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问题青少年矫正管理的新思考

2020-01-09 15:28苏春景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矫正青少年人工智能

赵 茜,苏春景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为AI)的概念与时俱进,至今尚未完全达成共识。有学者综合了较为权威的概念后,将人工智能概括为“研究人类智能活动的规律,构造具有一定智能行为的人工系统”[1]。另有报告指出,人工智能是“利用数字计算机或数字计算机控制的机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感知环境、获取知识并使用知识获得最佳结果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2]。人工智能涉及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社会科学等多种学科,是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进入21世纪以来,人工智能技术步入高速发展期,给整个社会及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2017年,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在国家战略层面对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行了部署。世界各主要国家都积极部署人工智能的发展战略,希望在人工智能时代抢占先机。

人工智能技术与行业领域的深度结合,将改变或重塑传统行业,问题青少年领域也不例外。问题青少年,一般指具有个体发展异常、外化的行为问题或社会化缺陷等特征的青少年,其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心理与行为障碍青少年、越轨青少年、虞犯青少年、违法犯罪青少年等。对问题青少年的矫正与管理涉及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神经科学、医学、管理学、社会服务与公共安全等多学科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带来诸多行业变革的同时,也为问题青少年的矫正与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人工智能与问题青少年矫正的新思考

(一)人工智能与问题青少年的认知发展

美国匹茨堡大学的一项针对问题青少年的大规模纵向研究结果显示,问题青少年的智商(IQ)往往较低。该研究显示,青少年越轨行为与智商分数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问题青少年韦氏智力测验(WISC-R)的测验分数比正常青少年平均低8分。[3]此外,有研究也表明,罪错少年的认知过程也是错误和不适当的,他们会扭曲外界的信息,引起社会适应不良和越轨行为。相比于正常青少年,问题青少年在逻辑认知与道德归因等方面显著不成熟。例如,一项包含50个单个样本研究的元分析研究指出,罪错少年与他们的同年龄对照组相比,道德判断的水平更低。[4]基于以上的研究结论,社会信息加工模型理论(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缩写为SIP)为问题青少年的不良认知过程提出了可能的解释:个体之所以对相同的社会情境有不同的反应,是由于个体认知加工过程的不同。该理论认为,个体从开始处理社会信息,到社会行为最终呈现,包括6个连续的步骤:分别是(1)编码阶段,(2)解释过程,(3)澄清或选择目标,(4)搜寻反应阶段,(5)决定反应阶段,(6)行为执行。而实验证明,具有攻击性行为的青少年与正常青少年相比,在5个认知加工阶段皆表现出差异,他们更多地作出恶意归因,更少地表现出负罪感与羞耻感,更易怒并且不易控制脾气等。[5]

基于这些研究结论,在认知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更好地帮助问题青少年发展认知能力,并改善认知过程中的缺陷。目前,人类已经可以使用实验等技术方法探究产生认知的脑神经机制,然而由于脑神经结构与认知过程极其复杂,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更清楚地从神经认知学的视角,探明脑神经的活动机制,从而解释个体认知的产生与过程。[6]例如,人工智能的代表性技术之一——人机交互技术就主要研究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其中,脑机交互技术,又称为脑机接口,指不依赖外围神经与肌肉通道,直接实现大脑与外界的信息传递。依靠脑机交互技术,可以检测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并将其转化为人工输出指令,实现替代、修复、增强、补充或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输出,从而改变中枢神经系统与内外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7]在问题青少年的矫正中,一方面,对于因脑神经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认知障碍,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更准确地识别引起认知障碍的脑神经结构与功能的异常,从而更具有针对性地治疗与恢复脑神经结构与功能,提高问题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另一方面,对于认知过程存在缺陷的青少年,可以通过将中枢神经活动转化为人工输出指令的方式,使个体认知过程的“黑箱”外显化,从而更清晰准确地探明问题青少年的认知过程与方式,找到其认知缺陷的所在,极大地提升矫正的效率与效果。

