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保护学生的写作兴趣

2020-01-09 13:37朱一花
课外语文 2020年33期
关键词:童话日记文章

朱一花

(浙江省杭州市娃哈哈小学,浙江 杭州 310000)

学语文为表达,一般情况下,能写会道,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专家指出,学生的畏难情绪,才是作文教学最难的地方。作为教师,把握作文的要求,不拔高,不打击,根据年段特征写出本年段该有的水平即可,而不要用个别优秀孩子的作文来要求绝大部分孩子的作文,上不封顶,下守底线。同时,要努力把作文课上成大表扬课,少一点横向比较,多一点纵向比较。我非常赞同这样的观点。几年来,我在学校常带一到三年级的语文,在如何保护学生的写作兴趣上,我也做了一些尝试。

一、作文起点:一句话日记的喜乐年华

孩子进入小学,其作文就开始孕育而生。那个时候不叫写作,而叫写话。何谓写话?顾名思义,就是学生能够把口头说的话写下来。这里的“话”,与我们严格意义上的写作语言是有区别的,是趋向于平时所表达的“口头语言”。一年级的孩子刚刚接触语文学科,对书面语言的运用表达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此时的写,不叫写作,而是“写话”。

写话,是写作教学最初的台阶。

一年级上学期,我们尝试学生说家长写的方式。但这毕竟与严格意义上的“写话”不同,学生并没有参与到“写”的过程,且口头语言的表达没有落实到“写”上,并不能与“写话”同日而语。由家长代替书写的“写话”,不叫写话,只能视之为记录。

两次带低段,我都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尝试写话教学——写一句话日记。何谓一句话日记呢?就是日记不能写太长,一句话就可以。孩子们一听我的要求,各个跃跃欲试。第一次布置“一句话日记”的时候,有一批孩子大有一种“老师,你也太小瞧我了吧”的态势。果然,一句话日记,让孩子轻而易举地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初次品尝到成就感的孩子,慢慢地将视野扩大到两句话、三句话。我的评价也从A三星到A四星、A五星、A六星。我告诉孩子们,“A”表示你的句子完全符合要求,“A三星”表示你的句子字迹端正,完全正确,得到满分。而四星五星六星,则是对你写的句子额外的奖励。

写着写着,一个学期下来,绝大多数的孩子几乎都能写一小段话。

试想,如果一开始,我就拔高学生的要求,渴望学生写出洋洋洒洒的小段落来,岂不是让学生“望文生畏”?只有学生觉得写话不难,他们才能产生源源不竭的动力。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低段写话的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由此可见,我们不必过多拘泥于学生“写什么”,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的机会,保护他们写话的兴趣,让他们在写话的过程中源源不断地体验成功,感受写话的乐趣。一句话日记,无疑为学生的写话起步教学提供了最温暖的开始。

二、作文素材:从童话到书本再到生活

孩子们怕写作文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素材可写。怎么办?老师就要为其提供素材。

(一)提供词语,编写童话

一句话日记,随时有话可写,因为难度只有“一句话”。到了二年级下册,写话要求逐步提高。这也是为三年级中段的篇章作文准备的。基于孩子们的阅读实践,他们已经接触了大量的故事,因此,童话创编进入了他们的视野。每周至少一篇写话作业,写话作业的素材非常丰富,有时候是自由童话,有时候是口述童话。我常常给孩子们提供几个关键词,让孩子们利用关键词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孩子们想象丰富,童话故事的创作打开了他们的心灵视野,语言得到了丰富,能力得到了成长。如,有一个周末的童话素材是根据“花丛、蝴蝶、毛毛虫”进行口头创编故事,有的孩子写出了很长的童话故事。不难看出,“花丛”“蝴蝶”“毛毛虫”这三个词打开了孩子们的语言世界。

后来,我又利用“蜘蛛”“大树”“小青蛙”“小蝌蚪”“山坡”“田野”等词语,多次组合请学生编写童话。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编写了大量的童话,语言生命得到了滋养,写话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仿照课文,模仿写话

