象神奇的同时,还走进了羿的内心。羿能够深切体会到人们的痛苦遭遇,因此“决定帮助人民脱离苦海”,同时又能够感知到太阳的重要性,“没了太阳,就没有光明和温暖,庄稼不能生长,人类和动物也没法活下去”“于是,羿留下了最后一个太阳”。学生在阅读中关注到羿的行动和内心,既体会到了人物身上的神性,也钦佩于他身上的人性光辉。

(二)关注故事情节之离奇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具体的故事情节,而故事情节的开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在感悟人物形象的同时,让学生通过自主交流,师生、生生互动,进一步体会情节的离奇。如“扶桑的枝头会站着太阳”“太阳会坐上两轮车,从东往西穿过天空”“十个太阳每天轮换”“十个太阳觉得轮流值日太没意思啦,于是他们一齐跑了出来”,这些离奇的情节也为感知人物形象埋下了伏笔。

三、多种形式,深入浅出赏神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神话文本中,无论是叙述还是描写,都极其生动形象,是一种自然状态的诗意表达。因此教学中紧扣文本,多形式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品味和揣摩,体会神奇。

(一)放飞想象赏神奇

神话是想象的产物,虽然每一个神话都充满了幻想与夸张,但是它与现实还有一定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想象与现实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在想象中自由地和文本对话,使学生的想象力在课堂上自由驰骋,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走进想象的天地,感受神话的神奇。如《羿射九日》描写人们面临的苦难时,让学生想象:“十个太阳同时出现,人们还会遇到什么困难?”“羿留下最后一个太阳后,大地又会有哪些变化?”聚焦想象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通过鲜明的对比,充分表现出神话故事的画面感,以此促进学生对神话中神奇的品悟。

(二)品析词句赏神奇

神话故事的语言生动、形象,通过品读关键词句可以体会到其中的神奇。如学习《羿射九日》第四自然段时,教师先出示羿射日的经过,请学生读一读并画出表示羿动作的词语。让学生在朗读中从“九十九座山”“九十九条河”以及一系列动词“翻、蹚、登、搭、拉”,体会到羿在射日过程中的艰辛与坚持,从而感受神话故事曲折神奇,在“读一读”“找一找”“说一说”中充分感悟文本语言的表达,品味羿射日这个神奇的经过。

四、拓展延伸,课后拓展续神奇

小学部编版教材已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体系,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从一年级的“和大人一起读”到二年级的“我爱阅读”,多渠道地倡导大量阅读,因此对神话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停留在某一篇文本的教学中,而是以一篇带一篇,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神话的无限魅力。《羿射九日》属于英雄神话,类似的主题还有《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它们都有相同的结构:人们遇到困难——出现了一位英雄——帮助人们解决困难。通过课堂上对文本结构的梳理,激发学生阅读其他神话类文本的兴趣。此外,关于太阳主题的神话还有《夸父追日》,也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这样的教学不仅为日后神话类课文的教学做了铺垫,同时为学生打开通往中国神话故事阅读的窗口,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神话文本中的神奇,从而热爱神话这一民间文化。

神话是一扇通向古代文明的后窗,对学生的精神审美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其幻想的色彩为学生的文化建构创造巨大的神游场,因此我们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从小在学生心灵深处播撒下神奇的种子,引导他们探索神话的奥秘,让学生充分感受神话的魅力。

猜你喜欢
神话人物形象太阳
东方神话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神话谢幕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太阳几点睡觉
“神话”再现
太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