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不同时间的药敏结果差异研究

2020-01-15 08:21王巧媚陆丹倩邓聚辉
吉林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铜绿单胞菌黏液

王巧媚,陆丹倩,彭 明,邓 冲,邓聚辉

(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

在临床中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根据菌落形态可以分为黏液型和非黏液型,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在慢性呼吸道感染疾病中,如慢性阻塞性肺炎、支气管扩张等患者中分离率较高。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表面可以产生大量黏液,且其黏液成分以多糖藻酸盐为主,在持续定植之后形成生物膜,帮助细菌躲避机体的免疫清除,同时也增强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致使感染持续发生,经抗菌药物治疗后其效果并不是很理想[1-2]。针对药物敏感性的检测方法有ATB、仪器法等,但是均适用生长速度比较快的细菌,而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则是生长比较慢的一种细菌,因此并不适用。纸片扩散法(K-B法)具有可靠、准确度高等优势,适用于检测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敏感性,但是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在孵育18~24 h后抑菌圈的直径并不是很明显,不仅增加了测量的难度,对检测结果也造成一定的影响[2-5]。在此次研究中主要分析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不同时间的药敏结果差异,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菌株来源:将2015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送检的各类合格标本中分离到的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收集起来,同一例患者多次分离得到的菌株不予以重复计算。将菌株置于-75℃的环境中保存,一共收得82株。

1.2仪器与试剂:所有菌株经过珠海迪尔半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M-H琼脂培养基购自江门凯林,药敏纸片买自英国OXOID公司。质控菌株ATCC27853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

1.3试验方法:所有标本接种及培养均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操作规程》第4版进行。对痰液标本先进行涂片并筛查,经低倍镜视野进行观察,标本中鳞状上皮细胞<10个且白细胞>25个为合格。采用统一的K-B法,药敏结果判断标准参照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2018版。

1.4统计学处理:采用WHONET 5.6和SPSS 19.0进行数据统计处理,用率(%)来代表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来源:在82株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中,分离自呼吸道标本的有75株占91.5%,尿液标本的有5株占6.1%,血液标本1株占1.2%,分泌物标本1株占1.2%。

2.2不同时间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的比较:24 h与48 h庆大霉素敏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药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与72 h药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可引起呼吸道、泌尿道、伤口和血液等多部位的感染。根据菌落形态可分为黏液型和非黏液型,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24 h形成的菌落较小,容易被忽略,48 h后菌落呈透明、露滴样融合为一片,可产或不产色素,因此原始平板应延长至48 h后以防漏检。同样,对于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方法多项研究证实K-B法比MIC法更可靠[2-5]。同时药敏孵育时间应延长至48 h后结果更为合理[6-10]。从本研究可见,用K-B法对黏液型铜绿假单细胞的药物敏感性进行检测时,因其生长的速度比较慢,所以24 h检测敏感率要比48 h检测敏感率高,除了妥布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美洛培南外,其他8种药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细菌培养时间至72 h时药敏结果与48 h药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培养的时间应在48 h后读取,以提高药敏结果的精准度,与孙敬等报道的结果[11]相符。通过48 h药敏检测结果证实,黏液型铜绿对美洛培南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敏感率比较高,对其他药物的敏感性略差,因此在临床用药时应根据患者的情况使用,此外对哌拉西林、头孢吡肟及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比较差,耐药率均高于30%,因此应慎重使用。

表1 不同时间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的比较[例(%)]

综上所述,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长比较慢,培养的时间应适当延长,药敏试验结果的判读则应延长至48 h后。

猜你喜欢
铜绿单胞菌黏液
人杀菌肽LL-37联合绿原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体外作用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会阴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川白芷抑菌活性及对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的抑制作用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芎归六君子汤减少COPD大鼠气道黏液的高分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诊治分析
持续性根尖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黏液水肿性苔藓1例
齐口裂腹鱼肠道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