(二)人工智能与问题青少年的学业发展

问题青少年群体往往还伴有不同程度的学业障碍,包括低学业成就、低学业投入、缺课逃学等。[8]1969年,赫希(Hirschi)提出了经典的社会纽带理论,认为“投入”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纽带,个体在传统而良好的目标中投入的能量越多,则出现越轨等问题行为的可能性则越少,因为那意味着个体要付出更高昂的代价。[9]恢复性矫正观则认为,矫正罪错少年不仅要改变他们的缺点和问题,更要识别其个人与环境中的优势,从而发展罪错少年的个人能力,促使他们成为有能力、负责任的社会成员,这种矫正是更长远而有效的。[10]由此可见,促进问题青少年的学业发展,增强他们的学业兴趣与学业能力,引导他们为学业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可以降低他们出现越轨行为等问题行为的可能性。

目前,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已经从教育技术、教育环境、教学形式、教育关系等各方面改变了教育活动。在教育技术方面,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人机交互、虚拟现实等人工智能技术对现代教育技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教育环境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使教育环境进一步朝向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转变。在教学形式方面,翻转课堂、创客教育、MOOC、STEAM教育等教育新样态随之兴起,使教育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合作性,自适应学习等成为趋势。人工智能辅助教学,为精准化、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11]同时,人工智能也转变了传统的教育关系,将师生关系转变为了“人—机—人”的三维关系,未来的教育将可能是教师与人工智能教师协同共存的时代。[12]

教育人工智能的发展,为面临学业障碍的问题青少年带来了多种应对方法。首先,对于那些伴有学习障碍,如听、说、读、写障碍的问题青少年,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更好地针对问题青少年的特殊需求辅助教学,使教学以更适合与易于接受的方式展开。例如,对于听觉障碍青少年,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捕捉教学过程中的声音信号,并根据声谱分析将其转化为文字信号,服务于听力障碍青少年的学习。[13]其次,对于缺乏学习动机的问题青少年,MOOC等教学形式为青少年带来了海量的知识内容,及多元化、趣味性的授课方法,教学甚至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青少年可以便捷有效地获取符合自己学习兴趣的知识进行学习;同时,翻转课堂、自适应学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学习自主权,而教学有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也更加个体化,更符合学生的兴趣与需求,这都将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后,智能教育机器人的出现,使智能机器人同时扮演青少年的“老师”与“学伴”,教育机器人可以依据青少年个体认知、情感发展的不同阶段,针对性地满足青少年的学习需要,并满足其自主感、胜任感、归属感等核心需求。[14]

(三)人工智能与问题青少年的不良心理与精神障碍诊疗

研究表明,在问题青少年群体中,心理与精神障碍发生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青少年群体。在美国,心理障碍在普通青少年群体中的比例大约为20%,而这一比例在少年犯群体中则至少为普通青少年的两倍以上。[15]在我国的研究中,心理测验结果也同样显示出未成年犯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群体。[16]问题青少年的不良心理与精神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问题青少年群体常伴有不良情绪与情绪障碍等。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罪错少年往往具有较为严重的负性情绪,如愤怒、恐惧、抑郁、自杀意念等,并且伴随情绪的不稳定,如焦躁不安、高冲动性以及较强攻击性等易激惹特征。[17]中国的一项对未成年犯心理状况的研究显示,未成年犯在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等情绪方面显著高于正常少年群体,同时未成年犯也普遍存在人格障碍,表现出冷漠、内向、固执、攻击性、情绪不稳定等特征。[18]另一项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罪犯的抑郁发生率高达72.6%,而自杀意念检出率达到12.8%。[19]

