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2020-01-09 13:37王清泉
课外语文 2020年33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文章

王清泉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育英初级中学,山东 青岛 266500)

基于核心素养考虑,发展语文教学,能够帮助教师打破传统的固化教学思维,发展出能够灵活运用于生活、适合学生发展状况和符合时代发展的教学方法,推进教学方法的优化,从而带来优质的教育。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除了分析教材,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好了解工作,与教学目标相结合,致力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创设出教学方法,从而形成长期的优质的教学风格。

一、语文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的重要性

首先,培养语文核心素养能推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为语文教学带来促进作用,形成生成性的灵活课堂。初中阶段,除了更加考验学生的语文积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衡量标准,要求学生能够更加独立自主地思考和想出解决办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思想,锻炼学生对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都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因此培养核心素养顺应了初中语文的教学要求,能推进初中语文教学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总的来说,培养核心素养不只是为了增强短时间内的教学效果,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灵活学生的思维、提高独立读写创作的能力、将学习更加融入生活实际,这些能给学生带来终身的教学影响和语文素养,符合教学当中终身学习的要求,同时也为初中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采用的教学方式相对落后

教学方式过于传统、落后是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当中的一个问题。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还存在许多老旧的问题,教师仍然过分看重教学成绩,根据课程标准耗费了大量时间讲解基础知识,教学过程按部就班,形式固化。让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了应试知识上,局限了知识的拓宽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还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学习压力,体会不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在分析文章时,教师的分析不够深入,将重点放在了课后习题的训练上,对文章提出的问题较少,导致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局限在了字面意思上,没有挖掘出学生的自我思考。培养核心素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培养核心素养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和推动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学生主体地位的缺乏和较低的参与度

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发挥不够是初中语文教学当中的另一个问题。学习主体性发挥不足,也就是说课堂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老师讲,给学生自己思考和发言的机会过少,降低了学生在学习当中的参与度,这一点造成了教学当中的本末倒置。久而久之,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变少,学习变成了一种接受,没有实现知识的转化,发言更加不积极,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教师习惯了灌输式的教育,过于注重教学成绩,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长此以往,导致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被动,失去学习兴趣。

(三)教学模式比较陈旧,教学状况有待改善

教学内容缺乏多样性是初中语文教学当中的另一个问题。大部分教师固化地按照课程标准上课,缺乏对学情的思考和生活教材的运用,课程空洞僵化。学生只能掌握基础性的知识,无法进行知识拓展,影响后期语文素养的积累,学生没学到自我拓新的能力,综合素质低下。而在新课改中,要求教师不能过分注重教学成绩,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拓展。

三、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优化策略

(一)优化语文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深入了解了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现状之后,笔者发现,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在创新教学理念和模式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投入更多,初中教师需要将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在创新理念的引导下开展知识教学、生活化的教学。

具体应做到如下:第一点,分析学生的学情,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如网络资料、多媒体课件等,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第二点,教师在讲课前先深入分析课本内容,找出课程特点,从而进行深入讲解。如在讲解《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描写景物之细致这一方面去感悟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情感,为学生的文章分析寻找切入点,从而体现语文教学当中的表情达意、人文精神。第三点,根据学情设计教学提问,如学习《三峡》一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图声文的方式让学生更形象地感受到作者所写的场景,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自主提问,将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创造,引发对课文的深入了解。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思维发展

在语文新课改的背景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新课改理念,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具有现实必要性。为此,教师要透彻了解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利用一切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作用。深入分析初中学生的年龄、生理、思维等特点,结合教学要求开展适合班级学生的教学课堂,做到因材施教。第一点,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情况,做出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主动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点,教师要将情感融入到教学当中,引起学生的共情性,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来。首先了解学生的情感体验,利用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共鸣。如学习《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自主收集一些关于周总理的故事和材料等,去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了解周总理伟大的一生。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思考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更能帮助学生自主地完成课后学习任务。

(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渗透创新教学理念

联系生活实际来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领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并联系生活经历,感受生活中有温情的时刻。笔者曾经给学生们播放了歌曲《背影》,学生们在黄磊动人的歌声中自主默读、感受文章的内容,同时让学生自己回忆生活中富含温情的时刻:有的学生想起了在寒冷的冬天,父亲的自行车后座,有的学生想起了母亲为自己做过的美食。这些生活化的场景常见而温暖,给学生深层次的情感体会……在回忆了这些之后,笔者又让学生们自由分享自己的想法,并尝试让学生在情感的指引下进行写作。这种教学方式经历了“体验——感悟——运用”的过程,能够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唤起他们的情感记忆,让学生感同身受,不仅了解了文章的内涵和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更使得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了发展。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教学,更是实践教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为其生活实践服务,因此教师要设置更多实践课程,如开展语文表演活动,充分发挥初中学生的表现能力和模仿能力。

(四)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强化知识应用能力

为了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打造舒适积极的教学氛围,通过各种教学资源吸引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因此问答式、交流式等互动方式是重点。互动前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的问题学生是否有所接触,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深入学习课文。如学习《桃花源记》时,学习文章写作手法是关键内容之一,学生需要在课堂学习中理解和掌握“虚实结合”这一写作手法的特点,并对文章的写作脉络、故事的情节发展进行梳理。为帮助学生在良好教学氛围中学习,笔者开展了“采访式”的互动教学,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体会。在教学中,笔者引入了多媒体教学工具,通过播放短片的形式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然后让学生们依次回答采访问题,帮助其对文章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清晰的树立和体会,学生们感受到了桃花源作为一个理想世界,承载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通过采访式的互动教学,学生们在宽松、自由和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参与语文教学活动,深入了解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批判,感受了文章的情感主旨。

四、结语

经过本文的探讨,培养核心素养是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发挥课堂上学习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拓宽思维,引导创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达到终身学习的影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打造更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核心文章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