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0-01-10 09:11徐骞邱丽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4期
关键词:病史阿托口服

徐骞 邱丽莎

高血压肾损害是由原发性高血压所导致的肾脏小动脉或肾实质损害,为高血压常见并发症之一,且一旦肾功能障碍进展至尿毒症期,将增加治疗难度及死亡风险[1]。绝大多数临床高血压肾损害以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为主,其发生与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呈正相关,故针对该病应提倡及早诊治,以尽快缓解肾损害、保护肾功能。他汀类药物除强力降脂作用外,还兼具保肾、抗氧化、抑制炎症反应、清除氧自由基等多重功效,尤其符合本病治疗要求[2]。为明确不同剂量阿托他伐汀治疗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的疗效差异,现将本院80 例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患者分组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 年3 月~2017 年12 月于本院诊治的80 例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A、B、C、D 组,每组20 例。A 组男11 例,女9 例;年龄44~76 岁,平均年龄(63.28±7.14)岁;高血压病史1.0~12.0 年,平均高血压病史(3.5±2.9)年;高血压分级:Ⅰ级3 例、Ⅱ级13 例、Ⅲ级4 例。B 组男12 例,女8 例;年龄45~77 岁,平均年龄(64.15±6.22)岁;高血压病史1.5~11.0 年,平均高血压病史(3.2±2.7)年;高血压分级:Ⅰ级4 例、Ⅱ级13 例、Ⅲ级3 例。C 组男10 例,女10 例;年龄47~75 岁,平均年龄(63.57±6.73)岁;高血压病史1.0~12.0 年,平均高血压病史(3.6±2.9)年;高血压分级:Ⅰ级3 例、Ⅱ级14 例、Ⅲ级3 例。D 组男9 例,女11 例;年龄46~76 岁,平均年龄(64.23±6.91)岁;高血压病史1.0~11.5 年,平均高血压病史(3.3±2.8)年;高血压分级:Ⅰ级5 例、Ⅱ级12 例、Ⅲ级3 例。四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史、高血压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四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将血压维持在<130/80 mm Hg(1 mm Hg=0.133 kPa)范围内;同时配合饮食、运动干预[3]。A 组给予常规治疗,给予氨氯地平片,口服,1 次/d,5 mg/次;氯沙坦片,口服,1 次/d,60 mg/次。B、C、D 组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片;B 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片,口服,10 mg/次,1 次/d;C 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片,口服,20 mg/次,1 次/d;D 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片,口服,40 mg/次,1 次/d,三组均为餐后1 h 口服[4]。四组均连续治疗6 个月,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

1.3 观察指标 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后肾脏血流动力学指标(EDV、PSV、RI)、肾功能指标(mAlb、β2-MG)水平、炎性因子(TNF-α、hs-CRP)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四组患者肾脏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A 组EDV、PSV、RI 分 别 为(18.52±5.15)cm/s、(47.54±14.49)cm/s、(0.63±0.12),B 组 分 别 为(20.98±5.24)cm/s、(54.43±15.21)cm/s、(0.56±0.14);C 组分别为(23.18±1.30)cm/s、(59.85±10.32)cm/s、(0.55±0.09),D 组 分 别 为(25.78±5.65)cm/s、(70.27±19.52)cm/s、(0.49±0.08)。D 组EDV、PSV 明显高于A、B、C 组,RI 显著低于A、B、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四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A 组mAlb、β2-MG 分别为(55.28±27.94)mg/24 h、(496.24±66.35)μg/L,B 组分别为(46.69±17.58)mg/24 h、(448.31±66.62)μg/L,C 组分别为(37.83±10.49)mg/24 h、(380.48±45.21)μg/L,D 组分别为(30.26±12.53)mg/24 h、(340.87±40.46)μg/L。D 组mAlb、β2-MG 水平均明显低于A、B、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四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A 组TNF-α、hs-CRP 水平分别为(61.34±13.42)pg/ml、(4.67±1.87)mg/L,B组分别为(52.21±9.32)pg/ml、(3.62±1.28)mg/L,C 组分别为(41.36±8.85)pg/ml、(2.37±1.01)mg/L,D 组分别为(34.82±7.83)pg/ml、(1.84±0.52)mg/L。D 组TNF-α、hs-CRP 水平均显著低于A、B、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血压是肾脏损害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可以增加肾脏疾病的发病率以及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和致死率。反之,肾脏损害又加重高血压,从而形成恶性循环[5]。本病应重在预防,积极治疗高血压是关键。将平均动脉压控制在<100 mm Hg 才能有效地预防高血压肾损害发生,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发生后,控制高血压仍是延缓肾损害进展的关键。因此,应对高血压肾损害尽早诊断和治疗,尽量应用具有肾脏保护作用的降压药物。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发病机制主要为肾小动脉硬化、血管活性物质平衡失调而致肾血流动力学异常,进而引致肾脏损伤[6]。RI 和mAlb 是反映肾功能损害程度的重要指标,前者属血流动力学领域,常用于判断肾功能早期损伤情况;后者属肾功能检查指标,常用于反映肾脏异常渗漏蛋白质[7]。阿托伐他汀[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属一类多效性药物,可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清除血清胆固醇,进而抑制载脂蛋白合成。目前该药降脂、保肾作用已为临床多方证实,且广泛用于临床多个医疗领域[8]。

阿托伐他汀与其他他汀类降脂药一样均为选择性、竞争性人工合成的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可抑制肝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减少胆固醇合成,增加肝脏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合成[9],加速LDL 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分解,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合成,降低LDL、循环免疫复合物(IC)和甘油三酯(TG)[10]。该药可通过口服迅速吸收,用药后1~2 h 达高峰血浓度,且不受服药时间与食物影响,生物利用度30%,T1/2 为20~30 h,经肝细胞色素P450 3A4 代谢后随胆汁排泄,20%由尿液排泄[11]。

本研究中,D 组患者实施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片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相较于A 组(常规治疗)、B 组(小剂量阿托伐他汀)、C 组(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而言,D 组肾脏血流动力学EDV、PSV 指标明显高于A、B、C 组,且RI 指标显著低于A、B、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 组肾功能指标mAlb、β2-MG 水平均明显低于A、B、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 组炎性因子水平TNF-α、hs-CRP 水平显著低于A、B、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片治疗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效果更佳,更益于改善肾功能、血流动力学、炎性因子指标水平,临床应用可通过适当增加药量提升疗效。

猜你喜欢
病史阿托口服
超声造影与MRI增强扫描对不确定性盆腔肿块良恶性判断的比较研究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经常口服避孕药和使用节育环的女性何时怀孕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口服避孕药会致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