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0-01-09 13:37张杨慧
课外语文 2020年33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阅读教学

张杨慧

(福建省厦门市曾营小学,福建 厦门 361022)

阅读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的重要活动,同时也是学生认识世界、感悟人生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广大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提出较为明确的指导意见、数量要求和评价意见。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目标逐步指向了“核心素养”,教师必须紧跟课程目标和要求,重点研究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从而通过阅读教学实践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概念解读

教育部于2017年首次提出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明确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进而使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当前语文学科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和目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语文学科学习和语言实践活动而逐步养成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综合体现,其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要素,这四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在学科素养背景下,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主动打破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需要,增添和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设计和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课堂学习而获得良好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阅读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语言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学习过程,通过阅读可以使小学生学习到更多的语言知识,并且借助阅读教学不断锻炼语言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情境中,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第二,阅读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语言与思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不断锻炼自身的联想、逻辑和推理能力,进而得以更好地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第三,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古今中外名人的处世态度、高贵品格等,进而逐步对小学生学习行为和为人处世产生影响,使他们用充满智慧的眼光去审视世界。第四,阅读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可以积累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这些传统文化知识会内化成文化底蕴和品格,最终促进小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的形成。从这四个方面来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从内到外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进而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巧妙创设情境,增强语言运用

众所周知,字词积累是学生开展语文阅读的重要基础,只有具备充分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再加上适当耐性和细心,才可以顺利完成一次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必须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认识和记忆陌生的字词,掌握一些必要的生活用语和专业术语,进而丰富语言知识的积累,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就要求教师应积极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生动活泼的阅读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和理解教材中的文字,并且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掌握文字中的含义,逐步积累更多的汉字、词语和句子,并进一步锻炼语言运用技能,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例如,教师在开展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阅读教学时,先进行语言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其中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下面请大家一起来欣赏它优美的风光。随后在课堂上播放事先录制好的小兴安岭介绍视频,使学生初步了解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和美丽风光,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初读文本,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准确读准字音、理解词义。随后,教师趁热打铁组织学生再次细读文本,大家一起交流小兴安岭四季景物及其主要特点,加深对文本重点字词的理解,从而顺利实现积累语言的教学目的。

(二)设置阅读问题,促进思维发展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学生养成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而且也是学生深入持续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能力。借助优质的小学语文阅读,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其中,设置问题则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然后引导和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逐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坚持启发性、开放性原则,借助问题引导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思维碰撞,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在开展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我们奇妙的世界》阅读教学时,在课堂导入环节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美丽的自然风光,使学生得以初步感受神奇的大自然。然后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思考一下自身所处的世界是怎样的?以此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开展自读、齐读、互读,掌握文本中的生字和新词。最后,教师再次发问:同学们,你觉得作者眼中的世界是如何的?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奇妙的世界? 哪些具体景象让你感受到世界的奇妙?通过设计阶梯性问题,层层递进、逐级攀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得出相应的答案,进而使学生思维得到锻炼和提升。

(三)通过拓展阅读,形成审美体验

语文阅读学习是学生形成审美体验,培育审美鉴赏能力的有效路径。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注重引导学生认真品读优秀作品,在阅读教材文本的同时还应有意识地拓展阅读,帮助学生吸取更多的文学养分,增强学生阅读审美情感体验,深刻感悟文本内在思想魅力,发展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当然,教师应重视对阅读作品的选择,并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例如,教师在开展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繁星》阅读教学时,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下作者巴金,同时向学生推荐《家》《春》《秋》。教师分别从这三部优秀作品节选一段,组织学生开展拓展阅读,深化学生对作者巴金写作风格的认识,同时深化对《繁星》作品思想的理解。实践证明,通过阅读拓展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精神养料,而且有利于深化学生审美鉴赏体验,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渗透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认同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但是,受限于各种主客观因素,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并没有重视中华传统文化,以致降低阅读教学的厚重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应合理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熏陶,在内心增强文化认同和自信。例如,教师在开展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阅读教学时,应着重启发学生去感悟文本中作者和母亲之间的深厚情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伟大的母爱。同时,教师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课堂讲解中,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孝道名句,并为学生讲解“二十四孝”故事,引导学生深刻感悟孝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综上所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必须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巧妙创设情境以增强语言运用、设置阅读问题以促进思维发展、通过拓展阅读以形成审美体验、渗透传统文化以提升文化认同,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阅读教学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