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罗非班在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中的价值与安全性研究

2020-01-15 08:22齐明旭
吉林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罗非罗非班血小板

齐明旭,贺 丽

(1.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南 衡阳 421000;2.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南 衡阳 421000)

急性心肌梗死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可快速将患者梗死的相关动脉开通,对患者的缺血心肌挽救,更好保护患者的心功能,促进患者预后的改善[1]。但是经临床研究显示,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PCI治疗后,并不能完全对其缺血心肌挽留,患者经治疗后,仍然会出现无复流的情况,导致其心肌灌注不良,出现左心功能不全以及左室重构的情况。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血小板的黏附性以及聚集性较强,其体积增大,会加重患者的微血管栓塞[2]。替罗非班可对糖蛋白Ⅱb/Ⅲa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结合进行阻断,对血小板聚集的相关通路进行抑制,从而对患者的心功能以及冠脉血流情况进行改善[3]。本研究主要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PCI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的价值以及安全性作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选取为2016年3月~2018年5月,例数为60例,通过远程随机化法分组。

纳入标准:①年龄处于60~75岁;②胸痛持续时间在30 min以上,实施硝酸甘油治疗无效;③经心肌酶学、心电图检查确诊;④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间在12 h内;⑤接受PCI治疗;⑥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①存在血液系统疾病;②活动性出血;③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史或脑出血史;④一年内存在创伤史、手术史;⑤合并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颅内肿瘤者;⑥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⑦本研究药物过敏者;⑧拒绝参与本研究者。

试验组中,30例患者,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60~81岁,平均(71.23±5.02)岁。对照组中,30例患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60~82岁,平均(70.85±4.33)岁。两组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在PCI治疗中常规实施药物治疗,术前嘱咐患者保持卧床休息,以口服的方式实施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其治疗的剂量均为300 mg,为患者实施抗血小板的相关治疗。在以上基础上,患者每天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术前给予患者100 U/kg低分子肝素实施抗凝干预,2次/d。

试验组则在PCI治疗中实施替罗非班治疗,以静脉推注的方式给予患者替罗非班干预,剂量为每分钟10 μg/kg,为患者实施替罗非班治疗的时间控制在30 min内,并以持续泵入的方式给予患者0.15 μg/(kg·min)替罗非班治疗,共计时间为24 h。术前给予患者100 U/kg低分子肝素实施抗凝干预,2次/d。

1.3观察指标:对两组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后的TIMI(血流分级情况)、LVEF(左心射血分数)、LVED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S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BNP(B型脑钠肽)水平作观察分析,并对比两组发生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皮下出血及血肿、牙龈出血等)情况的差异。

2 结果

2.1TIMI、LVEF、LVEDD、LVESD、BNP水平:试验组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TIMI、LVEDD、LVESD、BN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LV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TIMI、LVEF、LVEDD、LVESD、BNP水平

2.2不良反应:试验组中,2例患者出现皮下出血及血肿,1例患者出现牙龈出血,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中,1例患者出现皮下出血及水肿,1例患者出现牙龈出血,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两组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若合并糖尿病,则可能存在血小板功能异常,导致患者血小板黏附、聚集能力增强,且会导致血管内皮代谢功能出现异常[4],因此患者易出现血栓性冠状动脉痉挛。PCI术在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有着较高的价值,其可以促进患者心肌再灌注的恢复,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改善[5]。多数患者存在冠状动脉病变弥漫的情况,因此,患者在PCI术后会出现明显的支架内血栓,从而对其治疗的效果造成影响。

替罗非班用于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中,可改善患者新功能,降低患者血浆BNP水平[6]。替罗非班是一种糖蛋白Ⅱb/Ⅲa受体(血小板膜)拮抗剂,其能够阻断糖蛋白Ⅱb/Ⅲa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对血小板聚集通路抑制,从而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以此对血栓的形成进行控制[7]。PCI术会对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使得机体释放多种炎性反应介质,而替罗非班的应用,可对炎症介质表达抑制,且可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更好改善患者的心肌灌注以及冠脉血流情况[8]。

本研究显示,PCI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试验组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治疗后的TIMI、LVEDD、LVESD、BNP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其LV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替罗非班的应用,能够更好促进患者TIMI、LVEDD、LVESD、BNP等心功能指标水平的改善去,且不会增加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替罗非班应用于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PCI治疗中,可较好对患者的心功能改善,且用药安全性较高,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罗非罗非班血小板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COX-2特异性抑制剂罗非昔布对阿尔茨海默病Aβ沉积的影响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的疗效分析
不同剂量盐酸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