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EGFL7蛋白与EB病毒标志物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

2020-01-15 08:21令狐颖胡德峰岳凤娟赵汝波
吉林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鼻咽癌阳性血清

令狐颖,胡德峰,岳凤娟,赵汝波,续 华

(贵州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贵州 贵阳 550002)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是起源于鼻咽部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他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亦是一种与遗传密切相关的多基因参与、环境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恶性肿瘤。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鼻咽癌的发生也与EB病毒(EBV)的感染十分相关[1]。尽管鼻咽癌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但鼻咽癌的发病机制仍然不是十分明确。目前临床上关于鼻咽癌的诊断主要以针刺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为主。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对高危人群进行血清EBV-DNA及EBV抗体的检测也可以作为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近年来,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Epidermal growth factor-like domain 7, EGFL7)是内皮细胞分泌的特异性因子,EGFL7在内皮细胞生长、黏附及血管床结构改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多项研究发现EGFL7在喉癌、乳腺癌、肺癌、肝癌及胃癌等肿瘤类型中均高表达[2]。EGFL7作为一个新的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胃癌等方面的诊断、疗效评估研究较多。然而其在鼻咽癌中的诊断作用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对鼻咽癌患者肿瘤转移前后血清中的EGFL7、EBV-DNA和血清病毒衣壳蛋白抗原IgA (viralcapsid antigen-IgA, VCA-IgA) 的水平进行检测,探讨其在鼻咽癌诊断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肿瘤科2015年3月~2017年4月在诊断并治疗的鼻咽癌复发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及鼻内镜确诊。其中未转移的患者为20例,转移的患者为18例。另选取我科健康体检者20例,其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32~50岁,平均(36.5±5.4)岁,将其作为对照组。再选取我院耳鼻喉科治疗的人群,且EBV抗体阳性,且未患鼻咽癌的患者30例,如鼻出血、眩晕、耳鸣、耳炎患者等,将其作为EBV阳性组。抽取每名研究对象外周血10 ml,分离血清后置于-70 ℃冰箱中冷冻并保存待检。

1.2检测方法:采用艾博抗上海贸易有限公司的ELISA试剂盒检测VCA/IgA和EGFL7的表达,并采用北京普朗酶标仪进行定量分析,在450 nm波长处检测吸光度值。结果判断:VCA-IgA的测定值S/CO>1.0判定为阳性。EGFL7采用标准曲线计算得到定量结果。采用广州达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PCR试剂检测EBV-DNA水平,扩增EBV基因的BamHI-W片段。当扩增结果>500拷贝/ml为EBV-DNA阳性。

2 结果

2.1各组EBV-DNA、VCA-IgA和EGFL7水平的比较:三组患者的EBV-DNA、VCA-IgA和EGFL7水平如表1所示。可见鼻咽癌组患者的EBV-DNA、VCA-IgA和EGFL7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鼻咽癌转移与未转移之间EBV-DNA、VCA-IgA和EGFL7水平比较:对鼻咽癌转移与未转移患者之间的EBV-DNA、VCA-IgA和EGFL7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有转移的鼻咽癌患者,其血清EBV-DNA、VCA-IgA和EGFL7水平均显著高于未转移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未转移组上述三个指标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各组EBV-DNA、VCA-IgA和EGFL7水平比较

表2 鼻咽癌转移与未转移之间EBV-DNA、VCA-IgA和EGFL7水平比较

2.3三组患者血清VCA-IgA和EGFL7表达水平的相关分析:三组患者血清VCA-IgA和EGFL7表达水平的相关分析如表3所示,可见鼻咽癌组患者血清VCA-IgA和EGFL7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BV阳性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VCA-IgA和EGFL7表达则无明显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各组患者血清VCA-IgA和EGFL7表达水平的相关分析

3 讨论

鼻咽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以低分化的鳞癌为主要病理类型。尽管鼻咽癌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已有数十年,但其早期症状较为复杂,发生机制也较为复杂。EB病毒感染被认为是鼻咽癌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当患者存在一些鼻咽癌的相关症状和临床表现时,常采用EB病毒学检测来评估患者是否需要进一步确诊鼻咽癌。EB病毒血清学的检测有助于指导临床进一步的诊断及治疗。VCA-IgA检测现在仍然作为鼻咽癌血清学诊断的常规方法,并广泛应用于鼻咽癌高危人群的筛查[3]。

鼻咽癌的生长、浸润及转移等生物学行为与肿瘤细胞自身无限增殖能力有关,需要从周围组织中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来维持。在肿瘤生长的早期,营养物质可通过扩散等方式来维持肿瘤的生长,但随着肿瘤体积的不断增大,这种扩散供能的模式逐渐退化,转而需要新生血管来维持肿瘤生长。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新生血管的形成是肿瘤生长、浸润及转移的必要条件,肿瘤内新生血管的形成则为肿瘤细胞进入循环系统及远处转移提供了条件[4]。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分泌型蛋白,其结构中包含两个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 (Epidermal growth factor-like domain) 并在进化中高度保守。EGFL7被证实在胚胎血管发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EGFL7能够显著增强成纤维细胞及内皮细胞的运动迁移能力,其在胚胎组织中EGFL7高水平表达,在成熟组织中几乎不表达,而在肿瘤等增殖性组织中呈高度上调[5]。

本研究通过对EBV感染常用检测指标和新的肿瘤标志物结合分析发现,Egfl7蛋白在鼻咽癌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通过研究发现鼻咽癌组患者的EGFL7、EBV-DNA和VCA-IgA和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有转移的鼻咽癌患者,其血清EGFL7、EBV-DNA和VCA-IgA水平均显著高于未转移的患者。并且在鼻咽癌患者中,其EGFL7与VCA-IgA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孙琦等对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对比研究,认为检测血浆EBV-DNA和VCA-IgA含量对监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复发和转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5]。

综上所述,检测血清中EBV-DNA和EGFL7蛋白在鼻咽癌的早期诊断,以及EGFL7蛋白判断鼻咽癌是否转移中有一定价值。EGFL7蛋白是否可以用来作为鼻咽癌的预后评估指标,还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鼻咽癌阳性血清
食品核酸阳性情况为何突然变多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中医药治疗鼻咽癌研究进展
抛开“阳性之笔”:《怕飞》身体叙事评析
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甲亢病的131I 治疗与甲减关系
鼻咽癌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hrHPV阳性TCT阴性的妇女2年后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