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2020-01-09 13:37管仁霞
课外语文 2020年33期
关键词:体验式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管仁霞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秀雅学校,广东 广州 510800)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结合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积极思考,唤醒学生的个性发展意识,结合现实生活体验感受文章的情感,得到情感的陶冶和升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阅读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尝试把内容情境化,跟文章之间的情感产生共鸣,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提升阅读能力。

一、体验式阅读教学特点分析

阅读活动属于心智性活动,需要把自身的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充分调动起来,共同理解和分析文章中文本的含义,了解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感情以及写作目的。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主要是提升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初中生掌握阅读技巧。体验式教学是通过学生的自我体验来领悟文章内容,对于文章产生更加深刻的感受,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

体验式阅读教学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学习方式。体验式教学能够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进行反思,观察身边生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实现自我发展目标。体验式教学跟教师和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知识储备关系十分密切,跟需要阅读的文章内容也有一定的联系。对于不同的文章,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体验式阅读教学就是能够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自己通过阅读来理解和想象,深入感悟文章内容,提升阅读水平。例如在学习《鱼我所欲也》这篇文章时,文章以议论文为主,初中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重点帮助学生感受文章的写作情感和写作语言,体会文章含义,得到文化的熏陶。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导入环节,为学生讲述关于孟子的故事,比如《孟母三迁》《孟母断织》,为学生总结至今人们仍在使用的孟子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等,最终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鱼我所欲也”,引出课文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的阅读体验,对于孟子产生更加立体的认知,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在文章阅读过程中,一些内容可能会唤醒学生对于生活相关内容或者是阅读过的同类作品产生联想和想象,过去的经验和观察视角会跟眼前的新联想画面结合在一起,因此体验式阅读也是在不断地产生新的经验,提升阅读质量。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体验式教学法开展措施

(一)营造出自主学习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站在跟学生平等的位置跟学生对话,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适当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和点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落实到位。教师要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自身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教学中不断地引导学生和监督学生,让学生对于阅读文本能够产生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学生的自主阅读体验并不是传统教学模式传授的,也不是查阅资料就能够掌握的,而是需要结合大脑思维的运转,针对阅读文本产生初始的体验和感受。通过不断的分析和领悟,能够进一步理解文本的含义,形成自己独特的读后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学生阅读体验,通过简单的文章阅读之后就开始进行文本教学,学生在被动教学中逐渐丧失了初次阅读领悟能力。例如在阅读《孔乙己》这篇文章时,在学生第一遍阅读之后,会产生比较强烈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自己第一遍阅读之后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通过阅读对文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学生在这段时间讨论得出的信息,也是学生的阅读初次体验和感受,往往也是文章想要为读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师通过恰当的教学引导,能够让学生顺着自己的体验感受,不断地深入理解文章的含义。

(二)开展多元化解读方式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文章带有的情感感染和熏陶作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引导解读,能够增加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都是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大家给出统一的答案,这时候教师会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点选择下一步教学。有些学生存在不一样的答案,但是这些都被教师忽视了,甚至存在不一样的答案还被认为是错误的,长此以往学生逐渐失去了质疑的能力,对于教师越来越依赖。陈旧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因此需要在教学中积极创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允许学生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不同的观点,引导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地对文章进行解读,提升了阅读的多元化,让学生产生个性化阅读体验。

例如在学习文章《蒲柳人家》时,学生一开始可能对文章中的情感描写没有过多的重视,只是被故事的情节所吸引,因此为了能够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和理解文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解读文章。教师在一开始可以利用小说中的一个故事情节作为教学线索,帮助学生分析不同的人物形象。在通读一遍文章之后教师提出问题:“爷爷把何满子拴在了葡萄架上,你认为谁会来救他?”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开展思考,回答认为是奶奶来解救何满子。教师继续提出问题:“为什么?你是从文章哪里的描写分析到的?”在文章中有很多奶奶对于孙子疼爱的描写,学生通过在文章中寻找和分析这些奶奶疼爱孙子的句子,能够逐渐建立起奶奶的立体形象。这样提前设计问题,能够提升学生的回答积极性,帮助学生顺利自然地过渡到人物形象分析过程中,了解文章中人物个性的描写。

(三)通过问题引导阅读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让学生对于阅读文本产生阅读兴趣,才能够加深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体验和理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文章中包含的情感。优秀的文章能够代代相传,这是因为每一代的读者都能够通过文章的阅读产生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语文教材中包含的内容,设计出有吸引力、有引导性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时代在发展,学生的思想也在进步,而经典的文章是经年不变的,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时代变化特点和学生的成长特点,结合本节课的阅读内容,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例如在学习《满江红》这首诗词时,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先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和写作背景。很多学生可能一看名字会跟另一首岳飞《满江红》混淆,实际上这是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的作品,通过诗词的层层描述,反映出了革命者在参与革命之前,内心中产生的复杂和矛盾的心情。通过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写作情感,学生会产生比较强烈的阅读兴趣,并在阅读中开展自主探究,提升阅读体验感。

(四)应用教学语言设置教学情境

语言有沟通作用和情感交流的作用,通过在教学中应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能够唤醒学生的认知,产生自己的阅读体验。例如在阅读《无言之美》这篇文章时,文章中的无言之美涉及美学问题,不仅适用于艺术创作,也适用于文学作品的创作。但是初中学生对于文艺类型论文了解不多,文章中又涉及了不同的艺术门类,因此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难度。尤其是艺术审美能力不足的学生,会认为这篇文章晦涩难懂,难以产生阅读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语言的应用,鼓励学生理解文章的核心概念,在阅读中观察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个话题的,分析文章应用了几种不同的论证方法,分成学习小组进行讨论研究,学习阐释出无言之美的内涵,学习把握作者的写作观点。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情感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产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增加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认识到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把文本内容情境化、具体化展示出来,让学生跟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从被动阅读转变成为自主探究,促进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发展。

猜你喜欢
体验式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