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质液体石蜡储罐的管理

2020-01-14 08:26杨文盛山西潞安天达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山西襄垣046200
化工管理 2020年16期
关键词:罐顶重质罐区

杨文盛(山西潞安天达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山西 襄垣 046200)

0 引言

重质液体石蜡因其凝点高,常温条件下极易凝固,会对生产过程中的储存与输送环节带来不便。为防止此类现象发生,需对存放重质液体石蜡的储罐添加伴热。一旦储罐发生冒油气现象,冒出的油气遇冷后凝结成油蜡,渗入到罐顶或罐壁的保温棉内。被浸油的保温棉,长时间在罐体伴热的高温烘烤下致使浸油部位冒烟或起火,引发储罐着火事故。为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主要针对重质液体石蜡储罐冒油气致使着火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1 重质液体石蜡的理化特性及存储条件

重质液体石蜡常温条件下无嗅无味,状态为白色或浅黄色固体,加热后略有石油臭,状态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密度比重在0.860~0.905(25℃),凝点在30~40℃,自燃温度为270℃,不溶于水、甘油、冷乙醇,溶于苯、乙醚、氯仿、二硫化碳、热乙醇等。

根据重质液体石蜡的理化特性,为防止本品在储罐内凝固,影响生产过程中的输送,对存放重质液体石蜡的储罐加装伴热和保温措施。储罐伴热可分为储罐内伴热和外盘管伴热,由于内伴热不便于检查,出现泄漏容易造成冒罐现象,为防止此类现象发生,重质液体石蜡储罐均采用外盘管伴热。

2 重质液体石蜡储罐着火原因分析

2.1 对储罐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

基于对存放重质液体石蜡的储罐加装了罐体伴热和保温措施,储罐长期处于高温、高压的状态,加之工作人员对储罐安全附件日常检查维护的疏忽,容易使罐顶呼吸阀和呼吸人孔的垫片发生变形和老化,使储罐在正常操作压力下,罐顶呼吸阀及呼吸人孔存在冒油气现象。因阀盘保护帽或法兰面受损,安装后存在泄漏现象,也会造成罐顶呼吸阀和呼吸人孔存在冒油气现象。对储罐安全附件及罐顶的巡检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储罐在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致使油气所凝结的液体油蜡得不到及时清理,积少成多渗入保温棉内,造成安全隐患。

储罐蒸汽伴热温度得不到有效控制,致使储罐温度过高,罐顶因油气冷凝后的液体油蜡和被浸油的保温棉长期处于高温状态下,达到着火点后发生自燃,引发储罐着火事故。

2.2 员工思想麻痹大意

员工思想上麻痹大意,对储罐日常运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模糊不清,无法及时察觉到储罐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

2.3 装置间信息交换不及时,操作不规范

储罐在接收重质液体石蜡后,为确保管线畅通,防止重质液体石蜡冷却后造成管线凝堵,为后续的输送及生产带来不便,上游装置员工会对送料管线进行扫线作业,因频繁作业与罐区人员沟通不及时,且扫线压力较高,造成罐内压力增高,引发储罐冒油气。存储过程中因储罐切水不及时,致使重质液体石蜡下存在水垫层,由于来料温度高,罐内的水被瞬间加热汽化,体积迅速增加导致形成储罐突沸、压力升高,造成储罐震动且罐顶冒出大量油气。

3 防范措施

3.1 加强储罐隐患排查治理

储罐作为罐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检查是发现危险源的重要途径,是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伤害的重要方法。管理使用好储罐,提高储罐管理水平,加强巡检检查力度,对促进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为加强储罐管理,防止重质液体石蜡储罐着火事故的发生,就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出以下整改措施:

①使用蒸汽对罐顶和罐壁残留油蜡进行清理,对罐顶和罐壁已浸油的保温棉,以及罐顶原有伴热管线的保温棉和铝皮进行拆除和更换处理;

②合理投用伴热,严禁伴热超温,伴热温度控制在120~170℃,夏季适当降低伴热温度;

③在罐顶放置灭火器,并利用罐顶氮封供气管线为罐顶呼吸人孔制作氮气保护措施;

④在呼吸阀和呼吸人孔周围制作接油盒,做好接油措施,并定期清理;

