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阅读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应用研究

2020-01-09 13:37雷远明
课外语文 2020年33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雷远明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石佛中学,甘肃 天水 741028)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限制,中学语文教师在平时阅读教学中,只是侧重培养学生相关的应试技能,而忽略了阅读教学对学生思维拓展的意义,呆板的教育思维所带来的教学方式也呈现单一化发展,而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也势必会导致学生们学习热情骤减。与此同时,部分教师为了较快地完成教学目标,使教学方式缺乏一定的创新,教学质量较差。针对该种情况,教师们应当积极转变思维,调整教学模式,重视阅读教学带来的思维培养价值,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根据相关研究,初中生的抽象以及逻辑思维渐渐占据主导,与此同时,创造思维以及辩证思维等也在不断地发展之中,而中学语文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其中阅读教学尤为重要,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中学语文教师要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作为工作重心,不断寻找有效的教育方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一)构建文章框架,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学生进行一篇全新文章的阅读时,首先要进行文章的基础理解,其次需要以此为基础进行作者创作思路的还原,洞悉作者创作意图,在脑海中构建文章框架,更好地来理解文章深刻含义,从而使思维更加具有逻辑性。例如,学生在阅读议论文类型的文章时,通常作者的逻辑思路都是提出问题,再进行问题解决,因此,学生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在脑海中形成知识架构,能够更快地进行文章的掌握,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智取生辰纲》的学习中,学生要理清文章脉络以及故事发展走向,在脑海中构成故事框架,从而能更好地掌握故事所表达的中心思想,让思维更加具有逻辑性。

(二)提出疑问,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对于初中生来讲,能够提出疑问往往比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为重要,能够独立提出疑问,证明初中生已经能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也应经常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并且肯定学生的个人见解,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语文教师不能直接下定论,而要与学生共同进行探讨,逐步进行疑问解答,让学生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习惯,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进行阅读,在教师进行正式讲述前,学生可以将有疑问的地方记录下来,在老师正式开始课程时,可以向老师提出问题,或者在老师的讲述之中,将问题进行解决,提升阅读的效率以及质量,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补充完善,增强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当学生进行文章阅读时,除了要对文章结构进行整体把握以及掌握中心思想之外,还要关注文章中透露的细节,尤其是某些句段或者词语,或许能够从某些句段或者词语中掌握更多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到知识,也能够利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来增强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例如,在《背影》的学习中,可以对文章语句进行充分的分析,感受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父爱,明白文章中的每一个语句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作用,从而来增强思维的严密性,培养思维的合理性,也能为学生理科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让语文学科服务于其他学科。另外,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词语的表现力更为强烈,如果不能理解到词语的意思,可能就很难对文章进行理解,如果思维不够严密,可能会导致其翻译结果也不够精准,造成阅读效率低下。

(四)比较迁移,挖掘思维深刻性

迁移理论是教育学理论中常见的理论方法之一,主要是一种学科学习对另一种学科学习的影响,常见的“举一反三”等就是迁移形式。利用比较迁移的方法来进行阅读有助于挖掘学生思维深刻性,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比较阅读的方法,将同类文章进行整合,分析其异同点,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同时也对学生进行理科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例如,《乡愁》和《故乡》,同样饱含着对于家乡的深情,但作者在表现形式以及情感的具体描绘方法上却具有较大的差异,语文教师可以对两者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学习,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应用

(一)利用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进行课外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不仅是要让学生能够掌握语文阅读基础知识,还需要增大学生阅读量,拓宽学生知识面。例如,在进行《济南的冬天》学习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秋的济南》等拓展资料,能够让学生拓宽阅读范围,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阅读以及理解能力,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利用发散性思维,久而久之,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也会有一定的提升,为理科的学习奠定基础。与此同时,教师在讲解文章的过程中,不能够只对文章本身进行讲解,还需要重视文章本身的精神文化内涵,让学生在阅读同类文章时能够引发联想,揣摩文章带来的深刻含义,就是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总结,抒发自身真切的感受和体会。

(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创造思维

近年来,小组讨论已经成为了语文课堂中常见的高效教学模式之一,能够较大程度地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开放的课堂氛围。以课文《皇帝的新装》为例,利用小组讨论的模式能够帮助学生们掌握到深层的含义,同时思想与思想之间的碰撞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小组讨论前教师可以草拟几个探究性问题,让各讨论小组进行自主选择,最终再沿着探究性问题进行相关的讨论,确保讨论的高效性,提升讨论的质量,让学生们能够在讨论的过程中,充分地开发思维。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进行讨论之后,要对其结果进行保留和总结,让学生们能够掌握到思考带来的益处,从而能够在往后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到思索的方法,懂得解决问题的流程,并立足于现状进行相关的创造以及创新等,逐步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完善学生理解能力

如今,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人们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因此,初中语文教师也应与时俱进,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借助灵活生动的多媒体设备来激发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热情,从而来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学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教师可以寻找相关的视频等材料,充分调动学生感官系统,从而激发其对文章的关注。例如,在《邓稼先》的学习中,关于两弹元勋邓稼先前辈的影视资料也相当丰富,学生们可以通过影像的观看来了解邓稼先前辈的一生,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以及质量。又如《皇帝的新装》,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动画资料,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童话世界的荒诞和想象力。这种荒诞的表现形式更能够提升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让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进一步的提升,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

三、结语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不断的教学改革,语文阅读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以及契机,让初中语文教师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能够通过多层次的教学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让语文阅读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解决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以及水平。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