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阅读在小学中年级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2020-01-09 13:37魏文珍
课外语文 2020年33期
关键词:绘本想象小学生

魏文珍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石中心小学,广东 广州 511430)

阅读与写作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阅读属于输入,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吸收更多的写作素材,为自己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写作属于输出,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所阅读过的语文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只有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才能够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比较差,一些难度比较大的文本内容,他们往往难以理解与接受,结合小学生的这项心理特征、学习特征,教师可以引入绘本阅读,通过绘本阅读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写作指导,不断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质量。教师在选择绘本内容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同时,还要和课本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可以利用富有韵律的绘本语言来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通过绘本阅读引入更多的补白训练点、空间训练点,让学生逐渐掌握更多的写作手法,为日后的语文写作奠定稳固的基础。

一、在小学中年级语文写作教学中融入绘本阅读的必要性

(一)提升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写作积极性

绘本素材中的画面较为精美,学生在阅读绘本过程中,借助于精妙细微的绘本插画,能够提升小学生的事物观察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对细节的捕捉、联想前后页面之间的联系,大胆去猜测故事情节,让小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阅读与写作中去。其次,小学生在阅读绘本内容的时候,会发现有趣的绘本故事需要学生去变换想象、观察图画、阅读文字,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在脑海中重新建构故事情节。比如,在《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绘本故事中,讲解的是一个名字叫萝丝的母鸡想要去散步,它具体的行程为:先穿过院子,然后绕过池塘、干草堆、磨坊、篱笆、蜜蜂房,最后回到家中去吃饭,虽然整个绘本故事只包含了44个字,但是能够为学生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是文字中没有提及狐狸,在图画中展示了母鸡萝丝被狐狸盯上了,这些都需要小学生去联想、思考,无形之中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去写作。

(二)绘本故事贴近实际生活,可以创设写作教学情境

绘本故事中的主人公通常都是小动物或者儿童,其中设定的故事情境也是小学生比较熟悉的大自然或者实际生活场景,比如,《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大猩猩》《我家是动物园》等绘本故事都和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很大的联系,小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接受,阅读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实现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单的效果。绘本故事中的场景都是小学生比较熟悉的,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绘本的时候创设情境,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小学生写出心里的话,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绘本内容生动、具体,较为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内容较为单一,通常都是写一些“我们身边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写一写大自然”等,这些枯燥的写作内容,会让小学生对于写作存在一定的排斥、厌学心理。而在绘本阅读中,绘本素材内容具体、形象,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特征,把抽象的写作知识具体化,从中掌握写作的结构特征,帮助小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写作方法。

(四)绘本阅读能够提升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

素质教育理念下,在小学语文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语文理论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绘本中图文结合的表达模式能够留给小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需要调动起阅读者的想象、思维、情感,以此来对空白处展开填补,这属于小学生和文字、图画相互沟通的学习过程,学生在感悟故事情境期间,能够拥有较强的情景体验,无形之中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拥有更多的写作素材。

二、绘本阅读在小学中年级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一)引导学生在绘本阅读中学会“写人”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育活动中,“写人”属于一项重要的写作内容,但是在实际的“写人”练习活动中存在较多的问题,有的小学生虽然熟悉这个人,但是却无法用文字表达出来,或者是对于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描写不到位,影响了整体的“写人”文章质量。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可以结合绘本阅读引导学生学会“写人”。比如,在阅读《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绘本内容的时候,其中可以开展具体的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练习,把事件描写与心理活动描写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掌握心情变化的写作技巧,以此来突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小学生通过猜心理、抓神态、看动作来“写人”,比如,在《母鸡萝丝去散步》绘本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设定如下写作目标:通过阅读绘本,选择一个合适的场景,结合想象来展开补白说话练习;抓住人物的心理、神态、动作展开描写,让故事具体化,并且尝试修改故事;激发学生的写作自主性与积极性。接下来,教师要引导小学生投入到绘本阅读中去,无形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二)在绘本阅读中学会“叙事”

叙事对于小学生来讲属于一项难度比较大的写作任务,并且叙事类的文章在教材中占据了一半的比例,是教师需要重点训练的写作内容。小学生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往往都会大概描述一下事情的发生过程,导致故事情节笼统而简单、缺乏特色,很容易出现记流水账的写作模式,学生写出来的记叙文缺少情节波折、不够详细、缺乏真实情感等,这些都会影响整体的写作质量。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在绘本阅读过程中学会叙事。一些较为优秀的叙事文,作者会融入较多的反思、想象、感受,让叙述更为真切、具体,同时,叙述的过程要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这些都可以在绘本阅读中去感受。比如,在阅读《妈妈,你好吗》这本绘本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设定如下教学目标:通过绘本阅读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自由表达内心中的真实想法;在写作的时候融入自己的想象与感受,让情感更加的真切与丰富;结合自身的真实想法给父母写一封信,详细表达自身情感。在课堂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提一个问题:“同学们知道母亲节是几月几号吗?”通过这个问题,让小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在学生的畅所欲言过程中,引入绘本内容,让学生学习绘本中故事情节的详细化、丰富性,引入到自己的叙事写作中去,提升小学生的整体写作质量。

(三)学会合理想象写故事

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形象思维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抽象思维中。这个阶段的小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但是在传统的写作教育活动中,教师却忽略了学生想象较为丰富的特征,而是让学生墨守成规地展开写作,导致小学生写出来的故事暗淡无光。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可以结合绘本阅读来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写出丰富多彩的故事。首先,绘本内容非常丰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来构建、理解、猜想故事情节。比如,在阅读《小猪变形记》这本绘本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问:“假如你是小猪,你想要变什么呢?”然后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发挥、想象空间。当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还要继续提问:“你为什么要变成他?需要怎么变呢?”这些提问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写作方向。当阅读完绘本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仿写练习,让学生把“如果我会变”作为写作主题,构建一个完整的写作支架。

(四)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在绘本阅读和写作教学融合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不能够片面地评价学生写作质量,改变以往把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观点表达较为清晰、朗读故事口齿清晰、表达能力较强;有的学生推理能力、猜测能力比较强;有的学生具备较为丰富的想象力;有的学生绘画能力强,可以结合绘画来表达自身真实的想法;有的学生书写非常工整等。以上都可以成为教师评价学生的标准,教师要学会多角度、多方式地去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多多肯定、鼓励、表扬学生,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绘本阅读、写作教育活动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师生之间共同构建和谐、高效的写作课堂,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日后的写作奠定稳固的基础。除此之外,绘本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小学生足够的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积累写作素材的过程中,锻炼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让学生拥有较强的自主写作意识,教师要展现出一个指导、评价作用,成为学生的倾听者。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写作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学会科学、合理引入绘本阅读,通过搜集趣味、实用的绘本素材,提高学生参与阅读与写作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在语文绘本阅读活动中,不仅能够拓宽小学生的语文知识面,同时,也能够让小学生学习绘本素材中的写作技巧、写作方法等,无形之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其次,绘本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结合,能够让学生自主投入到写作中,而教师要善于对学生实行有效写作指导,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写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加以改正,形成良好的习作习惯,为日后的语文学习、写作奠定稳固的基础。

猜你喜欢
绘本想象小学生
快乐的想象
绘本
绘本
绘本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