其次,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和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是问题青少年群体中较常见的两种精神障碍类型,且这两种障碍经常合并发生。品行障碍以攻击他人、破坏财物、欺诈和盗窃等为主要症状,常会直接导致违法犯罪行为。并且品行障碍儿童常常伴有冷漠、缺乏共情,对他人漠不关心等,因此更难以被矫正。品行障碍如果未能及时矫正与治疗,将会发展为危害更大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我国的一项关于男性青少年罪犯心理障碍的调查显示,在暴力犯罪的青少年罪犯中,不同地区样本的品行障碍的患病率介于69.1%~86.6%。[20]ADHD则以注意力难以集中、多动和易冲动为主要特点。ADHD对青少年的学业表现、认知功能、社会关系都会造成显著破坏。在美国,普通学校儿童中ADHD的患病率在3%~5%之间,而在罪错少年群体中则达到16.6%~21.4%。在中国,在少年犯群体中ADHD的患病率达到31.04%,明显高于普通人群。[21]

基于这种情况,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的智能医疗及其相关智能产品,可以服务于问题青少年的不良心理与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矫正治疗。首先,对于情绪不良与情绪障碍的青少年,基于人工智能的“社交机器人”与“陪伴机器人”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社交机器人”与“陪伴机器人”是两种可以满足人类部分情感需求的智能机器人,它们可以一定程度上满足人类的情感与社会活动的需要,通过表情和身体表达等拟人交互活动,带给人们快乐的体验,与人类建立亲密关系等。[22]随着人机情感交互技术的愈加成熟,社交与陪伴机器人可以营造更积极的情感氛围,改善或治疗个体的不良情感,对抑郁、焦虑、情绪不稳定等不良情感状态或情感障碍都将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此外,智能医疗对于问题青少年心理与精神障碍的诊疗也将发挥作用。目前研究已经证明,大脑前额叶功能紊乱与ADHD、攻击暴力行为、反社会行为、青少年犯罪呈现相关。[23]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神经认知科学相辅相成,增加了人类对大脑及神经结构与功能的认识,也为解决脑神经功能缺陷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2013年美国政府“通过推动创新型神经技术开展大脑研究”(Brain Research through Advancing Innovative Neurotechnologies)的计划,旨在探索人类大脑工作机制,开发脑科疾病的治愈方法,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协同发展。[24]最后,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临床人员更准确地诊断与治疗问题青少年的不良心理与精神障碍。我国学者陈冰梅等人将人工智能与人工神经网络结合应用于模拟人类医学专家大脑诊断思维模式诊断儿童心理障碍,这一系统可以诊断95%以上的儿童心理障碍,包含17大类、61种常见的儿童心理障碍,如多动症、品行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此外,该诊断系统还能够对每种障碍提出处理意见。经由与资深专家的诊断结果比对,该系统的诊断符合率为99%。[25]

二、人工智能与问题青少年管理的新思考

(一)人工智能与问题青少年的管理技术

1.基于图像理解的智能安防技术

基于图像理解的智能安防技术是一种利用人工智能对视频、图像进行存储和分析,从中识别安全隐患并对其进行处理的技术,主要包括提取检测画面目标,并区分不同事件的打架检测、人员聚集分析等技术,以及对画面中特定物体进行识别的车辆检测、人脸检测等技术。[26]这些技术可以服务于对问题青少年群体的管理。例如,打架检测、人员聚集分析等技术,可以应用于校园死角、城乡接合部等高风险区域,用于及时识别并预警可能产生的攻击暴力行为、非正常聚众行为等,防患于未然,降低问题青少年出现违法犯罪、越轨行为的概率,并帮助相关人员及时介入干预,降低问题行为所造成的危害性;而车辆、人脸识别等技术,则可以帮助相关人员识别、追踪、监管高风险的问题青少年等。

2.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的行为预测模型

在智能警务与犯罪预防领域,通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将现实中某些现象或规律转化为数据,进行大规模的数据分析和建模,可以实现对行为及其所导致结果的推导、预测等,实现智能化的预警机制与安全监测,将对问题青少年的管理进一步提早到预警、预防的层面。例如,有学者提出可以基于贝叶斯网络——一种不定性因果关联模型,建构精神障碍者暴力危害行为的智能预警模型,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该模型可以基于观测到的某些风险因素,如作息不正常、情绪不稳定、拒绝服药等表现,去预测个体出现攻击暴力行为的可能性。[27]

