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动脉血hs-CRP、PCT检测联合胎盘病理学检查对新生儿感染预警的临床研究

2020-01-15 08:22熊罗乐周芯亿
吉林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坏死性动脉血结肠炎

熊罗乐,高 冰,周芯亿

(自贡市妇幼保健院,四川 自贡 643000)

新生儿感染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与新生儿期病原菌感染、免疫功能不全等均直接相关。宫内感染更是新生儿感染的高危因素,与围产儿的不良结局紧密相关,但早期诊断非常困难[1]。胎盘组织病理学检查是公认的诊断宫内感染的金标准,但检查结果至少需要2 d,耗时时间长,达不到诊断的及时性[2]。鉴于新生儿感染对患儿生命安全的巨大危害,寻找与感染发生直接相关的早期检测指标是避免感染发生、早期做好抗感染准备的最有效方法[3]。目前临床中关于新生儿感染预警指标的研究不多,本次主要探讨脐动脉血hs-CRP、PCT检测联合胎盘组织病理学检查对新生儿感染的预警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间在我院分娩的526例可疑有宫内感染感染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胎盘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将胎膜局灶性炎性细胞浸润303例分为轻度感染组;羊膜绒毛膜炎41例分为重度感染组;无异常组182例分为对照组。

纳入标准:①产妇发热,体温≥38℃,脉搏>100次/min;②产妇末梢血白细胞计数>15.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③产妇子宫压痛;④羊水有臭味;⑤胎儿宫内窘迫;⑥早产;⑦胎膜早破。

排除标准:①因特殊情况提前结束妊娠的早产;②母体有心肝肾合并症;③家属放弃治疗;④脐动脉血量采集不够。

1.2脐动脉血hs-CRP、PCT检测:留取研究对象的出生时脐动脉血1 ml,采用免疫层析法测定降钙素原(PCT)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

1.3胎盘组织病理学检查:胎儿娩出后,留取胎盘组织标本,根据镜检是否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等炎性反应改变,判定是否有宫内感染。

2 结果

2.1三组新生儿出生情况:三组新生儿的性别、胎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组织病理学检查重度感染组新生儿的出生方式与正常对照组新生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脐动脉血hs-CRP、PCT检测结果:轻度感染组新生儿的脐动脉血hs-CRP、PCT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感染组新生儿的脐动脉血hs-CRP、PCT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新生儿,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三组新生儿出生情况比较

表2 三组新生儿的脐动脉血hs-CRP、PCT检测结果比较

2.3脐动脉血hs-CRP、PCT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计算 hs-CRP、PCT 和联合检测时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显示单独进行 PCT 检测的敏感性高于单独hs-CRP 检测,但特异性偏低; PCT与hs-CRP联合检测时敏感性为84.2%,特异性为 91.8%,见表3。

表3 脐动脉血hs-CRP、PCT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

2.4脐动脉血hs-CRP、PCT检测、胎盘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异常新生儿结局:脐动脉血hs-CRP、PCT检测结果异常的17例新生儿中,发生感染15例(其中肺炎12例,败血症8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结膜炎1例),感染发生率为88.23%。胎盘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羊膜绒毛膜炎的41例新生儿中,发生感染19例(其中肺炎18例,败血症5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例),感染发生率为46.34%。胎盘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羊膜绒毛膜炎,同时脐动脉血hs-CRP、PCT检测结果异常的7例新生儿,发生感染7例(其中肺炎6例,败血症4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感染发生率为100%。见表4。

表4 脐动脉血hs-CRP、PCT检测、胎盘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异常新生儿结局

3 讨论

新生儿感染包括宫内感染及娩出后感染两类,均由病原菌侵袭、自身免疫功能发育不全等导致,可于新生儿期发生严重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病原菌感染后可在患儿体内潜伏,早期并不出现明显发热、白细胞上升等感染表现,如何在病原菌潜伏期发现感染迹象并采取恰当的干预方法,是避免最终感染发生、优化治疗结局的最有效方法[4-5]。本次研究将早产、胎膜早破等可疑有宫内感染的新生儿分娩时保留其脐动脉血及胎盘组织病理标本,通过胎盘组织病理不同检查结果与脐动脉血hs-CRP、PCT检测结果以及新生儿期感染发生与否相比较,明确早期检查脐带血炎性因子含量、胎盘组织病理检查对后期感染的预警作用。而发生宫内感染同时,也会增加剖宫产率的增加,本次研究发现,胎盘组织病理学检查重度感染组剖宫产率为60.98%。

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均是临床公认的感染敏感指标。hs-CRP是肝脏分泌的炎性反应急性期非特异性标志物,可在感染发生后早期大量分泌进入血液,敏感度较高、特异度较差[6-7]。PCT在细菌、寄生虫、脓毒症发生时可大量产生,在自身免疫、过敏等情况下含量不会升高,对感染鉴别具有较高的特异性[8-9]。脐动脉血经过胎儿循环后可作为在新生儿获得的最早检测指标途径,检测结果快速准确,且标本的采集对新生儿无任何损伤。本次研究发现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两者相结合,可以提高检测的敏感性至84.2%,与林雅茵等报道[10]相一致。检测研究对象的脐动脉血hs-CRP、PCT结果发现:与正常对照组新生儿相比,重度感染组新生儿的脐动脉血hs-CRP、PCT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新生儿;脐动脉血hs-CRP、PCT检测结果异常的17例新生儿中,发生感染15例(其中肺炎12例,败血症8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结膜炎1例),感染发生率为88.23%。说明脐动脉血hs-CRP、PCT检测可以作为预测新生儿感染发生的指标。

胎盘组织病理学检查是公认的诊断宫内感染的金标准,但检查结果至少需要2 d,耗时时间长,达不到诊断的及时性[2]。本次研究发现胎盘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羊膜绒毛膜炎的41例新生儿中,发生感染19例(其中肺炎18例,败血症5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例),感染发生率为46.34%。胎盘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羊膜绒毛膜炎,同时脐动脉血hs-CRP、PCT检测结果异常的7例新生儿,发生感染7例(其中肺炎6例,败血症4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感染发生率为100%。说明脐动脉血hs-CRP、PCT检测联合胎盘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预测新生儿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脐动脉血hs-CRP、PCT检测联合胎盘组织病理学检查是预警新生儿感染的可靠手段,值得在日后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坏死性动脉血结肠炎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勘误声明
儿童坏死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临床观察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