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治疗对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

2020-01-15 08:22都基刚任美英王德仙
吉林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外伤颅脑神经功能

都基刚,任美英,王德仙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四医院急诊科,吉林 长春 130062)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是指由于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颅脑组织的损伤[1]。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头痛、恶心等。患者如为颅底骨折,可出现脑脊液耳漏、鼻漏等现象;如果患者脑干受到损伤,则会出现意识障碍,去大脑强直等现象,严重者可引发脑疝,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2]。接诊后需立即救治,挽救患者生命。本次研究中,通过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措施,探究院前急救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1月60例通过呼叫120,经我院院前救治送至医院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选取同期未经院前救治的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受伤后昏迷时间>12 h,且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8分;无合并严重脏器疾病者;治疗前无精神疾病史及认知功能障碍者。排除标准:颅内肿瘤者;伤后伴有瞳孔放大或固定者;长期服用抗凝血药物者;就诊期间死亡者。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26~60岁,平均(46.35±2.37)岁;对照组男40例,女20例,年龄22~60岁,平均(46.42±2.8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均未实施院前救治,自行来院进行治疗。

观察组行院前救治治疗,120中心接到电话后,我院急救中心快速安排医护人员前往救治。在救护车中,医护人员对患者受伤时间、原因及病情发展进行了解,初步评估患者情况,做好急救准备工作。到现场后,检测患者生命体征,查看意识、瞳孔及肢体活动情况,重点观察是否出现休克、颅内出血、脑疝等合并症。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如患者出现脑疝,立即静脉滴注脱水药;疑似颅内血肿者,通知医院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保持呼吸道畅通,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促使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避免呕吐误吸而引发窒息。舌后坠阻塞呼吸道时,可使用舌钳将舌拉出。对出现休克现象患者,做好保暖措施,补充血容量。同时,给予患者进行留置导尿和留置胃管,这能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3]。患者休克得到纠正且生命体征相对较为平稳后,方可对其进行转送。如患者合并脏器损伤及骨折,需进行初步处理,再转送。转送过程中,密切检测生命体征,对肢体活动情况、伤口情况及呼吸道情况进行实施监测,出现异常情况,及时给予急救,同时向接诊医院介绍患者病情,做好手术等各项准备工作,开设绿色通道,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安抚情绪,护理人员协助其完成各项入院工作。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及死亡率,其中并发症包含:电解质紊乱、急性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血肿及颅内感染,进行比较。采用GOS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评定,分值1~5分,5分:恢复良好;恢复正常生活,但存在轻度缺陷;4分:轻度残疾,可独立生活;3分:重度残疾,清醒,日常生活需要照料;2分:植物生存,仅有最小反应;1分:死亡[4]。采用NIH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分值0~42分,0~1分为正常;2~4分表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16~20分表示中度神经功能;20分以上为重度[5]。采用ADL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使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分,60分为分界线,60分以上为生活可基本自理;40~60分者生活需要帮助;20~40分者生活需要很大帮助;20分以下者生活完全需要帮助[6]。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及死亡率比较:两组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电解质紊乱、急性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死亡及颅内感染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及死亡率比较[例(%)]

2.2两组GOS、NIHSS、ADL评分比较:观察组GOS、ADL评分高于对照组,且NIHS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GOS、NIHSS、ADL评分比较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救治原则为紧急抢救,纠正休克,对创伤进行清理,做好抗感染治疗,给予手术干预。患者并发症较多,如擅自挪动患者,可能会导致其病情加重,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院前急救治疗是指:院外对患者进行急救,广义上为患者发病时,医护人员或目击者在现场对其实施抢救工作;狭义上是指,根据通讯器材了解病情,采用运输工具,由医疗专业机构,在患者到达医院前,实施现场抢救及途中监护。院前急救治疗具有随机性强、流动性强等特点,在接到电话后,能够立即出动,做到先抢后送,充分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的紧急性。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是通过院前急救治疗后送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抢救,结果显示,观察组电解质紊乱、急性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死亡及颅内感染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给予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治疗,能够显著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这可能是由于医护人员在到达现场后,及时对患者进行评估,实施专业干预措施,有效避免对其造成二次伤害,同时对已出现的并发症给予针对处理,从而提升后续治疗效果。此外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GOS、ADL评分高于对照组,且NIHSS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院前急救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缺损情况,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非专业人士在对重型脑颅损伤患者进行移动时,措施不当,可导致患者颅内压瞬间上升,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同时对合并有骨折等患者移动的过程中,多未对骨折部位进行正确处理,导致预后不理想。院前救治治疗,通过专业人员对患者进行初步处理,评估身体状况,针对合并症进行干预,可避免病情加重,在患者生命体征相对稳定时,再进行移动,可尽最大能力保证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挽救患者生命。

综上所述,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治疗对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外伤颅脑神经功能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我国院前急救中有关外伤若干问题商榷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穿皮皮瓣修复在治疗手术外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