3.智能的心理评估技术

在对问题青少年的矫正与管理中,相关人员经常应用心理测验等评估的方法,对个体危险性与需求进行评估,以便进行个体化的矫正与管理。传统的纸笔测验往往以文字符号为载体,非常依赖被测试者的个人理解能力与自觉,且很难识别被测试者的故意隐瞒、撒谎等态度、行为。目前,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如表情识别、声音检测等技术进行个体人格与心理健康状况的测量已成为可能。加夫里列斯库(M Gavrilescu)基于个体差异性建立了一种新型的面部识别系统,可以有效降低欺骗性。在此基础上,加夫里列斯库与同事提出了一种面部特征分析系统,用以预测人们的16种人格因素(16PF)。该系统能够在1分钟内准确预测个体的16PF人格,比16PF人格问卷更快速实用,适合于短时间内预测人的个性特征。[28]这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测量,更便捷、真实,能较准确地反映问题青少年的真实风险与需求,有助于相关人员更有效地为其制定个体矫正与管理计划,并对其矫正质量、再犯风险等因素作出更客观的评估。

(二)人工智能与问题青少年的智能化管理模式

对于卷入司法体系的问题青少年,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变革传统的、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使集灵活、快速、长效、共享、预测等特点为一体的智能化管理模式成为可能。

在问题青少年进入司法体系的初期,公、检、法等相关部门就可以利用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生物特征采集与识别技术,为问题青少年建立个人身份信息档案。同时,人工智能的心理评估技术与行为预测技术等,可以更加客观真实地评估与预测未成年犯的个体危险性与需求,这些评估与预测的结果也将记录在电子档案中,成为其个体化矫正方案制定、矫正效果评估的重要参考。

在矫正的过程中,对问题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状况的评估与预测也将持续跟进,其结果将在智能档案中及时更新,矫正人员可以依据问题青少年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矫正计划。基于智能技术的电子档案省去了传统档案在各部门、人员之间调度与交接过程,使有关青少年的个人身份识别信息,风险与需求的变化情况,历经的司法步骤等信息,清晰、准确,变更及时,对罪错少年的矫正与管理更加灵活、专业,并具有连贯性。此外,全国性智能管理平台的建立,将有助于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对罪错少年的联动管理,促进矫正经验的交流与信息共享,加强个体化矫正水平,实现全方位的社会帮扶机制。

对于刑释解矫的问题青少年,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大数据,可以实现对他们的长效追踪管理,跟踪刑释人员的社会融合情况,预测其再犯风险等,实现智能的长效管理机制。对于在刑释解矫后有某些需求的问题青少年,可为其提供必要的社会帮扶与预防性措施。例如,对于失学、失业青少年可协调其就学或提供针对性的就业信息与培训;而对于表现出再犯风险的青少年,社区、司法所人员等可以对其进行预防性的矫正干预,防止再犯。同时,前文所述的智能医疗、情感交互等人工智能技术,也可以有效帮助刑释解矫的青少年及其家庭尽快恢复健全的社会功能与家庭功能。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现代社会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变革。本文从人工智能与问题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学业发展、不良心理与精神障碍诊疗等矫正领域,以及人工智能与问题青少年的管理技术、管理模式等方面,探析了人工智能方法技术在问题青少年矫正与管理方面的应用,这其中的一些技术已经应用于实践,比较成熟,另一些则是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是时代的大势所趋,在人工智能的时代潮流中,各国都积极应对,抢占先机。对问题青少年的矫正与管理也应顺应时代,求新思变,寻求与人工智能技术方法的有效结合,从而提升完善对问题青少年的矫正与管理水平。

另一方面,必须看到的是,本文所探析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都是建立在理想状态下的愿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人工智能与问题青少年矫正与管理的结合,必须克服许多技术与伦理难题。

猜你喜欢
矫正青少年人工智能
青少年发明家
宽带发射机IQ不平衡的矫正方法
攻心治本开展社区矫正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