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01-15 08:57叶科军
吉林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血气早产儿呼吸机

邵 俞,叶科军

(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儿科,浙江 余姚 315400)

新生儿呼吸暂停综合征是指新生儿呼吸暂停时间超过20 s,并伴有心率减慢(低于100次/min)或出现青紫、血氧饱和度和肌张力低下[1]。资料显示[2]早产儿呼吸暂停与出生体重、胎龄成反比关系,胎龄越低,体重越低呼吸暂停发生率越高,早产儿呼吸暂停发生率20%~30%,极低出生体重儿可达50%,超低出生体重儿则达90%。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低于1 500 g,且各个器官组织发育尚不完善,易并发各种疾病,如呼吸暂停综合征,一旦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可导致肺出血、呼吸衰竭、脑损伤等疾病,使神经发育受损[3],甚至猝死等严重后果。频繁的呼吸暂停对早产儿的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严重影响早产儿的预后[4]。呼吸暂停发病原因为患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对低氧、高碳酸血症的呼吸反应不敏感,以及肺牵张反射过度抑制等造成[5]。目前使用无创呼吸支持模式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综合征取得良好的效果,而无创正压通气不需要通过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人工通道,是使用鼻面罩相连患儿和呼吸机,供给正压支持的一种辅助通气方式。与有创呼吸支持相比,可有效降低气管插管率,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及降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6]。本研究选取我院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暂停综合征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模式,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16年7月~2018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中选取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31例。观察组男16例,女15例,胎龄评估29~33周,平均(31.5±2.1)周,体重1 010~1 449 g,平均(1 216.5±157.9)g。对照组男15例,女16例,胎龄评估29~33周,平均(31.4±2.1)周,体重1 022~1 428 g,平均(1 224.6±149.7)g。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检查确诊为早产儿呼吸暂停综合征;②均是出生7 d内发病;③胎龄均低于35周;④出生时体重均高于1 000 g且低于1 500 g;⑤出生后均可自主呼吸;⑥家属均了解本次研究方案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并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由于低体温、低血糖、酸中毒等诱因致病者;②遗传性疾病;③严重呼吸衰竭,必须进行气管插管;④伴胎粪吸入综合征、颅内出血等疾病;⑤呼吸系统先天性畸形患儿。

1.2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药物、稳定内环境、营养支持、对症支持等治疗措施。对照组给予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治疗,婴儿呼吸机(生产厂家:瑞士ACUTRONIC,型号:FABIAN),初调参数:Ti 0.4~0.45s,RR 30~40次/min,PEEP 4~6 cm H2O(1 cm H2O=0.098 kPa),PIP 8~12 cm H2O,FiO20.3~0.5,根据血气分析、SpO2调节参数(上线PEEP≤8 cm H2O,PIP≤14 cm H2O,FiO2≤0.6),维持SpO288%~93%之间,不高于95%,PaO2>50 mm Hg,PaCO2<50 mm Hg(1 mm Hg=0.133 3 kPa),当参数降至FiO2≤0.3,PEEP≤3 cm H2O,PIP≤6 cm H2O,患儿无反复呼吸暂停,血气分析无异常持续24 h,给予撤机。对照组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模式治疗,婴儿呼吸机(生产厂家:德国斯蒂芬妮(Stephanie)无创CPAP机,初调参数:PEEP 4~6 cm H2O,Flow8 L/min,FiO20.3~0.5,根据血气分析、SpO2调节参数(上线PEEP≤6 cm H2O,FiO2≤0.6),维持SpO288%~93%之间,不高于95%,PaO2>50 mm Hg,PaCO2<50 mm Hg,当参数降至FiO2≤0.3,PEEP≤3 cm H2O,患儿无反复呼吸暂停,血气分析无异常持续24 h,给予撤机。

1.3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治疗第1天、治疗第3天患儿血氧分压、血二氧化碳分压、pH值,以及并发症情况,包括气漏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脑室内出血。效果评定标准:显效:72 h内及呼吸机撤除后,未出现呼吸暂停,血气分析结果在正常范围内,胸片结果显示肺通气良好;有效:72 h内呼吸暂停<3次,呼吸机撤除后,呼吸暂停偶尔出现,但药物治疗有效,血气分析结果接近正常值,胸片结果显示肺通气一般;无效:患儿通气后呼吸暂停情况并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心率、血氧饱和度均持续降低,需气管插管给予机械通气方式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5%(29/31),高于对照组的74.2%(23/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9,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例(%)]

2.2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血氧分压、血二氧化碳分压、pH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天、第3天观察组血氧分压、血二氧化碳分压、pH值改善情况均比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2.3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发生并发症共3例(9.7%),其中气漏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脑室内出血各1例,对照组发生并发症共4例(12.9%),其中气漏综合征、脑室内出血各1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我国目前被救治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数量越来越多,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突出。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危重病,发病较紧急,病情发展迅速。呼吸暂停综合征治疗关键是患儿呼吸系统能被良好的管理,当早产儿呼吸暂停综合征得到合理治疗时,呼吸暂停症状会明显改善。在倡导无创通气的今天,无创辅助通气在临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主要适用于气管拔管呼吸支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呼吸暂停,能减少气管插管次数,能减少机械通气带来的压力伤和容量伤所造成的急慢性肺损伤[7]。

CPAP是目前安全有效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方法,通过鼻塞持续输送空气氧气混合气体,在气道上产生正压,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氧,但仍有一部分患儿治疗失败,需要有创机械通气治疗[8],BiPAP是在呼吸周期中提供吸气相和呼吸相2个不同水平的压力支持。当患儿吸气时,呼吸机送出吸气相正压,帮助患儿克服气道阻力,改善通气,减少氧耗;当患儿呼气时,呼吸机将压力降至呼气相正压,可防止气道塌陷,减轻气道梗阻,气体易于呼出[9],达到更好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更有效的提高患儿氧合,促进CO2排出[10],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CO2潴留致呼吸中枢麻痹导致呼吸暂停的发生,是CPAP的增强型,患儿呼吸做功比CPAP更少[11]。

BiPAP模式在早产儿呼吸暂停综合征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治疗中报道不多,疗效不肯定。本研究观察组给予BiPAP模式治疗,对照组给予CPAP模式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第1天、治疗第3天血氧分压、pH值明显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治疗第1天、治疗第3天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比对照组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生气漏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脑室内出血例数几乎接近,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死亡病例。说明采用BiPAP模式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暂停综合征较CPAP模式能更快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增加血氧分压、pH值,降低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防止肺泡萎陷,提高肺泡的通气功能和换气量,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效果明显,能改善患儿血气分析结果,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血气早产儿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黑珍珠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