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与CT 增强扫描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效果比较

2020-01-10 06:43周娜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6期
关键词:胆囊癌符合率息肉

周娜娜

胆囊息肉样病变也称为胆囊隆起样病变,是胆囊壁向胆囊腔内突出或者隆起,根据病理性质分为胆囊癌性息肉,炎症息肉,腺瘤样息肉等,胆囊息肉样病变多为良性病变,有恶性倾向和恶性病变的比例约占5%~6%,胆囊癌发现时大多为晚期,症状隐匿,5 年生存率较低,因此早期对胆囊息肉样病变进行良性、恶性的判断异常重要[1,2]。临床对胆囊息肉样病变是否有恶变常通过彩超进行判断,如短期内增大,病灶血流丰富则多判断为恶性[3]。为探讨彩超与CT 增强扫描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效果,本院对60 例手术治疗经病理诊断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60 例患者的彩超及CT 增强扫描的影像资料,探讨两种检查的诊断效果,现将研究结果进行汇总,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6 年7 月~2019 年6 月手术治疗的60 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做为观察对象,患者均经手术后病理诊断为胆囊息肉样病变,其中男37 例,女23 例;年龄39~76 岁,平均年龄(55.17±6.95)岁。恶性病变12 例,男7 例,女5 例;年龄45~76 岁,平均年龄(57.30±6.24)岁;良性病变48 例,男30 例,女18 例;年龄39~74 岁,平均年龄(52.70±7.10)岁。60 例患者中有42 例患者经常有上腹饱胀,不适以及轻微疼痛症状;3 例有急性腹部疼痛病史;15 例无明显临床症状,常规体检时发现。60 例患者术前均行彩超及CT 增强扫描检查,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2 方法

1.2.1 彩超检查 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检查,探头频率为2.5~5.0 MHz,患者于晚餐后不进食空腹8~12 h,于晨起进行彩超检查,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或左侧卧位,对患者肋间及肋缘下进行多切面扫描,对患者病灶的位置、大小、形状、蒂宽以及血流情况进行仔细观察。

1.2.2 CT 增强扫描 选择螺旋CT,检查前常规禁食8~12 h,进行检查前口服300~500 ml 稀释的泛影葡胺使患者胃部充盈,每层间距为3 mm,扫描周期1 s,窗位50 Hu,窗宽250 Hu。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先行常规CT平扫,之后,应用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碘普罗胺100 ml,速度设置为2~3 ml/s,进行CT 增强扫描,于30 s、60 s实施动脉期,门脉期的扫描,将所有影像图像在PACS工作间上分析处理,进行多平面重组(MPR)以及最大密度投影(MIP)。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CT 增强扫描与彩超单独检查及联合检查的诊断符合率,CT 增强扫描与彩超识别胆囊息肉良恶性的诊断符合率。胆囊息肉样病变不同的类型病变影像学特征[4]:①胆固醇息肉:彩超显示病灶直径在4~10 mm,呈乳头状、桑葚状或是球形回声,也可以是中强回声向胆囊腔内隆起,可发生于胆囊的任何位置。有蒂、基底窄、血流信号不清;CT增强扫描显示动脉期无显著强化,门脉期轻度强化,延迟期强化减退。②胆囊炎性息肉:形态与胆固醇息肉相似,多伴胆囊结石,彩超示胆囊病灶内部有微弱回声区,CT 增强扫描各期与胆固醇相同。③胆囊腺瘤:病灶直径在11~15 mm,彩超显示呈单发,小结节状,病灶内可有点状血流信号;CT 增强扫描显示动脉期呈轻度强化,门脉期强化增强,延迟期强化减退。④胆囊腺癌:病灶直径>16 mm,彩超显示病灶呈菜花结节,在胆囊腔内突入,基底宽大,胆囊壁有粗糙、中断、增厚表现,病灶有动脉血流信号;CT 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不均匀,强化明显,门脉期病灶均匀,强化减退,延迟期病灶不均匀,强化减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 增强扫描与彩超单独检查及联合检查的诊断符合率 术后经病理确诊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60 例患者,术前经彩超确诊48 例,诊断符合率为80.0%(48/60);术前经CT 增强扫描确诊44 例,诊断符合率为73.3%(44/60);经二者联合检查确诊56 例,诊断符合率为93.3%(56/60)。联合检查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单一彩超或单一CT 增强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CT 增强扫描与彩超识别胆囊息肉良恶性的诊断符合率 术后经病理确诊为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12 例,彩超确诊9 例,诊断符合率为75.0%;CT 增强扫描确诊11 例,诊断符合率为91.7%。术后经病理确诊为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48 例,彩超确诊41 例,诊断符合率为85.4%;CT 增强扫描确诊33 例,诊断符合率为68.8%。对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彩超具有优势,对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CT 增强扫描具有优势,二者可以互补,可增强诊断符合率。

3 讨论

胆囊息肉样病变有胆囊腺瘤、胆囊息肉等多种类型,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外界环境的改变,有发病率有上升趋势[5]。随着现代医疗仪器设备的进步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检出率也不断提高,胆囊息肉的患者常会出现季肋间疼痛,上腹不适,喛气等消化不良,肠管积气的临床表现,尤其患者进食油腻食物,更容易出现疼痛,可以诱发出现胆绞痛[6]。胆囊息肉样病变大多为良性,但也有潜在恶性及恶性病变。因此,对胆囊息肉样病变早期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及愈后意义重大。据研究发现[7,8],胆囊癌发病的患者中约有20%~25%的患者为息肉样胆囊癌,而胆囊癌因发病隐匿,症状无特异性,被诊断时往往已中晚期,经治疗的胆囊癌患者5 年生存率也较低,因此,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早期诊断良、恶性病变在临床工作中意义非凡。对胆囊息肉样病变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为彩超,彩超检查的优势为无创、可反复损伤、安全性高、费用低等,彩超可观察胆囊息肉的大小、形态、血流[9]。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CT 增强扫描广泛应用于种种疾病的诊断中,CT 增强扫描因静脉注射了造影剂,血流中含碘量在稳定的水平,能将机体各器官及病灶部分清晰显示[10]。

本院对60 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手术患者进行观察与研究,60 例患者术后经病理诊断为胆囊息肉样病变,对患者的术前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0 例患者术前经彩超确诊48 例,诊断符合率为80.0%(48/60);术前经CT 增强扫描确诊44 例,诊断符合率为73.3%(44/60);经二者联合检查确诊56 例,诊断符合率为93.3%(56/60)。联合检查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单一彩超或单一CT 增强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 例患者中有恶性病例12 例,彩超诊断符合率为75.0%(9/12),CT 增强扫描诊断符合率为91.7%(11/12);有良性病变48 例,彩超诊断符合率为85.4%(41/48),CT增强扫描诊断符合率为68.8%(33/48)。由此可见,彩超对胆囊息肉样病变中良性病变鉴别能力明显高于CT增强扫描,对恶性病变的鉴别能力低于CT 增强扫描,原因为彩超检查因受到仪器灵敏度、操作方法、患者体态,合并有结石泥沙病灶内有无较大血生生长等因素的影响,易造成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漏诊,此次恶性病变漏诊3 例,后经CT 增强扫描后确诊。将二者联合应用,能明显提高诊断符合率,利于患者的后续治疗,减少漏诊误诊率,适宜临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胆囊癌符合率息肉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miR-142-5p通过CCND1调控胆囊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microRNA在胆囊癌中的作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多层螺旋CT与MRI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