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国贸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探究

2020-01-09 15:16■周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外贸双创跨境

■周 梅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发生在给中国百姓生命带来威胁的同时,从经济角度上看,中国有大量企业停工停产,民众无法正常工作。餐饮、旅游、商贸等行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部分大型企业也转生产医疗卫生用品,从经济数据上看,损失在所难免。而与此同时,中国的停工、停产对美国等很多西方国家的生活日用品、医疗卫生、机械产品等造成断供的局面。中国作为最大的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和影响相当大。当疫情得以有效控制后,中国的制造业开始复工复产,一大批出口贸易需求正在向国内企业展开双手,使得国内的制造业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应对此次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从中央到地方都迅速出台了一系列帮助企业做好疫情应对工作、减少经济损失的政策文件。而在这一过程中,对外贸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合格的外贸人才培养就凸显出它的重要性。所谓合格的外贸人才,是指应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经验。唯有这样,才能应付进出口贸易过程中的客户开发和沟通等问题。对于高职院校国贸专业来说,培养出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和稳固的实操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国贸人才成为人才培养环节中的重中之重。

一、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现状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分析

(一)传统外贸转型面临瓶颈,跨境电商成为外贸增长的催化剂

从理论上讲,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根据这个理论,可以发现跨境电商和传统外贸电商各方面都是不同的。传统外贸通过海外企业的多级分销,无法屏除多余中间环节。传统外贸的进口需要一系列繁琐的操作,操作流程较之跨境电商也较为复杂。基于外需不振,国际贸易摩擦日趋增多,而国内要素成本也呈上升态势,因此传统外贸行业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步丧失(李霜,2017)。跨境电商的发展是基于传统外贸的,跨境电商作为传统外贸的升级版,不仅弥补了传统外贸的缺点,而且具有传统电商无法比拟的优点。一方面,借助现今强大的全球物流网络,使境外商品的运输时间大大缩短,消除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阻碍,且跨境电商依靠高品质的商品和高性价比的优势拥有更多的市场;另一方面,近年来对于海外商品的税收都在逐年下调,并且下调力度正在不断加大。另外,现在的海关清关环节时效优化,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跨境电商平台直面消费者,省去了各种不透明的中间环节让跨境购物的体验更好。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我国跨境电商正在以迅猛的态势不断发展壮大,也跃之成为外贸增长的新动力和催化剂。

(二)我国跨境电商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随着互联网应用加深,跨境运输网络日益发达,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用户规模不断扩大。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行业不断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18年我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2019年,中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额达到1862.1亿元人民币,是2015年的5倍,年均增速49.5%。随着跨境电商综试区增加,跨境电商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2020年进出口交易额有望达到2800亿元,到2025年或将4880亿元。此外,从跨境电商进出口结构来看,目前我国跨境电商中出口仍占主导地位,但近年来出口占比在慢慢下滑,进口则在不断提升。整体来看,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占比结构中,出口占比将近八成,而进口仅超过两成。在经济全球化以及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全球市场的跨境网购需求在不断释放,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广泛运用于跨境贸易服务、生产、物流和支付环节,将大幅提升跨境电商行业效率,国内跨境电商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景卓,2018)。此外,我国跨境电商行业还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跨境电商进口规模不断扩大、跨境电商的“痛点”将成为商机。

二、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国贸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现状

在职业教育的要求及其定位上,十九大报告主要注重校企合作和深化产教融合。而在专业建设的发展方面,则需匹配区域经济及社会持续发展的需求,着重体现其前瞻性。在跨境电商的背景下,高职国贸专业“双创”人才培养需要在遵循行业发展态势,着实为区域经济服务。在2015年6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后,“双创”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双创”意为“创新创业”的这样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引发了各方的关注。它和传统的教育形式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强调学生的三方能力:学习、生存、发展能力等,尤其鼓励学生在相关领域中开展有效的创新创业活动。而高职院校在,在“双创”时代中,更要推陈出新,注重在专业知识领域外的延伸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有效的育人效果。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在“双创”教育领域起步较晚,在知识体系和教育模式上较为不成熟。社会对“双创”教育的要求在学校教育体系内部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满足,主要是因为“双创”教育对学校来说,是新生产物,没有足够的教育经验,所以在课程性质定位上,比较不统一。

(一)人才培养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单一,无法满足产业需求

当前高职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在学习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等基本理论的前提下,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可以看出,对于当前跨境电商背景所要求的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知识以外的能力拓展和综合素质培养都较少涉及,依然存在符合社会经济形态的动态调整不足等缺点,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标准仍旧停留在为传统外贸培养人才,无法满足变更速度迅猛的产业需求。

(二)专业课程体系盲目且陈旧,“电商+双创”的复合型人才短缺

跨境电商是典型性的整合性学科,体现在经济学、管理学、信息技术、法律等学科的交叉和整合。现代企业对于这种全产业链运营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十分青睐。为什么学校不能单独培养出这种复合型创新人才?一是很多学校都是以经管学院为主,大多没有针对大商科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教育体系不承认交叉整合学科,而实践创新创业却来源于学科的交叉和整合。不少高职院校对国贸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但始终停留在表面的“隔靴搔痒”。国贸专业很多课程根据相关的职业岗位要求,工作过程要求对课程设置进行分析,但不够深入,仅停留在表面。由于课程设置缺乏应有的论症,文化课、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等互相之间不能形成完整的逻辑结构体系。而传统的办学形式,也容易出现在办学过程中,存在随意更改课程设置。