⑤定期更换呼吸阀和呼吸人孔垫片,防止在正常操作压力下油气外泄;⑥定期对储罐安全附件进行校验、检查、维护、保养工作。(2)定期对所有储罐进行检查,并对整改的问题及时整改、验收,保证隐患治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3)控制储罐运行指标正常,加强对储罐的监控,加大现场巡查力度,定时定点对罐顶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现场人员合理分配时间,保证每班对存放重质液体石蜡储罐的罐顶巡检至少两次,并做好相应巡检记录。同时在对储罐巡检时要与中控人员核对储罐就地压力、温度、液位与远传是否一致,若发现罐顶接油盒内有油污,及时进行清理,并汇报罐顶安全附件所存在的问题,联系检维修人员及时处理。

(4)储罐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储罐温度、压力、液位,维持储罐各项指标在正常范围内,严禁储罐超温、超压、超液位状态下运行,对于储罐异常指标,要做好记录和汇报工作。

3.2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通过开展经常性安全教育,使员工和管理人员及时弥补自身不足,改善自身存在缺点,管理人员利用班后会时间组织班组人员,通过学习相关的安全防护知识,火灾的相关案例,对火灾的发生情形进行说明和剖析,从而加强相关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力求广大职工在安全意识上真正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观念转变。

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演练(优先考虑双盲演练),不定时抽查演练的质量,对整个演练过程进行评估,撰写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对应急预案进行修改和优化;对于演练规范的不足方面,要通过不断改进演练形式,健全完善应急演练机制,让演练更加紧贴实战需要,真正实现由“演”到“练”的转变。

3.3 开展标准化作业培训,加强与上游装置的沟通协调

(1)按科学的作业标准,规范各岗位、各工种作业人员的行为,是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防范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以岗位标准为主要培训内容,组织落实班后培训工作,坚持“干什么、学什么、会什么”的原则,多层次、多形式、多环节开展有针对性的全员标准化操作技能培训,从管理人员到一线作业岗位全员参与,采用集课堂教学、现场实际操作指导、观摩学习、案例分析、技术演练、多媒体教学为一体的培训方式,快速实现培训目标,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员工学习的兴趣。

(2)加强上下游装置的沟通协调,有效减少因信息交换不及时引发的事故,针对重质液体石蜡的接收和扫线作业,主要有以下措施:

①储罐在接收重质液体石蜡时,严格控制流量,避免流量过大引起储罐压力升高或波动,若发现储罐压力、温度升高过快或超出储罐正常温度指标时,要立刻通知上游装置降低送料量和送料温度,必要时停止送料流程;重质液体石蜡接收完毕,静置2h 后要对接收物料的储罐进行切水作业,确保重质液体石蜡储罐内无水垫层,作业时严格按照切水作业标准执行。

②当储罐完成接收,需进行扫线作业时,上游装置扫线人员及时通知罐区中控人员,罐区中控人员接到通知后,告知罐区现场工作人员,接收罐准备扫线作业注意观察储罐变化;

③罐区中控人员确认可以扫线后,通知上游装置扫线人员开始扫线,扫线人员缓慢开启阀门,严格控制扫线压力并时刻保持与罐区中控人员的联系;

④扫线作业过程中,罐区中控人员密切注意储罐液位和压力曲线变化,当罐内液位无变化,压力开始上涨即管线已扫通,扫通后立即通知上游装置扫线人员停止扫线作业;

⑤上游装置扫线人员接到通知后,关闭阀门并通知罐区中控人员扫线作业完毕;

⑥罐区中控人员收到通知后,告知罐区现场人员检查储罐呼吸阀及呼吸人孔有无异常,与罐区现场人员核对储罐就地温度、液位、压力与远传是否一致,若指标异常及时通知相关人员采取相应措施,并做好记录。

4 结语

从根源上消除重质液体石蜡储罐隐患和加强日常管理工作是确保重质液体石蜡储罐安全的重要手段。加强装备与管理并重,规范现场人员操作杜绝违章行为,提高现场人员对设备日常检查和维护的质量,确保运行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才能有效避免重质液体石蜡储罐安全事故的发生。

猜你喜欢
罐顶重质罐区
基于EEMUA 159的常压储罐罐顶风险评估
洛阳石化一催化装置首次回炼罐区环丁砜污水创效益
咸丰重质碳酸钙的干法改性研究
突发事件链的罐区定量风险分析
基于FMEA 的低温乙烯罐区运行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原油缓冲罐罐顶的腐蚀与防护对策
大型LNG储罐罐顶气压顶升作业动力系统的设计与控制
硬脂酸钠对重质碳酸钙的干法改性研究
100m3贮罐球拱顶的失稳修复
国家公园建设重质不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