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肿清除术与血肿穿刺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

2020-01-15 08:21曾振东范学政胡志卿易剑波
吉林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穿刺术开颅脑组织

曾振东,范学政,李 明,党 伟,胡志卿,易剑波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神经外科,广东 深圳 518106]

脑出血作为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其危害性极大,具有起病快、病情危重、致死率高等特点,近年来该病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何有效治疗一直是临床重点关注的课题[1-2]。目前治疗脑出血的主要有效方式是手术清除颅内血肿,传统的开颅清除血肿手术由于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等缺点,存在较大局限性。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近年来微创血肿穿刺手术开始在临床推广应用,并取得理想效果[3]。本研究通过对照分析血肿穿刺术与清除术的效果,以探讨治疗脑出血的最佳方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包括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4~75岁,平均(56.58±5.32)岁;平均出血量(43.19±4.86)ml。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8~74岁,平均(57.16±4.98)岁;平均出血量(43.59±4.73)ml。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4]中的标准,确诊为脑出血;②接受血肿清除术或血肿穿刺术治疗;③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严重呼吸系统疾病;②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③颅内动脉瘤或静脉畸形;④精神疾病、认知障碍。

1.2方法:观察组采用血肿穿刺术治疗:局部麻醉后在CT指示下确定血肿位置和穿刺点,并进行穿刺处理,进针深度为5 cm左右,穿刺成功后将针芯去掉,连接引流管抽出部分血肿,复查头颅CT明确引流管在血肿内后注入尿激酶溶解血肿。穿刺过程中注意尽量避开脑膜血管及大脑主要功能区,复查CT显示颅内血肿剩余量低于10 ml后可将血肿引流管拔除并缝合处理。对照组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指导其取仰卧位,将头偏向健侧45°角左右,采用马蹄形切口开颅进行血肿清除。受限将硬脑膜切开,作2~4 cm切口于额颞部皮质,再使用吸引器对血肿进行抽吸,无法抽吸的凝结血块可使用取瘤钳夹出,最后将硬脑膜覆盖并缝合处理。清除血肿时主要操作轻柔,避免强吸,术后复查CT。

1.3观察指标:①评估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②采用NIHSS评分法分别在手术前、术后4周评估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越低提示神经功能越佳;③统计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出血等。

1.4疗效评价标准:显效:颅脑CT显示血肿完全消失,生活可自理;有效:颅脑CT显示血肿基本消失,神经功能轻度损伤,生活基本可自理;无效:未达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两组疗效对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50%,与对照组90.00%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例(%)]

2.2两组NIHSS评分对比:两组手术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NIHSS评分对比分)

2.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比对照组20.00%的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例(%)]

3 讨论

脑出血主要由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血管老化等脑血管病变引起,通常在情绪激动、过度用力时突然发病,具有很高的死亡率[5]。脑出血患者颅内常存在血肿症状,该症状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其主要机制是压迫周围脑组织、升高颅内压、促使神经毒性物质释放等,因此,将脑室血肿及时清除,使之压迫快速有效缓解,减轻脑损伤,是抢救患者的关键[6-7]。

目前治疗脑出血患者主要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微创穿刺引流术,不过何种术式应用价值更高,尚需进一步研究总结[8]。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是以往治疗脑出血的主要方式,其通过全身麻醉开颅在直视下清除血肿,根据实际情况去留骨瓣,有效进行颅内减压,经长期应用显示血肿清除效果佳,但存在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等缺点,具有明显的局限性[9-10]。血肿穿刺手术目前已逐渐广泛应用于脑出血的治疗,该术式在局部麻醉或基础麻醉下进行,在CT定位下可对引流管方向、深度进行调整,使局部血肿有效清除,而且血肿穿刺术创伤小,对脑组织损伤小,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加之对设备、技术要求较低等优点,在基层医院也利于推广[11-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观察组NIHS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同时在并发症发生率上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显著更低,提示血肿穿刺术可取得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相近的疗效,且更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安全性更高。考虑为两种术式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清除血肿,使脑组织压迫减轻,加快脑室血液循环,不过开颅血肿清除术过程中难以避开紧贴脑组织血管的血肿块,容易对脑组织造成损伤,术中止血又会导致血管闭塞,从而促使脑水肿加重,而血肿穿刺术利用定向技术与软管道相结合,对血肿靶点进行准确定位,加之微创特点,可减轻对脑组织的损伤。

综上所述,血肿穿刺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疗效相当,但血肿穿刺术更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且术后并发症更少,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穿刺术开颅脑组织
产前诊断羊膜腔穿刺术改期的原因分析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感染的防治策略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立体定向穿刺术和开颅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