高校也正犯愁于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探索,如何培养出复合型、创新创业型的跨境人才是个严峻考验;而所提出的“双创时代下的大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是产业和教育的全方位融合、培养领先的“创意+C2B”现代服务型人才,即基于万亿规模的020商业生态圈,面向10亿消费人群的现代服务人才培养。其特点就是:跨界、复合型、大商科,目标是提升大商科专业建设水平、构建以面向未来的C2B商业模式为核心的实战与创业经营平台、培养熟悉现代企业以及上、中、下游全产业链运营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

(三)实践教学平台缺乏,与市场需求脱节

在高职国贸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不少高职院校国贸专业都致力于和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和外贸企业一起共建共用实训场地,让学生熟悉实践流程和业务操作。但现实问题是企业业务大多繁忙,容纳量和容纳力有限,无法真正对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进行时效性指导,因此使其实训过程流于形式。另外,部分校企合作无法为学生提供真正稳定和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度在这一方面无法得以发挥和展现(徐国庆,2005)。

现在高职学校多数采用互联网加国贸综合技能实训软件、博星卓越全球贸易通实训平台等国贸模拟软件来开展实训,教师在相应的实训课程授课中,学生根据教师的实训作业按期完成。随着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外贸市场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与此同时,进出口规则也在连带变化着。这就导致学生一直在使用陈旧的实践模拟教学软件,使得实操过程和实际市场环境和需求相脱节,加之模拟教学软件的真实性有限,无法真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素养,进而就无法进行跨境电商技能综合应用能力的全方位培养(张晓武,2020)。

三、高职国贸专业人才培养创新路径

(一)课程体系设计要与行业企业要求相符

跨境电商的发展给高职国贸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国贸专业课程体系在教学上缺乏对跨境电商知识的充分补充和归纳提取,忽略了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对国贸专业体系优化改革的出发点,应以职业岗位为导向,以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为出发点。在保持总课时不变的前提下,压缩传统国贸专业课程设置,适当增加跨境电商课程。

(二)搭建跨境电商实践教学平台,引企入校,优化实践教学

在国贸课程体系的实训课中,应将真实项目融入跨境电商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综合实践课程中,真正实现产学互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国际贸易实验室。除此之外,依据外贸行业的发展形势搭建相应的跨境电商实践教学平台,能够给学生营造全真的国际贸易操作环境,具有实践实用价值,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应用能力。对于实践教学平台的打造,首先要对实训中心的设备进行升级打造,以期建立起功能先进的实训基地(吴波,2018)。其次引企入校,进行公司化运营,进行真实业务的操作运营,从而开展真实的实训项目教学,或者实行“点名到人”的包干制。一个企业指导教师带领几个学生,进行真实项目指导和完成。为了避免因工作繁忙,使得包干制流于形式,可设置第一指导教师和第二指导教师相互轮流、替换,保症真正的项目指导和培训。最后除了日常的项目指导工作外,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应设置相应的意见反馈交流工作日,进行项目指导工作的对接。这样的校企合作形式,才是实践教学的途径,且能保症其收效。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学生批量深入企业实习,通过企业平台进行实战演练,进行跨境电商活动。在实战演练过冲中,学生能完成一系列操作,如网络注册申请、店铺专修、完善产品信息等。而在真实项目教学中,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素质也才能得以培养。在课程授课过程中,能够尽量将人才培养成企业真实岗位需求的人才。

(三)调整高职国贸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培养“电商+双创”的复合型人才

在跨境电商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专业技术、专业知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不断交融发展,国际市场、国际交易也在相应发生着变化。国际产品和服务也日趋呈现高技术化的发展趋势。故而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的掌握,还需具备能够解决复杂问题和高强综合实践能力及素质。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传统外贸产业中的外销、跟单、单症层面,它们所体现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比较单一(夏薇薇,2016)。而在“跨境电商+双创”背景下,调整高职国贸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也就势在必行了,国贸专业人才除了需要具备国贸业务基本能力,处理跨境电商业务的能力,还需具备运营商数据分析的能力和处理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能力。除了以上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还需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拓展能力。

在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院校国贸专业为了能培养出创新创业人才,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开创出高职国贸专业人才培养创新路径。首先,课程体系设计要与行业企业要求相符,对国贸专业体系优化改革的出发点,应以职业岗位为导向,以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为出发点;其次,搭建跨境电商实践教学平台,优化实践教学。在真实项目教学中,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和素质也才能得以培养。除此之外,调整高职国贸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以培养出“电商+双创”的复合型人才,开创出高职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猜你喜欢
外贸双创跨境
我国外贸进出口连续14个月同比正增长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70年外贸大事记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