统编教材的选文文质兼美,特别适合学生模仿,可以供学生练笔。短到一句话,长到一段话、一篇文章,皆可成为写话的极佳材料。

以三上课文为例。《那一定会很好》《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等故事结构非常易于学生模仿,孩子们在模仿中,学会环环相扣地编写童话故事。《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等文章则给孩子们如何进行动态观察和静态观察做出了示范,边学边写,同时也为孩子们降低写作难度提供了支架。《富饶的西沙群岛》《秋天的雨》《大自然的声音》等课文,则可以让学生进行总分段式的仿写;《司马光》则可以进行扩写,把一篇短短的小古文,变成一个有声有色的故事。

(三)关注生活,自由写话

除了利用教材提供练笔的机会之外,还有学生的生活也是学生练笔的极佳素材。如,学校开展了素质运动会,请学生选一个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来写一写;春天到了,鼓励孩子们外出寻找春天;秋天到了如法炮制。偶尔观察父母做菜,自己做家务等,每一种生活经历,都可以成为作文素材。

带上一届学生时,我们还在一年级下学期边养蚕边写观察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到了蚕破茧成蝶的时候,我们的养蚕日记也从一篇七八个字变成洋洋洒洒的三四百字,颇有与蚕一同“破茧成蝶”的态势。

那一届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还一起在学校里种了菜,至今还能在观察日记中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皆成文章的意趣。

三、作文心态:呵护,鼓励,表扬,发表

我始终觉得,孩子们一开始一定是不怕作文的,而是在作文的过程中,他们常常遇到挫折或没有得到肯定,对作文渐渐失去信心之后才惧怕作文。当然,也不否认有部分孩子的确天生不喜欢作文——因为毕竟作文是需要大量付出的劳作,是复杂的脑力劳动。但也正是因为这是具有挑战性的脑力劳动,所以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若他们能够从中源源不断地得到挑战的乐趣,那么,他们一定会源源不断地写出文章来。我通常这样做:

(一)每周一节日记分享课

写文章好比新闻稿子,日子久了,文章也就失去了效力。就像我自己写公众号,如果当天不拿出来分享,一周后再拿出来分享的可能性为零。因此,每周一节日记分享课,也是能够让孩子们读到新鲜的日记的保障。就像一棵清泠泠的白菜,最美好的味道一定是刚出土时的味道。孩子们刚写出来的文章,也是最希望与大家分享的时候。每次朗读日记的时候,他们都会将脖子伸得长长的,生怕遗漏了自己的日记,也生怕漏听了别人的日记。读到有趣的地方,全班齐读,那文章的作者,甭提多自豪了。而人人分享,也就明确了横向成长的同时,更加注重孩子自身的纵向成长。

(二)给所有的文章寻找优点

班级里总是有一些孩子的文章特别优秀,行云流水,侃侃而谈,有一些孩子的文章干瘪得没有任何营养似的。此刻,就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就如专家所言:不拔高要求,不以个别优秀孩子的文章来衡量所有孩子的文章,明确每个年段的作文要求。只要有一双慧眼,就一定能够在每一篇文章中找到至少一点优点,如内容清楚,句子连贯,标点符号正确……孩子的写作欲望需要教师的呵护,如果孩子常常受到打击,久而久之,孩子的写作欲望自然就消失了。

(三)创办班刊,提供发表文章的平台

到了三年级,周课时少了,单元课文却不见少,且孩子们写的文章篇幅也在逐步增长,因此,一节分享课所能分享的内容并不多。为孩子们创办班级报刊,让孩子们在更少的时间里读到更多的文章。同时,一份报刊的内容常常是同一主题的文章,这有利于他们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每一期班报前,我都会精心写上一段话,引领孩子们如何读这期的报纸。那一期,发表了二十余篇学生日记。如今,班级报刊已经办到第18期,班级里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在班报上发表过文章。以此写成的《班报诞生记》还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师》杂志上。

潘新和曾说过,没有比发表文章更让孩子觉得成功的。有的孩子还常常拿着报纸找小作者们签字。有个小朋友说:“签名让我有一种当作家的感觉。”班报的诞生弥补了分享课的缺失,且阅读班报的时间可以更加自由放松。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孩子们的语文生命得到成长的标志之一。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且行且思且成长。

猜你喜欢
童话日记文章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